自从九月底一枚导弹发射叠加政策鸡血,沉寂四年的股市重新热血沸腾,许多新手纷纷入市。
可是许多人看着五千多个股票不知道何从下手,听风是雨,甚至乱入,看着顺眼就进,只想着赚钱,连这个股票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所以梳理了这篇文章,希望给迷茫的大家一丝丝指引,对自己做的事情更有信心,认知决定高度,不好好学,最终赚的钱都会还回去的。
文章篇幅较长建议收藏转发,反复嚼。

伴随成交量放大,全民入市,全网滋生很多所谓的博主在预测未来涨跌。虽然不一定准,但他们是通过什么判断的呢?大家炒股总是看各项数据,这些数据怎么看,又能看出什么呢?来,进入正题!
炒股判断大事一般常见参考以下数据
一、经济增长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当 GDP 增长强劲时,意味着企业的总体营收有望增加。例如,在一个经济繁荣时期,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旺盛。像消费类股票,如食品饮料、家电等行业的公司,会因为销售量的增加而利润上升,股票价格也可能随之上涨。相反,若 GDP 增速放缓或者出现衰退,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盈利预期降低,股票价格可能会下跌。
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反映了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如果工业增加值上升,表明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量提高。对于制造业相关的股票,如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是利好消息。这些行业的公司订单增多、产能利用率提高,进而带来业绩的增长,推动股价上升。反之,工业增加值下降可能导致相关股票价格下跌。
二、财政政策
税收政策:政府的税收政策变化会对企业的利润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企业的税后利润增加,这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盈利的增加会提升其股票的投资价值,吸引投资者购买,进而推动股价上涨。相反,提高税收会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导致股价下跌。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引导行业发展方向,如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会刺激该行业的股票表现。
政府支出: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如修建公路、铁路、桥梁等,会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建筑、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企业会获得大量的订单,其业绩和利润有望大幅增长,股票价格也会因此受益。同样,政府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支出增加,也会对相关的服务类企业股票产生积极影响。
三、通货膨胀和物价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CPI 衡量的是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温和的通货膨胀(CPI 在合理范围内上升)可能对股票市场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因为这意味着企业可以适当提高产品和服务价格,增加营收。
例如,消费必需品行业的公司可以在通胀环境下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然而,高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过快,同时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对股票市场产生负面影响。PPI 反映的是生产环节的价格变化,PPI 的上涨如果能够顺利传导到下游产品价格,对上游的原材料生产企业等是利好,但如果不能有效传导,会挤压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其股票价格。
四、国际贸易和汇率
汇率:对于有大量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说,汇率变化至关重要。
例如,本国货币升值时,对于进口企业是利好。以航空公司为例,其需要大量进口飞机燃油,如果本国货币升值,购买燃油的成本会降低,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利润空间,股价可能上涨。而对于出口企业,本国货币升值会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变高,竞争力下降,如纺织服装等出口型企业的利润可能会受到影响,股价可能下跌。
贸易政策和贸易数据:国际贸易关系紧张,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征关税等措施,会对相关企业的出口业务造成打击。
例如,中美贸易摩擦期间,许多中国的出口型制造业企业面临订单减少、成本增加等问题,其股票价格也受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而积极的贸易数据,如出口额大幅增长,表明企业的海外市场开拓顺利,对相关出口企业股票是利好消息。

看完上面这些,知道老股民为什么关心新闻大事了吧,经济是一个整体,深深链接,息息相关。知道需要关注哪些宏观数据以后,第二步就是要理解这些数据的变动背后代表什么,以及能怎么影响经济,影响股市了。
宏观信息对不同行业的股票影响有何差异
经济都有周期,各行各业也是。
周期性行业是指那些经营业绩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呈现出明显周期性变化的行业。这些行业的需求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在经济繁荣时需求旺盛,经济衰退时需求疲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筑材料、房地产、工程机械等。

宏观信息影响经济或者股市的方式
经济增长数据:当 GDP 增长强劲时,对这些行业是重大利好。
例如,在经济扩张阶段,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房地产开工面积增加,对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需求大增。钢铁企业订单饱满,产品价格上涨,利润大幅提升,钢铁股价格也会随之上涨。相反,经济衰退时,建筑活动减少,对钢铁和水泥的需求锐减,这些行业的企业营收下降,股票价格也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货币政策:利率的变化对周期性行业的影响较为复杂。
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企业的借贷成本降低,有利于周期性行业中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如钢铁厂、化工厂)进行设备更新和产能扩张。同时,房地产企业也会受益于较低的贷款利率,刺激购房需求,从而带动房价上涨,房地产股和相关建材股也会受益。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市场上资金充裕,这些行业能够更容易地获得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股票价格也可能因此上涨。
通货膨胀和物价指数:CPI 和 PPI 的上涨对周期性行业有较大影响。
PPI 上升往往意味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于上游的原材料开采和加工企业(如有色金属矿采选企业)来说,产品价格的提升可以增加利润,股票价格可能上涨。但对于中游的加工制造企业(如金属制品加工企业)来说,如果无法将成本完全转嫁到下游,利润可能会受到挤压,股票价格受到抑制。在通货膨胀环境下,房地产和部分基础材料行业可能会被视为保值增值的投资对象,其股票价格也可能受益于通胀预期。

非周期性行业(防御性行业)
这里是指那些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的行业。这些行业的产品或服务通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求相对稳定。常见的非周期性行业包括食品饮料、医药、公用事业(如电力、水务、燃气)等。
非周期性行业的股票价格对经济增长数据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即使在经济衰退时期,人们仍然需要购买食品、药品,使用水电燃气等基本服务。例如,食品饮料行业,消费者对主食、饮料等产品的需求不会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大幅减少。因此,食品饮料股在经济周期波动中表现相对稳定,不会像周期性行业股票那样大幅涨跌。
货币政策对非周期性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金的流动和估值方面。当利率下降时,这些行业的股票作为相对稳定的资产,可能会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因为投资者在追求稳健收益。例如,公用事业股由于其稳定的现金流和分红,在低利率环境下,其股息率的吸引力会增强,股票价格可能上涨。同时,货币供应量增加也可能导致资金流入这些防御性行业,推高股价。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非周期性行业的表现也较为复杂。对于食品饮料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PPI 上升)可能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但企业通常可以通过提价来转嫁成本,只要需求保持相对稳定,股票价格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医药行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需求刚性和一定的价格粘性),在通胀时期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经营状况,其股票价格受通胀的直接冲击较小。公用事业行业的价格通常受到政府的一定管制,在通胀时期,虽然成本可能上升,但价格调整相对滞后,不过其稳定的需求使得股票价格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投资者应该如何根据宏观经济数据进行股票投资?
若 GDP 持续稳定增长,说明整体经济形势良好,大部分企业有望受益。此时,可以考虑增加股票投资的比例,特别是那些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行业,如消费、科技、金融等。相反,若 GDP 增速放缓或者出现负增长,经济可能进入衰退期,这时应适当降低股票仓位,转向防御性较强的资产。
温和的通货膨胀(通常认为 CPI 在 2% - 3% 左右)对股票市场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产品或服务价格可以适当提高,利润空间可能增大。此时可以关注那些有定价权的公司股票。但是,如果通货膨胀率过高,超过了企业成本转移的能力,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同时货币政策可能收紧。投资者应该减少对利率敏感型行业(如房地产、公用事业)的股票投资,增加对抗通胀资产(如资源类股票)或防御性股票(如必需消费品)的关注。
利率变化对股票市场影响显著。当利率下降时,企业的借贷成本降低,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同时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吸引力下降,部分资金会流入股票市场。投资者可以增加对高成长性企业的股票投资,因为这些企业在融资成本降低的情况下,更有机会实现快速发展。相反,当利率上升时,债券更具吸引力,股票市场资金可能外流,而且企业成本增加。此时,应考虑减少股票投资,特别是那些高负债企业的股票。
失业率是反映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失业率下降意味着经济繁荣,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对消费类股票是利好消息。投资者可以关注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的股票。而失业率上升则可能导致消费市场疲软,对股票市场产生负面影响,此时应更加谨慎投资,关注那些受失业率影响较小的行业。
PMI 是衡量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行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如果 PMI 高于 50,表示经济扩张,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投资者可以关注制造业中的机械、电子等行业,以及服务业中的物流、金融等行业的股票。如果 PMI 低于 50,说明经济可能收缩,这时应考虑减少对相关行业股票的投资。

哪些宏观经济数据会对股票产生即时影响?
利率决策相关数据央行利率决议
央行调整基准利率是对股票市场产生即时影响的重要宏观经济事件。
当央行宣布降低利率时,会直接降低企业的借贷成本。对于负债经营的企业,特别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如房地产、公用事业等行业的公司来说,这意味着它们未来的利息支出减少,利润空间可能增大。
同时,较低的利率会使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吸引力下降,资金会倾向于从债券市场流入股票市场,寻找更高的回报。这种资金的重新配置会在短期内推动股票价格上涨。相反,当央行提高利率时,企业借贷成本增加,股票市场资金可能外流,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 等)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拆借资金的利率,它反映了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如果 Shibor 等银行间拆借利率突然上升,表明市场资金紧张。这可能会使投资者担心企业的融资难度增加,从而导致股票市场情绪转差,股价即时下跌。反之,拆借利率下降,市场资金相对宽松,有利于股票价格上涨。
经济增长预期数据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PMI 是衡量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行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当 PMI 数据发布时,如果 PMI 高于 50,表示经济扩张,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这一数据的公布会增强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使他们预期企业盈利将增加,从而推动股票价格上涨。特别是对于制造业中的机械、电子等行业,以及服务业中的物流、金融等行业的股票,影响更为明显。相反,如果 PMI 低于 50,说明经济可能收缩,投资者对企业盈利预期下降,股票市场可能会即时做出负面反应。
消费者信心指数
消费者信心指数反映了消费者对经济形势、就业状况和未来预期的信心程度。当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时,表明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形势乐观,消费意愿增强。这对于消费类股票是重大利好,如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的股票价格可能会在数据发布后立即上涨。因为消费者信心的提升意味着这些行业的企业将迎来更多的消费需求,有望增加营收和利润。而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则可能导致消费类股票即时下跌。
通货膨胀数据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CPI 衡量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情况,PPI 反映生产环节的价格变化。当 CPI 数据公布高于市场预期时,如果是温和的通货膨胀,投资者可能会预期企业有一定的提价能力,从而增加企业利润,部分股票价格可能会上涨。但如果 CPI 涨幅过大,引发通货膨胀担忧,投资者会担心货币政策收紧,导致股票市场资金紧张,股价即时下跌。PPI 的上升如果能够顺利传导到下游产品价格,对上游的原材料生产企业等是利好,其股票价格可能在数据发布后上涨;但如果不能有效传导,会挤压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些企业的股票价格可能即时下跌。
就业数据失业率数据
失业率是反映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当失业率数据低于预期时,说明就业市场良好,经济繁荣,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这会对股票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消费类股票和金融类股票。因为就业情况好会促进消费,同时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也会降低。股票市场会在失业率数据发布后即时做出反应,相关股票价格上涨。相反,失业率上升会导致消费市场疲软,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可能上升,股票价格可能即时下跌。
新增就业人数
新增就业人数的增加意味着经济活力增强,企业的用工需求增加,这通常与经济增长同步。对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如制造业、服务业等,新增就业人数的正向变化会使投资者对这些行业的前景更加乐观,相关股票价格可能会即时上涨。而新增就业人数减少可能引发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股票市场下跌。
贸易数据进出口数据
进出口数据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状况。当出口数据超出预期时,对于出口导向型企业是重大利好,如电子、纺织服装、机械等行业的股票价格可能会即时上涨。因为出口增加意味着这些企业的订单增多,营收有望增长。相反,出口数据不及预期会使相关出口企业股票价格下跌。进口数据也有重要影响,对于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来说,进口价格的变化和进口量的增减会影响其生产成本和生产计划,进而影响股票价格。例如,当进口石油价格大幅上涨时,对于航空公司等耗油大户来说,其运营成本增加,股票价格可能即时下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