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中国远洋股票行情(中国神运”遭抛售有何启示)

上周五,中国远洋(行情601919,买入)和中国海运实施重组的消息尘埃落定,市场期待这只作为第二例央企整合的“中国神运”有如“中国神车”一样辉煌。但是本周一开盘,中国远洋,中国集运和中远太平洋(行情601099,买入)在港交所旋即大跌。为什么央企重组却遭抛售?重组股不再灵光?相关A股复牌时,会不会也是这样的命运?

“造神”容易得道难

黄湘源

南北车合并而成的“中车股份”,以及依样画葫芦的中国远洋、中国海运,虽然分别得到了“中国神车”和“中国神运”封号,然而,这种央企重组中刻意为之的“造神运动”却分明越来越不受市场所待见。

在这之前,市场不是没有一度困惑于央企整合的硕大无比而盲目追捧。南北车合并前以及中车复牌之初,其股价也曾一度分别连续涨升甚至涨停。但中国远洋、中海集运(行情601866,买入)和中远太平洋此番整合后在香港复牌均大幅跳空低开,分别下跌27.94%、26.37%和17.32%,一个交易日的跌幅就超过或接近中车复牌之初的7个交易日。

大而强无疑是央企重组的一个重要思路。然而,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中国神运”固然不无反其道而行之的趋势,就是“中国神车”又何尝不是也颇有一点很难说的样子呢?“中国神运”的难,难就难在运力过剩。长期以来,两大集团经营高度同质化,产业链配置非常相似,“大而不强”、重复投资、成本居高不下的突出问题在两个集团都普遍存在,在国内和国际航运细分市场中均不具优势。抱成一团如果非但无法提升原来并无优势的运力,反而令运力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了出来,那么,在国内国际航运市场竞争愈益激励的条件下,岂不更将雪上加霜?而“中国神车”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虽然有可能跟“中国神运”有所不同,但毕竟其本身合并所涉及资产也极其庞大,流程十分复杂,由此必将进一步增加后续的整合难度。在某种意义上,此举更像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至于其合并后的前景如何,未来的业绩增长预期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则同样也不能不说是一步充满未知数的险棋。在这方面,“中国神车”和“中国神运”一个阿哥,一个阿弟,本质上并无根本性的不同。

目前,国企改革整体的进展并不是很快,特别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至今还在“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问题上纠缠不清。这显然是不利于国企改革的全面推开和进一步深化的。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央企并购重组或不失为推动国企改革全面深化的突破口。央企并购重组“一箭双雕”,一方面,央企先行一步的并购重组为产业结构的调整趟出路子,拓宽方向,带来更多的改革红利,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稳定发展国民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地方国企积极参与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摸索和积累更多更实在而有效的经验教训。

不过,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以“做强做优做大”作为改革的目标,则不无可商榷之处。实际上,从国企本身的情况来看,如何改革归根结底应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该做大做优做强的就做大做优做强,该缩小退出甚至被兼并的就缩小退出和被兼并。决不能因为有了一个国企甚至央企的身份,就只能造神而不能下凡了。要知道,在政策和财力的鼎力扶持之下,国企尤其是央企纵然不难一登龙门就成神,但造神容易得道难。毕竟,适者生存才是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市场规律。

在笔者看来,国企改革一旦沦为“造神运动”,就危险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企,哪怕是央企,如果不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而是还像过去那样躺在“等、靠、要”上难以自拔,那么,早晚总有一天会被市场所无情地淘汰和抛弃。 “中国神车”和“中国神运”股价表现方面的一蟹不如一蟹,在某种意义上,或正是对这种一神不如一神的“造神运动”危险性的一个不无深意的警示性说明。

莫拿“神运”比“神车”

皮海洲

上周五(12月11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实施重组的消息。这也意味着“中国神运”的正式诞生。

不过,虽然同样是央企重组,但在二级市场上,“中国神运”的命运与“中国神车”的命运完全不同。回首“中国神车”的重组,在重组消息的刺激下,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股价飙升。如中国北车从2014年9月底部的5元左右上涨到今年4月20日的最高每股42.31元;中国南车则从去年7月份的每股5元左右,上升到今年4月20日的39.47元。“中国神车”的重组,让当时持有或参与炒作的投资者获利颇丰。

但“中国神运”的重组却令人恍如隔世一般。与“中国神车”相比,明显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在“中国神运”的重组消息出台后,本周一(12月14日),中国远洋、中国海运两家集团公司旗下的在港上市公司出现了股价大跌的走势,其中中国远洋下跌27.94%,中海集运下跌26.37%,中远太平洋下跌17.32%,只有中海发展(行情600026,买入)上涨8.20%。“中国神运”对应公司在港股的这种走势,给目前停牌中的A股相关公司蒙上阴影。

目前属于中国远洋、中国海运两家集团公司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有三家,即:中国远洋、中海发展、中海集运。这三家公司目前处于停牌之中。但由于对应公司的港股表现,人们同样对这几家公司复牌后的走势表示担忧。而这种担忧并非多余,也许相关公司不会出现对应的港股那样的暴跌,但“中国神运”肯定不会走出“中国神车”那样的暴涨行情,这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虽然同样是央企重组,但“中国神运”与“中国神车”所处于行业周期不同却是显而易见的。高铁行业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大热门,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积极参与世界竞争的热门行业。包括国家领导人出访,也是积极向外推介中国高铁。但“中国神运”的重组,并不能改变目前世界海洋运输萧条的局面,并不能改变运力过剩的局面。因此,即便“中国神运”重组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远洋集团,其对效益的提升还是有限的,给市场炒作的想象空间更加有限。

不仅如此,“中国神运”与“中国神车”重组时所处的股市市况不同,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神车”重组,正处一轮牛市(甚至是疯牛)的启动之时。当时的行情正可谓是“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牛市推动着“中国神车”的上行,而“中国神车”的上涨反过来又带动牛市的步伐,二者可谓相得益彰。

而目前的股市在经过了一轮股灾之后,人气处于低迷期,投资者追高的意愿不强。尤其是在中海发展、中海集运、中国远洋这些股票停牌之后,股市又经过了第二波股灾的冲击。在通常情况下,这些股票应该出现补跌走势。如果能不补跌,这就是幸运的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正因为有了“中国神车”的重组在前,这也让市场有了惨痛的教训。毕竟“中国神车”在重组成功之后,股价又出现了大幅下跌的走势。股价从最高39.47元跌到最低9.63元,几乎只剩下“零头”。追高买进“中国神车”股票的投资者损失惨重。有了这样的教训在先,对于“中国神运”的重组,市场自然就少了许多的炒作热情。更何况“中国神运”的炒作题材原本就远远不如“中国神车”呢?

所以,尽管同样是央企重组,但在股票市场上,“中国神运”是远远不能与“中国神车”相提并论的。所以在炒作过程中,投资者也不宜拿“中国神运”与“中国神车”相比。

参与投机的风险将变大

曹中铭

在A股市场,启动资产重组往往意味着利益,但这一“铁律”在香港市场并不显灵。12月11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实施重组,涉及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远洋、中远太平洋、中海集运、中海发展等四家。14日,在A股挂牌的相关上市公司还未复牌,但其在港股市场却作出了剧烈的反应。

当天在港股市场,中国远洋(01919,HK)大幅跳空低开,尾盘报跌27.94%,中海集运下跌26.37%,中远太平洋下跌17.32%,仅仅只有中海发展上涨8.2%为重组保住一点颜面。显然,与A股市场相比,对于资产重组,在港股市场挂牌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受到投资者的强烈追捧。

中国远洋集团与中国海运集团的整合也被市场称之为“中国神运”,与此前的“中国神车”相比,两者之间差距巨大。因为资产重组,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股价上涨高达六七倍,但“中国神运”却遭遇到股价暴跌的命运,“宿命”不同,个中并非没有原因。

“中国神车”启动时,A股正从“技术性”牛市转入正常牛市的过程中,这造就了“中国神车”后来上涨的市场环境,“中国神车”股价上涨的过程,也是牛市不断向纵深挺进的过程,重组完成后的“中国神车”创出高点后股价出现暴跌,牛市行情也随之结束。因此,“中国神车”股价涨跌可以说是此轮牛市行情的一大“标志”。相对于“中国神车”,“中国神运”的运气明显要差得多,不仅处于股灾后的恢复期,目前的市场也要平淡得多。

其次,“中国神车”能有优异的表现,与“中国神车”良好的业绩有关,也与其频频在境外市场中标有关。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神车”的背后是“中国制造”的标签。而“中国神运”属于航运业,航运业最关注的指数即为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该指数近年来持续走低,近日更是大幅下跌,并创下历史新低纪录。BDI指数持续走低,实际上说明航运业非常不景气,这亦是“中国神运”遭抛售最主要的原因。

此外,也与A股与港股市场投资理念有关。A股是一个投机氛围浓厚的市场,而港股市场更加成熟些,并且机构投资者在其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A股市场投资者信奉资产重组,在港股市场或不受追捧。投资理念的不同,造成香港投资者对于“中国神运”不太“感冒”。

在A股市场,资产重组改变“命运”。不仅是对于相关上市公司,对于某些投资者而言亦是如此。A股市场中的诸多“牛散”,其实都是炒作资产重组股票起家的。而且,市场对于资产重组股票的喜好,早已步入“变态”的程度。只要上市公司启动资产重组,无不吸引资金的追逐。在今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中,即使是某些上市公司宣布重组终止,其股价也能迎来涨停,理由竟然是将来存在再次重组的预期,也凸显出市场的投机性。

“中国神运”相关A股复牌后是否会重演港股的一幕,笔者以为与其时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如果其时的A股出现下跌或低迷,那么同样可能遭到抛售。但如果其时的市场行情火爆,则情形会大不一样。但“中国神运”在港股市场遭到抛售也应该引起投资者的重点关注,随着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以及A股市场不断走向成熟,市场会逐渐趋于理性,参与投机的风险将变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