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放量吸筹建仓区域量能堆的平均成本,叠加融资成本、交易成本、拉升成本、公关成本大约有30%,庄家为了获利,通常会将股价拉升到成本的50%才进行出货调整,如西藏药业2018-2019年初步建仓成本35.36元/股,叠加30%后约为46元左右是主力的真实成本,46元的50%是69元左右要进行调整,接力再炒在94元再次出货,这正是46元的100%左右。
主力成本区的测算不能只计算芝麻量时的吸筹量,还要计算成交量放大时的成本。
做主升浪首先要计算出主力的成本区和仓位大小。如果能计算出成本,这个时候从成本往上拉,往上拉大概率是2倍的空间,这样大概率就知道(主升浪)拉升空间。
如何判断成本区呢?主要看“低位的箱体”技术特征,主力低位吃货时,不是打满仓,拿一部分仓位做 “高抛低吸”,技术形态也就是底部“箱体震荡”,就去看低部的“箱体震荡”有没有过一个特征现象:集中拿货!如中国出版2022年4月至11月这段是箱体震荡区,集中拿货区共用了五六天,其中两天是涨停拿货。
这个阶段又叫“主动补货区”,主动补货区就会把成本抬高,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大体的认为“主动补货区”是主力的一个 “重要的成本区”,它的技术特征就是:在压力位附近或者颈线位附近出现连续性的放量,但是不突破, “红肥绿瘦”,就认为是主力的重要的成本区。比如说10块钱附近补货,主力的成本大概在10块钱,这个时候就从10块钱向上数,是30%、50%、还是100%或者2倍的空间,这个东西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如果这个补货区就只有两三天,主力的仓位大概率是极轻的,那这个拉升空间也不会太大,市场上有句话叫: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这句话是不全对的,是片面的,你要看横盘的时候,根据横盘如果集中吃货的地方,能够计算出横所有长竖有多高,如果没有集中吃货的情况下,低位箱体里面只是一个上下上下上下波动,然后拉升起来的,那么这个空间一般不会太大的,因为这种箱体结构,主力一般会把成本做得很低,你是估计不到他的成本区和仓位,比如他将10块钱成本通过高抛低吸做到成本2块钱,那么他的上涨空间不会太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