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最近一阶段又成为了热点。同事每过几天都会播报实时金价,并连拍大腿,不是后悔没买,就是后悔买少了。4月12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伦敦金,以下简称金价)最高上冲2430美元/盎司,收盘报2343美元/盎司。而就在去年10月初,金价还在1810美元左右,也就是半年上涨了30%,折算成年化收益,确实高得吓人,也难怪大家都连连懊悔。过去已无法改变,现在大家可能更关心的是金价未来的走势,能不能赚一票,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关于黄金长期的投资价值,可以看看沃顿商学院西格尔教授的统计,从1890年到2020年,美国股票的年化收益率是9.5%,10年期国债是4.7%,黄金是3.5%,CPI是2.6%。从这一点看,黄金确实有保值功能,但相对通胀年化0.9%的优势,增值方面可能就不尽如人意了。
就黄金本身来说,除了可以当首饰佩戴及工业上的少量应用之外,想不到其它实用的价值。而黄金之所以能够保值,是因为它的信用价值,人们其实是把黄金当做信用货币价值的锚,并且人们相信,当某一刻信用货币失效(比如乱局乱世)时,黄金是可以作为替代的。所以对黄金价格长期的增长起主导作用的并不是黄金有了什么新应用,变得更稀缺,内在价值在不断增长,而是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造成的信用货币购买力的降低。
对于阶段性短期的涨跌,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信用货币币值和黄金的对应关系,这个很好理解,比如原来1块钱可以买1克黄金,现在货币贬值,1块钱只有原来5毛钱的购买力了,那现在是不是需要花2块钱才能买到1克黄金了?所以黄金价格就变成了2块钱,金价就涨了;另一个是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如果买黄金的人多了,那就会推动金价上涨,反之,就会推动金价下跌。
新冠疫情初期,为防止经济衰退,美联储加大量化宽松力度,美元继续贬值,加上资金流向黄金,黄金价格上涨,2020年8月,创出历史新高,最高报2073美元左右。之后由于新冠疫情得到控制,美国经济转好,并于2022年3月开启了加息周期,黄金价格也从2022年4月起开启了7个月的连跌,最低跌到1620美元附近。但2023年依然是美国的加息周期,为什么黄金价格却没有继续下跌,而是出现了反弹并强势盘整呢?那可能就是上面说到的买卖双方力量对比的因素了,谁在大量买入?一个是各国央行,其中印度、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是主力军:印度等国央行在2024年2月连续第9个月增加黄金储备。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11月至202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连续17个月增持黄金。另一个就是普通消费者,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目前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战争阴云不散,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还叠加国内经济不振,房市已崩、股市深陷泥潭,存款利率不高,几乎没有什么投资渠道等因素,消费者选择买入黄金避险,也助推了黄金价格上涨。
特别是2023年四季度以来,大家又一致预期美国要进入降息周期,金价上涨最大的拦路虎之一也没了,预期降息+央行持续买入+消费者持续买入多重加持,终于让金价结束盘整开启了又一波阶段性上涨,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所以要判断接下来的走势,就要判断,美国的降息周期会如何演进?各国央行接下来增持黄金的力度如何?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目前金价其实已经有了高位预期,是否购买力度还会持续(同事在懊悔之余,已有了抛出的想法)?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所以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内金价相对国际金价出现了更快速的上涨,而美国进入降息周期后,人民币兑美元可能会出现升值,这会成为国内金价负面因素之一,是需要国内消费者注意的。
表面看虽然只需要判断三个条件,但影响这三个条件的因素却有很多,要时刻关注宏观数据,全球政治格局,短期的突发事件,并对交易对手方作出判断,这其实非常难。我自认为没有这个能力。我只知道从长期来看,黄金只有保值功能,从阶段性交易价值来看,我也会选择在无人问津时考虑,而不是在人声鼎沸时去掺和一下。虽然,降息确实发生,央行继续增持黄金作为外汇储备,消费者因为不断上涨的金价形成的赚钱效应持续买入,从而推动金价继续创新高这件事极有可能会真实发生,但这样的新高对我来说性价比太低,我承担的风险可能会远大于收益,所以当前,对于黄金我选择什么都不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