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视财经报道,根据A股发行规则,个人投资者一年内出现三次新股弃购,会被纳入“打新黑名单”,6个月内不得参与新股申购。提醒投资者不要盲目“一键申购”,中签了再反悔。
来源:央视财经
近期有投资者频繁弃购与当下新股发行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先来了解一下打新~
打新股
企业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这个股票就被称为新股。投资者购买即将上市的股票就是打新股,投资者以新股的IPO价格买入,等到上市之后就可以以自由市场交易的价格卖出赚取差价。
但是“僧多肉少”,想要中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打新股中签的几率非常低,而且是通过随机的方式分配股份,每个申购的人会获得一个配号,最后摇号抽签。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联想到车牌号摇号,其实是类似的方式。新股的中签率大部分都很低,所以在一些投资者看来,新股中签就像中了彩票一样,绝对是值得庆贺的事。
打新之所以让很多投资者趋之若鹜,原因就是在以往的新股发行中,经常出现新股上市之后价格飙升的情况,甚至几天之内就能翻一番。
打新是不是真的“稳赚不赔”?
答案是否定的。
破发
新股发行当日(或三五日)跌破发行价,被称之为新股破发。在A股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破发潮,短的话两三个月,长的话可以长达一年,破发的新股数甚至可以达到一半以上,跌幅可达到20%以上。
投资者打新如果遇到破发,那基本就是中签“中了个寂寞”,所以有人说打新“稳赚不赔”是非常不靠谱的说法。
导致破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整体市场低迷的熊市比较容易出现破发;或者新股发行的价格过高,上市之后受到市场调节价格出现下跌,也有可能导致破发。
而近期许多投资者频繁弃购就是因为当下许多新股出现了破发。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3月1日至4月18日,新上市的50只个股中已有33只破发,占比达到了66%。
其实近些年,打新的投资者已经在逐渐减少了。在之前新股发行大多实行的是审核制,不是完全按照市场定价的,但是随着注册制的普及,这样的传统逐渐被打破,新股发行价格出现明显提升,打新的收益出现下滑。
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退出了打新的队伍,为了防止因为破发造成损失,还出现了大规模的新股弃购,也就出现了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打新黑名单”。
投资者如何正确看待新股申购?
首先“闭眼入”的模式不应该再延续了。
其次选择申购新股,应当从估值、业绩、行业等维度出发,有选择地进行申购。很多批发的新股都伴随着业绩亏损,而破发较多的年份一般整体行情比较低迷,但行业与行业之间仍然有热度的差别,是否为上涨行业和热门赛道需要投资者自行判断。
打新肯定是有风险的,需要精挑细选一下,从价值出发,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破发将会走向常态化,投资者应理性参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