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仓银行股第69天,截止今天的收益情况如下:
在美股和港股都绿油油一片的时候,今天A股在尾盘反倒硬气了一下,估计明天可能会有个好开头。在上证指数微跌的情况下,今天的收益相比昨天反而多了一点点,这也是银行股的优势,在熊市的时候,跌得慢。
说到美股和港股,之前的文章已经简单说了港股,今天就聊一聊我炒美股的感受。
1. 如何炒美股
要炒美股,就需要一个美股账号、一个海外银行账户。美股账号是来用买卖交易的,海外银行账户是用来入金或提款的。
在前几年,有一批内地公司投资的香港券商可以提供开户和交易服务,例如富途(腾讯投资)、老虎证券(小米投资)。不仅可以开立香港股票账户,还会协助办理香港银行账户。
但是去年开始已经明令禁止这些香港券商向内地提供开户服务了。同时,香港银行也提高了内地人员在香港开立银行账户的门槛。现在想在国内就完成开户,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之前已经开过户的朋友,且用且珍惜吧。
另一个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因为到美股交易是只认美元的,所以就需要将人民币换成美元。官方上,每人每年都有五万的换汇额度,包括进来和出去的额度。以前吧,换汇是很简单的,在网上银行提交一下申请,然后就可以把现汇美元转账到海外银行账户。但是现在换汇就要填具体用途,包括目的(例如旅游),使用时间(例如出境时间)。这个具体用途就不好乱写了,据说会抽查,例如查你的出境记录是否对得上。如果对不上,可能会被处罚,例如限制换汇额度,或列入黑名单多长时间内不允许换汇。这也是国家的外汇管制,所以还是要合法合规遵守的。
2. 中概股
到美股市场,就像到了异乡。到了异乡肯定找自己人啊,就像海外留学的朋友大都会找回华人玩。同样的,美股里有一大批中国概念股,简称中概股。这些中概股包括央企,像电信、中国银行。毕竟加入WTO后,我们要走出去。不管有没有人交易,这是一种表态。还有一部分大家比较熟知的就是互联网公司,像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等。还有像腾讯,这类在香港上市,但在美股托管了一部分股票给美股散户交易。
我刚开始的时候,也主要是炒中概股,毕竟自己人嘛,对中国公司经营情况和动态还是会熟悉一点。和A股不同的是,美股里交易的很多是机构,散户的比例其实很少。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他们对中概股其实没有很看好,或者长期看好。就像阿里巴巴,营收每年都在涨,但差不多十年了,股价又回到原点。反观在香港上市的腾讯,却是另一种待遇,至少趋势还是持续向上的。
炒中概股经常出现很大的波动,可能你现在收益颇丰,但没准几个月后,一个莫名其妙的数据或消息,直接给你跌2、30%,而且一直阴跌。等你割肉了,又一个莫名其妙的数据或消息,直接给你一路飙升。似乎大机构就像有偷窥你内心的能力,对A股的交易习惯了如指掌,玩弄于掌上。另外买卖中概股的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所以美国机构靠着来回收割,在中概股上赚了不少国人的钱。
3. 蓝筹股
但到了美股的蓝筹股,股风就完全不一样,只有“涨”。美股也有蓝筹股,像巴菲特的公司,大摩高盛等金融公司,可口可乐等,但最为人熟知的应该是FAANG。FAANG是美国市场上五大最受欢迎和表现最佳的科技股的首字母缩写,即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苹果Apple、在线零售巨头亚马逊Amazon、流媒体视频服务巨头奈飞Netflix和谷歌Google。
当我开始炒这五个股票的时候,就开始感受到美股和A股的很大不同。
第一点,真的是自由的市场经济。这五家公司是美国互联网的综合实力表现,由于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开放,其实很少会限制企业的发展,从而就出现了强者恒强的现象。巨头公司靠着不断累积的优势,以及不断的科技变革,筑起很强的护城河。而且他们不会内耗,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主营业务,很少会触碰其他公司的领域。例如苹果不会去搞搜索,去开电商平台,去搞像youtube的视频网站。在他们观念,这种是一种让人不齿的抄袭,是重复造轮子,在浪费社会资源,并不是推崇的创新理念。他们的营收持续增长,股价也稳步前进。
第二点,美股对于美国来说,不亚于房价对于中国。但凡美股出现很大的波动,政府会想尽办法救市。一方面大量的社保基金都进入了美股,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实力雄厚的资本家是社会的背后操纵者。当他们的利益受损后,自然而然会借助其他资源来维护。
自从我开始炒美股开始,这五家公司的股价是持续上升的,屡创新高。按理来说,只要一直持有,就稳赚。但习惯了A股思维的我,亏在于频繁操作,捡了芝麻丢了瓜。所以一直很难享受到蓝筹股的红利,这也是我一直在美股收益不佳的原因。
现在回到A股,我已经看淡一切,改掉了经常操作的坏毛病。涨跌随缘,持仓银行股拿分红吧。
持续关注我吧,我会不定期把过程发出来和大家共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