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钱进一小步,遇见更富有的自己!
各位同学大家好,上期我们学到了控制波动,放大收益。这是因为波动不仅仅会对我们的心里造成影响,而且他也确确实实是赤裸裸的风险暴露,会杀死我们的收益。投资中只有平平淡淡,低风险才能赚到钱,而总是是追求大起大落,暴涨暴跌则往往会以悲剧收场。
这期我们来说一说,为什么股市反应的是预期,而非事件本身。
我们都知道市场每天都在不停地波动,很多的投资朋友可能都会有这样一个错误认知,就是总认为股市是对事件本身的直接反应,公司好,股票就应该涨,公司不好股价就会跌。当然如果从长周期来看,确实如此,也肯定如此,但就短期而言,事件本身其实对股市的影响并不大,关键是大家怎么想这件事。具体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同学们可能就明白了。
两家公司,A公司很有实力,业绩也确实不错,然后市场都认为他今年怎么也要赚他两个小目标,然而等年报出来后,今年就只赚了一个小目标,尽管公司依旧很赚钱,但不及市场预期,那他的股价也是非常有可能大跌的。这就好比,总认为家里孩子能考个清华北大,结果考了个人大,那你肯定会非常失望。不是孩子不好,也不是考中的学校不好,而是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而B公司业绩一直低迷,大家都认为今年还要继续亏损,但年报出来后,公司居然扭亏为盈了,即使利润很少,但这家公司的股价也非常有可能迎来大涨。比如当年的乐视,最高峰时市值达到了1000亿,但他其实早就负债累累了,只是靠不断地开发布会,让投资者感觉他很赚钱而已。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股票短期价格的上升或下跌,都是投资者想象中的企业变化引起的,而非企业自身出了变化。投资一家公司,他现在赚不赚钱不重要,但让人看到希望很重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因就在于投资市场里,资金总会在不同的风格间流动,公司业绩的变化其实非常的缓慢,但大家的预期却变化得很快,觉得好就买入,觉得不好就卖,所以想象永远比现实更快。这种快慢的变化,也就造成了预期和现实的差异。但想象总要有现实做支撑。当想象的过于美好,现实跟不上的时候,就会容易造成失望,这时资金就会选择撤离。相反,当想象过于悲观,现实却没那么糟糕的时候,资金就会流入。用数字来表示就是,现实喜欢在4-6之间摆动,但投资者的情绪却总是在0-10之间波动。
既然知道了股市反应的是预期,那我们就应该悟出一个实用的道理:
就是热门的东西不要去追。原因很简单,当所有人都看好这个东西的时候,即便这个东西再好,他的价格也肯定是贵了。当大家都把这家公司想象成一朵花的时候,预期太高,公司的业绩增长就很难超越大家心中的想象。惊喜才会上涨,失望就会下跌。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跌起来的时候就会越狠。所以投资就是人多的地方尽量少去,或者不去,人多的地方预期就高,是很容易产生失望情绪的,而人少的地方即便再差,但也已经是足够悲观了,起码更安全,甚至有点业绩,就能大幅反弹。市场背后都是人性的博弈,把人性看明白了,也就读懂了市场。
这也提醒了那些总是喜欢凭感觉做投资的人,我们的感受本来就滞后于经济周期本身,而经济周期又滞后于股市,所以个人感受甚至可以作为反向指标。等我们认为经济好的时候,股市基本就快到顶了。
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人的行为才是市场最底层的逻辑。投资中想要赚钱,就必须走在别人前面,而不是走在别人的后面。跟着别人屁股后面买,永远都是接盘侠,任何资产都遵循这个道理。所谓投资之道,就是找到好的东西,在大家都不看好他的时候买入,当大家都看好他的时候退出。我们在投资市场里,要打败的不是股票和公司,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
所以每次买入之前,我们都应该好好想想,别人在我们买入之后的预期会是怎样,如果很多人会在我之后知道这件事,而且还都会表现的兴高采烈,那我就应该买入。如果想来想去,我自己就是最后那个激动的人,那对不起,我就是那个接盘侠。所以股市就是一场预期的博弈。想要赚钱,那就必须站起来做第一个鼓掌的人,让别人都跟在我后面买。这其实就是所谓的预期差,找到市场中正确的非共识机会,并且先人一步行动。但这个过程,可能并不一定舒服,既然是非共识,所以通常情况下需要先忍耐下跌,这其实也是一次反人性的考验。
因此想要做好投资,光有知识还不够,还要有智慧。这里的智慧指的就是,不只盯住事件的直接反应,更要关注其他投资者怎么想这件事。当你看不清方向的时候,可以多想想别人现在正在干什么,一会别人会干什么?再次强调上面的一段话,看懂了人性,就读懂了市场。
下期我们说一说投资中的一个大忌,就是盲目追热点,我们下期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