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散户多,有不少散户反映,入市炒股赚多赚少没关系, 小本生意赔不起啊!那么,有没有只赚不赔或者起码不被套住的方法呢?也许有朋友会笑:“炒股有赚有赔是常事,世界上哪有只赚不赔的道理呢?”当然投资者要学会更多的技巧形态,才能在股市中有所进步,今天分享几种形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领悟精髓!
一、头顶肩型:
K线在经过一段时日聚集后,在某一价位区域内,会出现三个顶点或底点,但其中第二个顶点或底点较其它两个顶点或底点更高或更低的型态,这 种型态称为头肩型。其中一顶二肩的为头肩顶;一底二肩的为头肩底型。然而,有时也可能出现三个以上的顶点或底点,若出现一个或二个头部(或底部),两个左 肩与右肩,称为复合型头肩顶(或复合型头肩底)。
二、倒头肩形型:
也叫头肩形底,(偶前面叫成双肩底是顺口而已,实际容易与左边两个肩右边两个肩的双重肩形态混淆!)其形态如图所示,有三个清晰的 底部:左肩、右肩、头部。受市场价格决定性的突破颈线是整个形态完成的必要条件,但作为底部的反转形态,头肩形底往往会反补(反抽)到颈线,以确认形态的 有效性,一旦颈线在反扑过程中被有效跌破,则该形态便宣布流产!后市将继续沿着下跌线的方向进行!
三、双重顶形态:
是在股价上涨至一定阶段之后形成,形态出现两个顶峰,分别称为左峰、右峰。理论上,双重顶两个高点应基本相同,但实际K线走势中, 左峰一般比右峰稍低一些,相差3%左右比较常见。另外,在第一个高峰(左锋)形成回落的低点,在这个位置画水平线,就形成了通常说的颈线,当股价再度冲高 回落并跌破这根水平线(颈线)支撑,双重顶形态正式宣告形成。在双重顶形成过程中,左峰成交量较大,右峰成交量次之。成交量呈现递减现象,说明股价在第二 次反弹过程中资金追涨力度越来越弱,股价有上涨到尽头的意味。双重顶形态形成后,股价在下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抽走势,但是反抽力度不强,颈线位置构成强 阻力。
四、多重底形态:
多重底其实是W底的一种变形,通过之前的讲解大家已经得知,W底有二个低点,而多重底则不同,它有三个或更多个低点。因为低点数量较多,因此称之为多重底。
多重底的低点同样要求在基本相近的区间内,可能有的低点高一些,有的低点低一些,但是,其低点间的幅度不能相差太多。
多重底判断起来较W底困难一些,因为股价经常出现涨上去又跌回来的走势,在这一区间,并没有明确的涨跌区间,所以,会增加分析的难度。但是,由于底部经过了多次验证,所以,一旦突破颈线,未来上涨的可靠性会更高。
多重底的颈线较W复杂,W底的颈位是小高峰的高点直接画出的一条直线。而多重底的颈线是将产生的多个小高峰的高点进行连线。以突破颈线为形态完全确立的标志。
五、锅盖型态:
股价走势呈现一个向下的半圆开形,像个锅盖,而且也配合着价涨量缩。价跌量增的走势,表示股价将要下跌。
六、锅底型:
图形像一个炒菜的锅底,价涨量增,价跌量缩,股价走势已露曙光。
七、箱型走势:
指股价走势的一种形状。将最高价、最低价分别连成直线,便可得到一个箱型的价格趋势图,故称“箱型走势”。由于像一个通道,又称“通道”。
八、三角型:
是指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变动后,即不再前进而在一定区域内上下窄幅变动,等时机成熟后再继续以往的走势,其又分为三种,即:对称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三种。
九、圆形顶反转形态
股价在上涨初期,多头实力强,拉升时比较快的,一段时间后,多头动能减小,股价上升速度减缓,而相应的空方力量增加,多空形成拉锯战,最后多头力量消磨殆尽,股价快速下跌,圆形顶形成。
圆形顶形成的过程以及完全形成后都有机会撤离,下破颈线的位置时稳妥的卖出点。圆形顶形成之后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横盘,并不代表下跌趋势的缓和,后期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哦。
十、圆形底反转形态
在一轮跌势中,成交量逐渐减小,股价下的的趋势变缓,愿意卖出的投资者减少。在底部微幅整理一段时间后,股价开始缓步上行,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随后股价快速上扬,形成有效突破后,形态确认。
圆形底出现意味着卖方抛压减小,需求(多头)逐步增加,后期量价齐升,显示一次大的升势来临。在股价形成有效突破或是升势转急时买进是很好的时机。
走势这么温和、给投资者留下大段反应时间的形态不常见啊,大家要好好珍惜!
十一、M头(双重顶)和W底(双重底):
M头反转形态
M头形态出现在升势中,股价在经过一波放量上涨之后随即回调,第二次放量回升,股价达到上一个高点附近,但量能不及前一波高点的大,也说明市场购买力在减弱,之后出现第二波下跌,股价直接跌破前一次下跌的低点,形成类似于字母M的走势 ,后市看跌。
双重顶的两个高点位置可以相差在3%以内,一般情况下第二个头会稍高一些 。双重顶在颈线位置形成有效突破时是一个稳妥的卖出点,一般只要颈线压力确认,就是有效突破。
一、反转(突破)形态简介
股价的移动是由多空双方力量大小决定的。股价移动的规律是完全按照多空双方力量对比大小和所占优势的大小而行动的。形态理论就是通过研究价格所走过的轨迹,分析和挖掘出市场运动时形成的各种价格形态的多空双方力量对比结果,从而预测价格未来的波动趋势,进行行动。
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形态可能产生的不同的解释。同一个形态,可以看做是头肩型,也可以看做是三角形,都对。形态理论是一个很主观的理论,没有客观的标准,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错。
形态理论以趋势及量能为主要关注点,根据价格移动遵循的规律,价格运动的形态主要分为两种:持续(整理)形态、反转(突破)形态。
反转形态是指市场价格改变原有的运行趋势所形成的运动轨迹。反转形态存在的前提是市场原先确有趋势出现,而经过横向运动后原有的方向改变。
反转形态与持续形态,两者都是多空平衡的过程,唯一不同的是结果。反转形态在多空博弈过程中,原有趋势一方力量战败,新的一方占优,股价会朝着原有趋势相反的方向去运动[3]。
反转形态的规模,包括空间和时间跨度,决定随之而来的市场动作的规模,也就是说,形态的规模越大,新趋势的市场动作也越大。在形态理论中也有一个说法,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就是指的磨底阶段时间越长,里面的筹码交换越充分,筹码集中度越高,上涨幅度就越大,同样的,地量见低价,天量见天价,差不多也是同样的道理。
通常来说,顶部反转形态的形成时间较短,底部反转形态形成的时间较长。交易量是确认反转形态的重要指标,而在向上突破时,交易量更具参考价值。
二、头肩底(顶)
头肩型,是K线在经过一段时日聚集后,在某一价位区域内,出现三个顶点或底点,其中第二个顶点或底点较其它两个顶点或底点更高或更低的形态。
头肩形由一个主势(即头部)隔开两个不一定相同的弱势(肩部)组成,将两个肩部的底部连接起来,可以划出一条“颈线”。
一般情况,头肩式是一个转向形态,分为头肩顶和头肩底两种。头肩顶型是一顶二肩,头肩底型一底二肩。
有时也可能出现三个以上的顶点或底点,若出现一个或二个头部(或底部),两个左肩与右肩,称为复合型头肩顶(或复合型头肩底)。
01 |
头肩顶 |
头肩顶是形态分析中最重要的分析形态之一,是一个趋势转向的形态,常出现在一段上涨的尽头,通过连续的三次起落构成该形态的一个头部和两个肩部。头肩顶图形以左肩、头部、右肩及颈线构成,一般把头部两侧的低点连接而形成颈线。
在头肩顶形成过程中,左肩的成交量最大,头部的成交量略小些,右肩的成交量最小,成交量呈递减现象,出现“梯级型”的下降。
在技术分析的各种方法中,头肩顶是预判市场波段头部形成的最常见K线形态之一。
典型的头肩顶形态体现为在支撑线(颈线)上运行三个波浪后的下跌性突破。左右两个波峰的顶部大致等高,分别称为左肩和右肩,中间的波峰顶部最高,即所谓头,头部与双肩均在上方,而最终是向下突破。
头肩顶形态
头肩顶有时并不会以标准形态出现,可能会出现双头或双左肩或双右肩或三种组合的情况,这就是复合头肩顶形态。
复合头肩顶种形态
头肩顶跌破颈线后有两种走势:一种是跌破后反抽,形成两个明显的卖点;一种是跌破后一路下跌,这时就只有一个卖点。
当头肩顶形态形成之后,股价下跌幅度为最高点与颈线之间的垂直高度。
头肩顶形态突破颈线后的目标价位
一般来说,头肩顶形成的时间越长,后市跌幅越大。尤其是周线、月线形成的头肩顶形态,说明中长期趋势已走弱,后市会出现较长时间的下跌。
02 |
头肩底 |
头肩底是与头肩顶反方向的形态,其构成跟头肩顶相似,由左肩、头部、右肩构成。把头部两侧的高点连接而成的直线成为颈线。
在技术分析的各种工具中,头肩底是判断市场重要底部形成的最常见K线形态之一。
头肩底形态
同头肩顶一样,头肩底也会变形成为复合头肩底。
复合头肩底形态
头肩底有两种突破形态:一种是突破颈线后有一个回抽;另一种是突破颈线后一路上扬。
当股价向上突破时,成交量能否有效放大,是形态成立的关键。若股价向上突破颈线时,成交量没有明显增加,很有可能是一个假突破。
三个波谷成交量逐步放大,有效突破颈线阻力后,形态形成,股价反转高度一般都大于颈线与最低点之间的垂直高度。
头肩顶形态突破颈线后的目标价位
其形状呈现三个明显的低谷,其中位于中间的一个低谷比其他两个低谷的低位更底。对头肩底的研判重点是成交量和颈线,成交量要处于温和放大状态,右肩的量要明显大于左肩的量。当在有量配合的基础上,股价成功突破颈线,则是该形态的最佳买点。
三、双重顶和双重底
双重顶(底)一共出现两个顶(底),也就是有两个相同高度的高点(低点)[9]。双重顶(底)也存在颈线,其颈线是通过双顶(底)间之低点(高点)所作的一条水平线。
01 |
双重顶 |
双重顶,又称“双顶”或“M”头,是K线图中较为常见的反转形态之一,由两个较为相近的高点构成,其形状类似于英文字母“M”,因而得名。双重顶的颈线是通过双顶间之低点所作的一条水平线。
双重顶形态
双顶形态是在股价上涨至一定阶段之后形成,形态出现两个顶峰,分别成为左锋、右锋。
理论上,双顶两个高点应基本相同,但实际K线走势中,左锋一般比右锋稍低一些,相差3%左右比较常见。另外,在第一个高峰(左锋)形成回落的低点,在这个位置画水平线,就形成通常说的颈线,当股价再度冲高回落并跌破这根水平线(颈线)支撑,双顶形态正式宣告形成。
在双顶形成过程中,左锋成交量较大,右锋成交量次之。成交量呈现递减现象,说明股价在第二次反弹过程中资金追涨力度越来越弱,股价有上涨到尽头的意味。双顶形态形成后,股价在下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抽走势,但是反抽力度不强,一般情况下不会高于颈线,颈线位置构成强阻力。
双重顶形态
双重顶形态最少跌幅的度量方法,是由颈线与双顶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后市股价跌幅至少是这个理论跌幅。一般来说,双重顶的跌幅都较理论最少度量跌幅要大。
双重顶目标价位
02 |
双重底 |
双重底也称"W底",是指股票的价格在连续二次下跌的低点大致相同时形成的股价走势图形。两个跌至最低点的连线叫支撑线。双重底的颈线是通过双底间之高点所作的一条水平线。
突破颈线时出现大的多头持仓量,也就是双重底从第二个底部上升时的多头持仓量会高于第一底部上升时的多头持仓量,双重底得以确认。
.股价突破双重底颈线后,有时会出现短暂的反向运动,称之为回踩,只要回踩不低于颈线位,形态依然有效。
测量双重底形最小上涨距离,至少达到波谷与波峰之间垂直距离,也就是最低价与颈线间差距,涨势才能稍止。
双重底形态的操作
双重底形态和目标价位
四、三重顶和三重底
三重顶或三重底,是双重顶或双重底增加一顶或一底,因而完成形态所费时间更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重顶就是M形顶的一种延伸,由一系列在顶部区域排列的有三个高点的K线组成。投资者通过在顶部回落的两个低点画一条直线,就是三重顶的颈线,股价向下跌破颈线,是三重顶成立的标志。
三重顶形态
三重顶形态
三重顶也是头肩顶的变形,头肩顶的肩部上升与头并齐时,头肩顶就成为三重顶。
头肩顶形态
头肩顶形态
因此,三重顶(底)的颈线画法与头肩顶(底)是一样的,连接左右两顶(底)的底点(高点)即得到三重顶(底)的颈线。
典型三重顶,通常出现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穿破支持线而形成。另一种确认三重顶讯号,可从整体的成交量中找到。当图形形成过程中,成交量随即减少,直至价格再次上升到第三个高位时,成交量便开始增加,形成一个确认三重顶讯号。最低点的形成,投资者通常以它作为主要支持线,当价格出现双顶后回落至接近颈线(支持位),然后再次反弹至原先双顶的位置,并遭遇阻力后回落。若价格跌破颈线,便会大幅滑落,三重顶图形已被确认。
三重底是三重顶形态的倒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重底形态就是W形底形态的一种扩展形态,由一系列在底部区域排列的有三个低点的K线组成。投资者通过在底部反弹的两个高点画一条直线,就是三重底的颈线。股价向上突破颈线,是三重底成立的标志。
三重底形态中,颈线位对股价具有一定的阻力作用,而当股价向 上突破颈线后,颈线的阻力作用就会演变为支撑作用。其后,若股价上攻遇 阻出现回调,那么,股价回调至颈线位时,可能会受到颈线的支撑而再度上攻。
三重底形态
三重底形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头肩底也是三重底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与三重底相比,头肩底三个底中,中间的底要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形成头肩底形态的“头部”,其他两个底部分别为“左肩”和“右肩”。通过在底部反弹的两个高点画一条直线,就是头肩底的颈线,股价向上突破颈线,是头肩底形态成立的标志。
头肩底形态中,颈线位对股价具有一定的阻力作用,而当股价向上突破颈线后,颈线的阻力作用就会演变为支撑作用。其后,若股价上攻遇 阻出现回调,那么,股价回调至颈线位时,可能会受到颈线的支撑而再度上攻。
头肩底形态
头肩底形态
三重底形态比W形底形态更加坚实,股价进入底部区域后, 经过连续三次打压、两次反弹和三次拉升,才将空方实力耗尽,未来股价上攻的可能性更大。
三重底不是依据有三个低点就能形成的,三针探底的形态只能表示股价的走势图形具有三重底的雏形,未来发展极有可能向三重底演化,至于最终是否能构筑成三重底,并形成一轮上升行情,还需要时间的配合和成交量的检验。
从形态上看,三重顶(底)的顶与顶(底与底)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必相等,此外,三顶(底)点的股价不必相同,高低最大差距可以达3%,大体一致也就行了。
三重顶形态
三重底形态
三重顶(底)形态确立后,预估指数的最小跌幅,约为头部至颈线的垂直距离。
三重顶的高度
三重底的高度
五、圆弧顶和圆弧底
圆弧形态,又称蝶形、圆形、碗形等。K线在顶部形成的圆弧形态叫做圆弧顶,又称圆顶或弧线顶;K线在底部形成的圆弧形态叫做圆弧底,又称圆底或弧线底。
圆弧形图示
01 |
圆弧顶 |
圆弧顶指K线在顶部形成的圆弧形状。股价在顶部波动过程中,先是出现一波小幅度的上涨,且越接近顶 部,上升速度越慢。接着又出现一波小幅度的下跌,且越向下下跌速度越快,从而形成一个形似圆弧的顶部走势形态。
圆弧顶形态
圆弧顶形态比较少见。圆弧顶形态代表着趋势的很平缓的、逐渐的变化。在顶部交易量随着市场的逐步转向而收缩。最后,当新的价格方向占据主动时,又相应地逐步增加。圆弧顶形态的股价走势形成一个圆弧顶状,同时在成交量方面也会成圆弧状。
圆弧反转在股价的顶部出现,等股价跌破前一次形成圆弧顶始点时形态才能确立。
圆弧顶的最小跌幅一般是圆弧的颈线到圆弧顶最高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圆弧顶的跌幅目标位
圆弧顶形态与倒V形顶或头肩顶形态不同,圆弧顶没有一个明确的股价下跌启动点,投资者可在股价由升势转为跌势时执行卖出操作,亦可在股价向下跌破圆弧顶上升起始位时执行卖出操作[24]。
02 |
圆弧底 |
圆弧底指K线在底部形成的宛如锅底状的圆弧形状。圆弧底形态由位于底部区域的一系列呈圆弧形排列的K线组成。股价在底部振荡过程中,先是经历由高到低的过程,此后又出现由低到高的走势, 股价运行的路径近乎于一个弧形。当股价运行至弧形的上沿位置时,出现加速上涨迹象,是圆弧底正式确立的标志。
圆弧底形态
成交量的变化趋势与价格平行[26]。圆弧底形态中,若股价下跌阶段成交量逐渐萎缩,而当股价由跌 势转为升势后,成交量逐渐上升,则意味着未来股价继续上升的可能性更大[27]。
圆弧反转在股价的底部出现,等股价突破前一次形成圆弧底始点时形态才能确立。
圆弧底的最小涨幅一般是圆弧的颈线到圆弧底最低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圆弧底的涨幅目标位
圆弧底形态与V形底或头肩底形态不同,圆弧底没有一个明确的股价上升启动点,投资者可在股价由跌势转为升势时执行买入操作,亦可在股价向上突破圆弧底下跌起始位时执行买入操作。
当股价突破颈线时有成交量的配合,放量突破颈线,可以果断介入。当颈线不明显时,介入点可以选择上涨速度加快或在图形上已有明显的圆弧状时。
圆弧底是指股价位于低价区时,K线的均价连线呈圆弧形的底部形态。这种形态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有部分做多资金正在少量的逐级温和建仓造成,显示股价已经探明阶段性底部的支撑。它的理论上涨幅度通常是最低价到颈线位的涨幅的一倍。
六、V形反转
V形反转是实战中比较常见的、力度极强的反转形态,往往出现在市场剧烈波动之时,在价格底部或者顶部区域只出现一次低点或高点,随后就改变原来的运行趋势,股价呈现出相反方向的剧烈变动。
一般来讲短期内涨跌幅度越大、动力越强,出现V形反转的可能性也越强,超过5%以上的巨阳或巨阴往往成为很好的配合证据。
V形反转主要分为正V形和倒V形两种。
01 |
V形 |
V形底,又称尖底,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底部形态。该形态是伴随着主力 快速打压和快速拉升岀现的,整个K线的走势近似一个V形。
V形底形态
在V形底形成过程中,股价自底部反向上涨至下跌起始位后,由于多方动能已经释放一部分,空方也会获得一定的反攻机会,因而可能会遭到空方一定的打压, 因此,在该位置附近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争斗,股价也会出现一定的波动与盘 整,从而形成V形底的扩展形态。
V形底扩展形态
V形底形成过程中,股价下跌时,成交量大多会呈现萎缩态势;当股价反向上攻时,成交量会同步放大。上攻时成交量越大,未来股价上攻的幅度和可能性也越大。当然,也不能出现天量,否则可能因为后续成交量 无法持续放大,导致上升势头被打乱。
俗称“尖底”,形态走势像“V”形。其形成时间最短,是研判最困难,参与风险最大的一种形态。但是这种形态的爆发力最强,把握得好,可以在短期内赢取暴利。它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市场受利空打击或其它意外情况影响造成的恐慌性抛售,引起股价超跌,从而产生报复性反转行情。
02 |
倒V形 |
倒V形是指股价先一路上涨,随后股价一路下跌,头部为尖顶,在图形上就像倒写的英文字母V。
倒V形顶,又称尖顶,是一种与V形底相对的形态,由一系列在顶部 区域排列似倒V形的K线组成。
倒V形形态
倒转 V形反转对成交量没有强制要求,不过其转势前成交量往往也会暴增,实际上意味着多头力量已成强弩之末,买盘后继无力。
股价自倒V形顶反向下跌至上升起始位后,可能会有承接资金入 场接盘,并在该位置持续振荡整理一段时间后再度下跌,形成倒V形顶的扩展形态。
倒V形扩展形态
七、岛形反转
岛形是指K线图形被左右两个缺口隔开,形成像被大海隔开的岛屿,从而被称为K线图形的岛形。
岛形反转分为顶部岛形反转和底部岛形反转。顶部岛形反转图形属于卖点参考信号,以及底部岛形反转图形属于买点参考信号。
01 |
顶部岛形反转 |
顶部岛形反转由若干根K线组成,第一根K线是中阴线,第二根K线是向下跳空低开低走的中小阴线,中间几根K线是小阴小阳线,最后一根K线是向上跳空高开高走的中阳线。
顶部岛形是由一组位于顶部区域的、通过向上跳空缺口和向下跳空缺口 与其他K线分割开来的K线构成的形态。两个缺口大致在同一价位区域, 这就使得这组位于顶部区域的K线形似一座“孤岛”。
顶部岛形反转形态
顶部岛形包括一个上升竭尽缺口和一个下跌突破性缺口,两个缺口位置基本上处于同一区域。
顶部岛形反转以单日顶部岛形反转最为常见,即岛屿只由一个交易日构成,而成交量在岛屿区域内一直十分巨大,甚至是天量。
出现顶部岛形后,向下跳空缺口将会成为股价下跌的一个重要阻力位。若股价出现反弹,遇缺口重新下跌时,投资者可考虑清仓卖出;若股价完成对缺口的回补,则意味着缺口的阻力无效,未来股价有上升的可能。
顶部岛形形成向下跳空缺口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成交量放大的支持。
顶部岛形中,两个缺口之间的K线若形成倒V形顶部,则未来股价下跌的概率更大。尤其是单日顶部岛形反转常会形成倒“V”形走势,其杀伤力巨大。
02 |
底部岛形反转 |
底部岛形反转由若干根K线组成,第一根K线是中阴线,第二根K线是向下跳空低开低走的中小阴线,中间几根K线是小阴小阳线,最后一根K线是向上跳空高开高走的中阳线。
底部岛形反转形态是由一组位于底部区域、通过向下跳空缺口和向上跳空缺口与其他K线分割开来的K线构成的形态,而且两个缺口大致在同一价位区域,这就使得这组位于底部区域的K线形似一座“孤岛”。
底部岛形反转形态
底部岛形包括一个下跌竭尽缺口和一个上涨突破性缺口,两个缺口位置基本上处于同一区域。
底部岛形的岛形部分成交量一般比跳空前下跌时成交量还要小,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萎缩整理特征,而在股价脱离岛形盘整部分时,成交量显著扩大。
底部岛形出现后,向上跳空缺口将会成为股价上升的一个重要支 撑位。若股价出现回调,遇缺口支撑重新上升时,投资者可考虑加仓买入;若股价完成对缺口的回补,则意味着缺口的支撑无效,未来股价有下行风险。
底部岛形中,形成向上跳空缺口时往往会伴随有较大的成交量。若成交量较小,则反转形态有失败的风险。
底部岛形中,两个缺口之间的K线若形成V形底部,则未来股价上涨的概率更大。
03 |
小总结 |
岛形反转是股票形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反转形态。岛形反转形态有两个缺口,左侧为消耗性缺口,右侧为突破性缺口,是以缺口填补缺口,这两个缺口出现在很短的时间内,说明市场情绪化特征明显。
岛形反转K线图形反转信号是一种K线组合的参考买卖点信号。投资者要注意市场中是没有完美的技术指标和技术图形,都会有部分的误导信息。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市场环境以及个股情况进行参考。
七、潜伏顶和潜伏底
在反转形态中,潜伏底和潜伏顶是一种波动幅度比较小而酝酿时间又较长的反转形态。潜伏反转形态主要出现形式是潜伏底。
01 |
潜伏底 |
潜伏底是股价经过一段跌势后,长期在一个狭窄的区间内波动,交易十分清淡,在图形上,股价和成交量各自形成一条带状。
潜伏底形态由位于底部区域的一系列波动幅度很小的K线组成。股价在底部波动过程中,波动的高点会形成一个压力线,波动的低点会形成一个支撑线,且整个底部的成交非常清淡。当股价向上突破压力线时,成交量往往会同步放大,意味着股价将会发动一波上升行情。
潜伏底形态
潜伏底与其他底部形态不同的是,潜伏底一旦向上突破之后, 股价就一路上窜,很少出现回探现象。这是因为股价横盘时间已 经很长,换手相当彻底的缘故。
潜伏底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且持续的时间越长,未来股价的涨幅越大。股市谚语中有一种说法“横过来有多长,竖起来就有多高”,指的就是潜伏底形态。
潜伏底的压力线是一条重要的参照线。当股价向上突破压力线时, 意味着股价的上涨行情将会到来,投资者宜于此时建仓该股。
潜伏底形成过程中,若成交量呈萎缩状态,当股价向上突破压力线时,成交量明显放大,则可增加股价上涨的可能性。
股价在一个极狭窄的范围内横向移动或缓慢阴跌,每日股价的高低波幅较小,且成交量亦十分稀疏,仿佛像冬眠时潜伏在底部的蛇,这种型态就是潜伏底。通常潜伏底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其突破后产生的成交量激增和股价的暴涨也是惊人的。所以说:潜伏底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02 |
潜伏顶 |
潜伏顶,与潜伏底相对,是由位于顶部区域的一系列波动幅度很小的K线组成[36]。股价在顶部波动过程中,波动的高点会形成一条压力线,波动的低点会形成一条支撑线,且整个顶部的成交非常清淡。当股价向下跌破支撑线 时,意味着股价将会发动一波下跌行情。
潜伏顶形态
通常情况下,潜伏顶持续的时间会特别长,且持续时间越长,未 来股价的跌幅越大。
潜伏顶的支撑线是一条重要的参照线。当股价向下跌破支撑线时, 意味着股价的下跌行情将会到来,投资者宜于此时卖出该股。
股价下跌并不需要成交量放大相配合。潜伏顶形成过程中,若成交量呈萎缩状态,当股价向下跌破支撑线时,成交量又明显放大,那么股价下跌的幅度可能更大。
八、菱形反转
菱形整理由于其形状似“钻石”,又被称做钻石形态。在形态上,菱形整理可以被看做是由扩散三角形和收敛三角形两种不同的三角形整理组合而成的。
菱形整理可以被看做是由扩散三角形和收敛三角形两种不同的三角形整理组合而成的,其市场含义也正好揭示两种不同的状态。市场在形成左半部扩散三角形的时候,往往反映参与的投资者越来越情绪化操作,使得行情的震荡逐渐加剧;而当行情处于右半部收敛三角形整理阶段时,由于市场多空双方都在等待未来方向的选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转向观望,市场由前期的活跃逐渐沉寂下来,行情震荡变小趋向收敛。
特殊的顶部菱形形态
菱形反转很少出现在底部,通常出现在中级下跌前的顶部或大量成交的顶点,是顶部反转形态。
菱形有时也作为持续形态,不出现在顶部,而出现在下降趋势的中途。这时,菱形还是要保持原来的趋势方向,换句话说这个菱形之后的走向仍是下降。
菱形形态最小跌幅的量度方法是从股价向下跌破菱形右下线开始,量度出形态内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垂直距离H,这距离就是未来股价将会下跌的最少幅度。
顶部菱形反转最小跌幅的量度方法
一、双重底(W底)
行情启动的两个要点,首先是趋势线被突破,其次颈线位被突破。
第一个阶段往往是下跌趋势的末段形成,且左底一般成交量比较大。
第二个阶段是超跌之后的股价短线反弹,一般触碰到前低会产生压力从而回落。
第三个阶段是短线获利的资金离场,这里是缩量的,而右底一般都比左底要高。
第四个阶段是突破颈线位,最好放量。第五个阶段是突破颈线后的缩量回撤,如果资金强势也可能不回踩直接拉起来。最后就是股价拉升的主趋势了。
旭光股份
二、双底要点
双底的颈线位是由左侧底部反弹的高点形成,放量突破线位是第一买点,突破后的回踩,缩量是第二买点。
三、双重底复合形态
复合双底是双底结 的变异形态但是要素是没有改变的 左底的最低点一定是整个结构的最低点,右底不可以比左底的低点更低。在左底形成的最高点依然是颈线位。放量突破颈线位的位置依然是第一个买点。缩量回踩依然是第二买点。
四、头肩底
跟双底不同的地方头肩底是由左肩右肩头部三个部分形成。
头肩底的形成需要有头部以及左肩右肩,与双底不同的是头肩底有一个V形头部结构形成一个最低点。
五、头肩底买点
头肩底的颈线位跟双底略有不同,双底的颈线位一般画一条水平线就可以,头肩结构的颈线是由左肩反弹高点跟头部的反弹高点形成的连线组成,那这个颈线位可以是水平,也可以是倾斜的。一般来讲左肩位置比右肩位置要低。比较标准的头肩结构右肩是不低于左肩的。
六、头肩底复合
左肩跟右肩的距离差不多高,右肩高于左肩,右肩位置不能比左肩低。头部低点的位置到颈线位的距离就是最小的量度涨幅高度。颈线可以是水平也可以是倾斜的。右肩的回压不能低于趋势线轨道的位置。
七、圆弧底
圆弧底从微观来看是由一些细小的锯齿形结构组成的,从宏观来看是一个圆弧结构。
左侧量能坑萎缩到了极致。市场买卖意愿度极低,左侧一般会形成最低点。左侧的走势是高点更低,低点更低,而右侧的走势是低点越高,高点越高。
八、圆弧底要点
圆弧底的颈线位如何进行确认:圆弧底分为左侧跟右侧,一般来讲左侧形成了圆弧底的最低点,最低点形成之前会有一次高点的出现,就是前一轮行情下跌中,最后一轮下跌的最高点,我们把它叫末跌高。以末跌高位标准画出水平线就是颈线位。末跌高之前的上涨成交量会有一次放大。是左侧先知先觉的主力进行了抄底买入,主力抄底也不见得能抄到最低点。这个阶段是主力主动买套的一种行为。而这条线是主力真实的成本线。所以当放量突破末跌高颈线位快速脱离成本区的时候是一个上手买点。而后面上涨回压之后又会再次形成一次缩量回压的买点。
经典的底部具体的形态:
1、V型底,又称尖底形态
形态走势像英文字母“V”,变现为单边持续下跌之后,直接逆转回升上涨,其底部的形成时间短,产生的原因:因突发利空,股价出现快速下跌,之后出现快速的修复性的反弹;或者是在持续性下跌后,因为突然出现的利好刺激,股价出现快速反弹。(见下图)
V型底,由于其表现的特殊性和时间短的因素,相对不常见,往往是以其他底部类型的构成部分出现。
V型底
俗称“尖底”,型态走势往往象V型。其形成时间相对最短,但是进行判断最困难,参与风险往往最大的一种型态。但是这种型态的爆发力常常最强,把握的好,能够迅速获取利润。它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主力刻意进行的打压造成的,使得股价发生一个暂时性的过度超跌,从而产生一个盘中的报复性上攻行情。这往往属于短线高手最青睐的一种盘中形态。
2、双底(W型底)
双底在形态的表现上,是股价经历持续的下跌后,股价出现一波阶段性的反弹,但由于上方套牢盘压力或其他技术性压力的影响,股价再度回落至前期低点附近止跌,由于多头买入做多的涌现,股价再次出现反弹,同时将第一次反弹的高点位置逾越(突破颈线位),进而展开新的上涨趋势。(见下图)
双底
当大盘和个股经历了长时间的下跌之后,出现企稳的迹象,在K线图形上会形成双重底的形态,而右侧出现成交量放大,这个时候一旦突破颈线位置,就是我们大胆抄底的时候。
3、三重底
三重底其实是W型底的第二次反弹无法有效突破颈线位,股价再次回落至前低或前低位置附近,然后出现止跌后第三次反弹上涨,并最终有效突破前两个反弹高点后,展开一轮新的上涨趋势。(见下图)
4、头肩底:
头肩底的形态特征,其实是类似于三重底的模式,区别在于中间一次的探低是以跌破第一次止跌回升的低点。(见下图)
其形态的表现形式是,股价持续下跌,然后出现止跌回升,然后再次回探,并跌破前低位置,表现出延续前期下跌趋向的状态,而后二次止跌,股价反弹回升,超越第一次止跌的低点,并反弹回升至第一次反弹高点位置或附近,接着股价再次滞涨回落,回落至第一次止跌低点位置或附近,在多方的做多推升之下,第三次止跌反弹上涨,并突破前两次的反弹高点位置,进而展开新的上涨波段。
头肩底
头肩底一般出现在市场的底部,股价在连续创出新低后,开始向上反弹,反弹结束后,挂机未能继续创新出低,而使在高于前期低点的位置开始上攻,当股价上坡前期高点也就是颈线的时候,抄底的时机就来了。
5、平台底
平台型底其实类似三重底的构筑方式,只是涨跌反复的过程中,始终不能逾越前期反弹高点,也不跌破前期低点位置,来回反复多次起伏的筑底过程,但最后一次的反弹必须要逾越平台上沿位置(前期反弹高点连线的趋势线),而且是必须要伴随放量,否则就不能确定平台底的构筑完成和新的上涨趋势的开始(见下图)。
6、圆弧底
圆弧底的形态模式,其实类似平台型底的多次涨跌反复的筑底过程,只是其起伏的方向不是规律性的横向,多次回探的低点或反弹的高点,也不是类似处于横向同一个水平位置,而是宛如半球形的,或者说是弧形的形态。(见下图)
圆弧底
圆弧底是指股价位于低价区时,K线的均价连线呈圆弧形的底部形态。这种形态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有部分做多资金正在少量的逐级温和建仓造成,显示股价已经探明阶段性底部的支撑。它的理论上涨幅度通常是最低价到颈线位的涨幅的一倍。
以上,突破颈线是买点,但是不是百分百的成功,设置好止损:比如突破价格的向下5个点止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