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生三重境体悟交易的三重境!
人生三重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境遇与发展千差万别,认知的高低,人生的拓展、不同事物的价值与观念迥然相异,这些方方面面的差异与区别,构成我们人生境界的不同。
1、人生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
这个层次是低级的认知层次。是皮与相,是眼见为实,是普通人的视角,是世俗的观点。“山”这个词只是被历史第一个人选中而已,当我们处于低级认知层次时,我们只是看到了“山”的表象,是着相了。我们看事看人,仅停留在事物概念的表面,停留在名词、定义所做的描述。所以是:看山是山!
2、人生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
这个层次是较为高级的认知层次。是骨与血,是本质,是规律。当我们对一切见闻都加载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时,你将抛弃单一、直白、浅显的“看山是山”,簇拥丰富深刻、多维的“看山不是山”。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理性多于感性,强调依赖于内在的思考和判断,不受外在的影响和干扰,有自己的主张和立场,认识变得清晰和广博。
“山”只是先人给定的一个名词概念,是一个便于交流的说法,我们也可以用别的名称来给“山”命名。也就是说这个物体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物体的本质。当我们看任何问题,任何概念,任何定义,都不再停留在文字表面时,进而你就“看山不是山”了!
3、人生第三重境界:看山仍是山
这个层次是最高级的认知层次。是心与魂,是大道至简,是大象无形。是认知可以轻易穿透外在表象,直达本质。是追寻真理后的恍然大悟,是洞察事实后的返璞归真。是将感性与理性相容,不依赖于外在或内在,超越了感官和信息,达到了自在和自足,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达到了无限和无边。
基于第二重境界的破相怀疑精神,当破掉客观事物的名和相,通过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后,知道了这个事物的“本来”,此时再回过头来看这个事物的名词,就是“名副其实”的了,此时,看山还是“山”。
交易的三重境
1、第一重境:看涨是涨,看跌是跌。
交易者看到的是市场的表象,是大盘和个股的“红色”和“绿色”。
这一阶段常见于初入市场的投资者,他们主要凭借直觉和市场的直观表现来判断涨跌。看到价格“红色”就认为是涨,看到价格“绿色”就觉得是跌,没有过多地考虑其它因素。此时投资者对市场的认知较为简单和直接,交易决策往往基于短期的价格波动,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经验。交易者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能力,更没有自己的操作模式。
2、第二重境:看涨不是涨,看跌不是跌。
当我们看到大盘和个股是“红色”或是“绿色”时,抛弃了单一、直白、浅显的“看山是山”,不认为“红色”就表示要涨,而“绿色”就表示要跌。而是心中坐拥丰富深刻、多维的“看山不是山”。有的涨是假涨,有的跌也不是真跌,如小级别上涨而大级别却是下跌的;有的小级别下跌而大级别却是上涨的。
另外随着交易经验的增加和市场的洗礼,投资者开始意识到市场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价格的涨跌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主力的操作、市场的情绪、宏观经济数据等。在这个阶段,投资者会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不再单纯地根据价格走势来做出决策。而是在交易中,开始敬畏市场,不相信所谓的消息、业绩等等,撇开了市场涨跌的表象干扰,建立了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不交易价格,只交易“交易规则”。
3、第三重境:看涨还是涨,看跌还是跌。
在他们眼中,上涨就是上涨,下跌就是下跌。
他们并非自己在做交易,而是在看着自己做交易。他们事先制定好交易系统,然后每天交易“交易系统”。无论市场如何风云变幻,他们都坚定不移地坚守既定的策略,绝不被短期的价格波动扰乱心神。当股价上涨时,他们能冷静客观地分析是否已经达到预设的卖出点,绝不被贪婪的欲望驱使而盲目继续持有。面对股价下跌,他们会依据对股票基本面的精准判断,沉着地决定是暂时持有还是果断止损,绝不会被恐惧支配而盲目抛售。他们还会定期认真回顾自己的交易记录,深入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持续不断地优化自己的交易体系。
在盘中交易时,摒弃过多的思考和分析。市场是不可预测的,任何试图预测市场走势的行为都是徒劳的。在交易时间内,保持高度的专注,不要被其它涨得好的股票所分心。
总之,他们每天观察股票的涨跌,然后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观察、检查自己的交易,保证“交易系统”的交易原则被彻头彻底地贯彻执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