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新三板为什么一年不交易(为什么众多新三板做市企业依然零交易)

分层近在眼前,众多挂牌企业瞅着标准三的空隙,纷纷增加做市商;也有没什么交易的企业纷纷变协议转让为做市转让,把打破零交易的重任交给做市商。然而,现实永远是那么残酷,光靠做市商就能有交易吗?

做市零交易的尴尬

截止2016年3月2日,1287家可正常交易(除停牌股票)的做市股票中,有44只做市股票的2016年前两个月份的区间日均成交量为零,还有39只做市股票的2016年前两个月份的区间日均成交量不足100股。各交易量区间对应的做市股票数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过半做市转让企业的日均成交量不足1万股,也就是说做市转让企业的成交状况也比较尴尬。同期,创业板股票日均成交量最低的也有2.42万股,而新三板做市转让股票日均成交量在这一数字以下的占比高达67.68%。当然新三板也有卫东环保、联讯证券这样的区间日均成交量破千万股的明星企业,这种成交量即使放在创业板也并不逊色。

谁才是零交易的真凶

其实,关于做市企业仍然零交易或者几乎零交易的讨论早就有了。例如,有专家认为做市企业零交易的原因是投资门槛太高,也有专家认为做市转让企业零交易的原因是政策预期不明确,而有的投资人则认为做市转让企业零交易的原因是盈利模式不成熟。

到底做市转让依然零成交的原因是什么呢?掘金三板研究中心决定依托数据,从微观层面进行剖析。

1零交易并非因为基本面不好和交易限制

从下表可以看出,零成交量的做市转让企业和有成交量的做市转让企业在平均基本每股收益、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最近两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等数据方面均没有显著的差异,而且零成交企业的最近两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出有成交企业将近20个百分点,这就说明零成交的做市转让企业的财务基本面似乎并不比有成交的做市转让企业差,投资人也不至于因为企业的业绩原因而不去选择这些企业。当然,对于一些基本面特别好的企业例如联讯证券,肯定是有众多的做市商和投资者愿意参与交易。

而在平均限售股比例方面,零成交企业的平均限售股比例也仅仅比有成交企业的平均限售股比例高出7.5个百分点,差异并不大,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零成交做市转让企业无交易似乎并不是因为限售引起的。再者,这44家零成交的做市转让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在2016年1月1日前股改已经满一年,也不存在因股改未满一年所导致的交易限制,这更一步说明,无交易不是由于交易限制造成的。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44家做市转让企业出现零成交呢?从上表我们似乎会觉得难道是做市商家数太少?对,没猜错,确实有这个原因,毕竟在这个指标上零成交企业和有成交企业的差异比较显著。而掘金三板研究中心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流动性和做市商家数的相关系数高达0.69。

2做市商报价动力不足或是真凶

以2016年3月2日为例,在44家无交易做市转让企业中,有29家企业的报价档数低于做市商数量。这里所说的报价档数是指订单簿中出现的买卖报价对数。如下图,我们随意选取了3家做市转让企业,这些企业的做市商数量均为3家,但是其买卖订单簿却是这样的:

上图展示的是2016年3月2日这三家企业的买卖订单簿。从上图可以看出,这几家企业要么是实际报价的做市商数量只有1家,要么是做市商统一只用一个报价。众所周知,做市商的核心功能就是基于自己的评价而报出双向报价,上图所示的情况显示了做市商报价动力并不足,也没有其他投资者愿意参与报价。再者,在低成交量的实际情况下,做市商基本上就是按照5%的上限价差维持报价。

至于为什么做市商做市动力不足,这和下面说到的做市商压力有关系,也和做市商对企业的理解有关系。某做市商说,如果只看公开材料,还真看不出有的新三板企业是干什么的,也搞不明白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如果投资者看不懂、看不透企业,那做市报价的动力不足也实属正常。

3做市商资源的稀缺进一步加速部分企业无成交

目前,85家做市商的平均做市企业数量达75.94家,每家企业的做市商平均库存股比例高达1.52%,每家做市商承担着巨大的做市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他们虽然有双向报价义务,但是由于人员和资金配备压力大,也只能偏向于为某些股票提供做市。关于这一点,有做市商也表示,做市股票这么多,真是没钱买了。

在国外,做市业务被称为金融行业的劳动密集型业务,这种业务赚钱较少,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主流券商并不太愿意接受这种业务,一些专门的做市商便腾空出世,例如最有名气的骑士资本就是美国最大的做市商。

提高企业质量、明晰企业业务才是关键

由于做市商做市压力巨大,人员和资金配备有限,短期内的做市商扩容难以实现,所以企业如果无交易也并不要匆忙加入做市转让的队伍。在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新三板市场和资金面并不充足的背景下,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主营业务,明晰业务结构,提高企业质量,并加强对外的信息披露和关系维护,让投资者人更加了解企业的业务和质量,为做市商和投资人减少投资决策的困惑,这样才能获得不错的流动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