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量化交易概念在中国投资界越来越火热,众多投资者认为其很神秘,认为量化就是自动化,但事实上量化交易并不神秘,也存在一定缺点和风险。
简单来讲,量化交易是运用数量化方式及计算机技术分析数据,由程序进行择机选股的一种方式,选股覆盖面积非常之广,可达上千只股票,常用的选股方法也有很多种,多因子选股、风格轮动选股、行业轮动选股、趋势跟踪选股、资金流动选股等。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解上存在偏差,对此的认知自然有偏差,下面与大家交流量化交易经常发现几个认知误区。
误区一:认为量化没有风险
很多人一听量化投资或量化基金,就觉得是无风险或低风险,其实不然,量化投资只是一种方法论。不可否认量化投资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比较好的控制风险,但是也要看如何使用,好比是一把双刃剑。一般来说,量化基金的持仓会比较分散,单只股票的持仓通常不超过3%,个别策略单只股票的持仓甚至会控制在1%左右,但是持仓分散≠风险小。
量化交易通俗来讲就是人的主观判断被数值模型所取代,减少了由于投资者情绪波动做出的投资选择、决策。但是量化交易只是将风险最小化,将收益最大化,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不是没有风险,只是风险大小而已,高收益往往一定会伴随高风险。
误区二:认为量化投资=全自动交易
很多人一想到量化交易,就想到是各种电脑、服务器等神硬件,认为交易速度很快,啪的一下就成交了。不可否认,量化交易要处理大量数据与计算,要用到各种计算机等工具,但是量化交易在回测与执行环节对计算机的要求不一样,要不要程序化是根据策略本身的属性以及持仓周期来决定的。
高频策略或者持仓周期很短的策略,对策略执行就要求很高,一般都要求是程序自动执行信号。但是对于低频策略,比如说月度或者周度调仓的股票策略而言,是不是一定要全自动就另当别论,很多出信号之后手工交易也可以,或者用算法让程序在一定时间内交易也可以,所以并非量化投资就一定速度很快。
误区三:认为量化基金可容量大,且由机器决策,在市场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会引发踩踏
有观点认为量化基金不受基金经理主观情绪的影响,所以可以容纳比较大的规模。实则不然,量化策略有一个不可能三角,那就是高收益、低风险和大容量,通常来说一个好的量化策略的容量是有限的,超出容量的资金可能会让原先的策略部分失效甚至完全失效。
而踩踏情况发生的前提是市场上绝大部分量化基金的策略是雷同的,比如某一个信号出现,同时触发了大家的卖出交易,就有可能出现踩踏。目前国内量化产品的交易量并不会对整个市场造成比较大的踩踏效应。因为量化挖掘的因子超过上千个,而且策略持仓非常分散,这种交易性质提高了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同时还发挥了一部分价格发现的功能。
总之,量化基金并不是那么神奇,量化交易不一定是全自动交易,全自动交易只是量化投资的一种执行形式,量化交易也并非没有风险。量化投资更多是一套基于规则进行投资的方法论,对于大部分基民来说,只是多了一个投资选择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