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1000万,原本打算放银行大额存款的,今年利息年化不到2个点。你买套房子,租金1个点,比你存银行少了1个点。
这套房子3年后涨到1100万,平均年化超过3个点,覆盖了你之前1个点的损失,于是相对来说,你小赚了。
这就叫资产配置。
万一涨到1200万,你就更赚了。
好可怜啊,这个目标位好可怜,1000万,3年,预期才涨到1100万。
搁过去,10年前开始投资的人听起来就跟听笑话一样,但在今天,广州这个一线城市的很多房子就是这种情况。
这种房子,还不是唾手可得的,是你要用心挑选的。
广州这个一线城市,要选择核心地段,次新带花园,有学位有地铁,物业还要好的,前10%的楼盘。
这里我还得再强调一句,你千万要注意。核心地段一定是指外地人,确切地说是外地有钱人认可的那个地方,而不是本地人传统心目中的所谓核心。
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核心地段是买出来的不是想象出来的。除了拆迁户,大城市老土著们其实没什么钱的,真正随便就能翻出几千万现金的,大都是外地有钱人。
所以如果你是个土著,一定要学会放弃父母留给你的几十年前的市中心认知结构,你一定要看市场看成交价看成交量,被市场认可的才叫中心。
而不是有些广州本地人天天口嗨的,天河算个老几,越秀荔湾才是永恒的中心。
资本市场有句话,谁有钱谁才是本地人,没钱的本地人也是外地人。
你要相信的永远是钱的眼光,是成交价成交量的大数据推衍的结果,而不是本地人的执念。
关于本地人外地人这个话题,我想起了一次坐出租车的经历。
某天在小区门口打了辆网约车,一辆蓝色的红旗,在车上无意聊到了租户的问题。司机是黄埔本地人,他开始痛斥外地人。
他很生气的,言外之意,外地人都是那种贪便宜的,连人家放在房间门口的拖鞋都要顺走的。
骂了半天,我笑着插了句话,我也是外地人。
他愣了一下,说,你怎么能是外地人呢,你不是也有房子在出租吗?
我笑了笑,问他,我的祖籍,与广州这座城市并无关系,我甚至粤语都讲得很潮汕味道,怎么就不是外地人呢?
他想了想,说,你是人才,你和他们,就是他嘴里的外地人,不是一码事。
其实他的意思我听得懂,他眼里根本没有本地人外地人。
他眼里只有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叫作有钱人和没钱人。
继续回到我们关于资产配置的话题。
从1000万,3年后涨到1100万以上。
租金+涨幅,跑得赢存款利息,就算赢,这就叫资产配置。
需要区分的是:资产配置不是房产投资,投资讲究的是杠杆,用最少的钱去撬动尽量多的资产。
富人,包括早期的房产投资者,他们对杠杆,对居民端还能承受的杠杆,往往是最敏感的。
今年听到好多关于谁谁谁的房子砸手里了。你知道房子砸手里的都是些什么人吗?
大部分是房价暴涨后,有些人头脑发热,跟风后几个人凑钱买了一套房子放在代持人名下,结果房子几年没涨甚至房价下跌了,谁也不想继续交月供,就都破罐子破摔。
说白了他们对底层逻辑完全不清楚,他们只是艳羡别人赚钱,于是东施效颦地瞎来。
真的以为只要加杠杆就对了,真的以为从飞机上跳下来不用带降落伞的。
那些富人头脑就很清醒,他们到底是要对赌,还是要投资,还是要做资产配置,都是拎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