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可转债价格下调对股价的影响(可转债“下调”逻辑变了)

要求下调可转债转股价格的案例增多。

据Wind了解,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密集报道称,由于相关条款和规则的实施,可转债有望引发下调。目前,宣布正式实施可转债下调的案例数量与去年全年持平。

在发行人看来,可转债向下修正的逻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无法向下修正的可转债数量在增加;另一方面,无法向下修正的可转债数量正在增加。另一方面,未决定降级的可转债数量也有所增加,主要是受到公司股价的影响。信心相对充足,一些可转换债券选择不降级,即使面临回售压力。

“下行变化”频发

根据《募集说明书》协议及公司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授权书,公司董事会决定降低中兴转债转股价格,较原定的11.12。元/股8.75元/股。修改后的转股价格将于2023年10月17日生效。”10月16日晚间,中兴菌业公告称,本次可转债转股价格已下调。

除中兴菌业外,多伦科技也在10月宣布下调可转债转股价格。 10月11日晚间,公司公告称,多伦转债转股价格由10.33元/股下调至7.80元/股,修订后的实施日期为2023年10月13日。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调整,越来越多的企业下调转债转股价格。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正式实施可转债修改的公司已达40家。从2018年到2022年,这些数字分别是23家、18家、11家、32家和38家公司。历史数据显示,当前下行修正处于高位。

“新上市可转换债券的范围正在迅速扩大。如果达到回调的峰值,向下修正的数量可能会大幅增加。”有市场人士认为,未来新转债将逐步达到回调顶峰。售债压力加大,可转债下调数量或将进一步增加。

中邮证券研报报告称,2019年至2022年,新上市可转债规模从1556.62亿元增至2630.37亿元。随着可转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下调条款数量大幅增加,达到2022年下调触发数量的141倍。

向下修正的逻辑已悄然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以来可转债下调的观察来看,虽然下调的案例增多,但对于发行人来说,可转债下调的逻辑似乎已经发生了变化。

“首先,不可小视的可转债数量在增加,主要是因为公司在可转债价格和股权稀释之间做出平衡选择。其次,即使触发下调条款,发行人最终决定不下调的案例也会增多,这可能主要是出于对公司后期股价的信心。”上述人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6日晚,中兴真菌宣布可转债下调时,国投资本、广汇汽车、华创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下调可转债。可转债下调。 。鉴于这种情况,其宣布不会降低可转债的转股价格。

以10月份为例,截至目前,已有2家公司宣布下调可转债评级,而决定不下调评级的公司达到18家。

其中,广汇汽车公告称,若“广汇转债”转股价格下调条款再次触发,将不再提出下调方案。还有伟明环保、黎明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在公开披露的信息中也做出了类似的声明。

从相关公告中可以看出,不下调转股价格的原因是对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和内在价值提升的信心,保护全体投资者的利益,明确投资者的预期。

“修改未触底”的数量增多。

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可转债的崛起,不容小视。

安信证券统计,2018年以来所有降级的可转债中,2018年至2022年期间未降级的可转债比例约为31.30%。 2023年上半年升至60.87%,下行风险加大。

以兄弟科技为例,公司公告表示,修订后的“兄弟转债”转股价格应不低于4.244元/股。根据《募集说明书》相关规定及公司2023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授权书,结合上述价格及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董事会决定修改“兄弟转股”转股价格。债券”跌破4.25元/股。

此外,德尔将“未来可转债”的转股价格改为未来不低于5.77元/股。最终,公司将“未来可转债”转股价格由8.58元/股变更为6.00元/股。

从可转债条款的设计来看,“推动可转股转股”是上市公司下调可转债评级的主要动机,但为何部分企业不愿看透?

资深市场人士表示,首先,转股价格的下调会对标的股票,特别是高溢价的转债产生稀释作用。如果规模大于标的股,稀释效应更明显。此外,也与公司当前股价不认可、自身缺乏向下修正意愿等因素有关。据中国证券报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