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交易所筹建始末:筹建负责人都不懂,什么是证券交易所。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刚刚步入改革开放的大潮,为了向世界证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朱镕基在任上海市委书记时宣布将在上海建立一个证券交易所。然而筹建之初,负责人员对证券交易所的概念全然陌生,连什么是证券交易所都一无所知,他们跟当年上海旧时的"老人"请教也没有答案。面对重重困难,筹建小组的组长尉文渊硬是从无到有,创造出了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这到底是怎么一个传奇故事呢?
国家为了向世界宣示改革开放的决心,决定在上海建立证券交易所。不过当时的上海市长朱镕基对"证券交易所"这个概念一问三不知,最后他只好听信了一个叫宫著铭的人的解释后才作出决定。1989年底,朱镕基召开会议拍板决定由上海筹建证券交易所,组成了一个由3人组成的小组和一个办公室具体操作,而具体操作的领头人就是年轻的尉文渊。
尉文渊和他的团队一开始也对证券交易所的概念一窍不通,他们甚至连交易模式都没有想好。后来尉文渊大胆决定采用电子计算机交易模式,当时这简直是跨时代的创新。在没有任何经验、缺乏借鉴的情况下,尉文渊连最基本的交易规则、席位设置、交易员培训等都亲自操刀,交易大厅的布局色调他都一力侍从。虽然开业在即种种迹象表明交易系统行不通,但尉文渊仍然一意孤行全力以赴。
开业前夕,尉文渊由于劳累过度病倒了,但第二天他硬是拖着伤腿先人一步赶到现场,终于在万众瞩目中亲自敲响了开市锣声。就这样,在一片茫然中,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上海诞生了!令所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尉文渊这套被质疑的电子交易系统竟然一启动就运转如常,成为当时最先进的交易模式。在所有人的惊诧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就此开市,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全新篇章。
这一切的成功,可以说是尉文渊和他的团队用智慧和勇气创造出来的奇迹。在筹建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他们完全是从零开始,对证券交易所这个概念一窍不通,连最基本的规则都没有可以参考借鉴的对象。曾经的旧上海证券交易所由于战乱时期运作失常,找来当年的老人也没啥帮助。
面对如此棘手的形势,尉文渊仍然不放弃。他们孤身一人,从选址装修、制定规则,到培训人员、设计流程,前前后后的工作全权负责,尉文渊亲力亲为。特别是在关键的交易系统选择上,尉文渊别出心裁,大胆采用了全新的电子计算机交易模式,彼时可谓是创新中的创新,前无古人可以借鉴。
谁也无法想象,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一群对证券交易所陌生的人是如何独立自主创造出这个新事物的。不过正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大无畏的勇气,尉文渊才终于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开市的那一刻,当电子交易系统顺利运转,现场无数人都被震撼到了,原本被质疑的系统一炮而红,成为了世界领先的交易模式,这才是最大的讽刺和惊喜。
正是凭借着这支团队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拼搏精神,在重重阻力下终于创造出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家电子化证券交易所,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新时代。那个峥嵘岁月,见证了一群人在未知领域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非凡气概,正是这份气概让上海证交所诞生了,也让中国资本市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尉文渊和他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知"到"创新"的传奇历程。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悉,靠的是他们不畏艰险、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在迷雾重重的情况下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品格和非凡气概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正是有了他们的创新突破,让中国资本市场在九十年代起步就走在了世界前列,为今天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