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在做短线时候设置自动止损可不可以?
答:自动止损可以设的,这个设好的话可以防止一些突发的情形,例如被秒单。但是自动止损也会带来很多坏处:第一个就是你设自动止损,很多时候不到自动止损你就不愿意砍仓了,尤其是即便逻辑上证明你错了,你也不愿意砍仓,这个坏处导致的影响会很大。所以我们一般情况下都还是要用手动止损,一般不依赖于自动止损。而且自动止损这个东西,如果你真的不愿意止损的话,你还会把他改掉(撤掉)。所以我们的习惯是不用自动止损,还是要坚决地用手动去止损。在手动止损的时候,除了对价打,还要设一个一键清仓键,那么可能(最终成交价)超这个价位(止损价位)比较多。
只有自己主动地去止损,坚决止损,形成条件性的反射和强的执行力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说是周期相对比较大一些的日内交易的话,那么自动止损的意义,就会比周期相对短的交易要大一些。
问题2:可不可以用程序化实现炒单,高频的操作?现在是否已经实现了?
答:市面上已经存在用量化的手段来做炒单的团队(做法),而且在2016-2017年的时候收益是非常好的。他们做(量化炒单)的原理主要是一种大数据的智能学习和挖掘,就是把这个品种的过往数据输到一个智能学习的程序里,然后他们去抓各种因素,这个过程是一个黑匣子,他们也不知道最终的这个结果(开仓平仓的结果)或者说这个策略的逻辑在哪里,主要的逻辑推导过程是什么。但是他们能够找出来哪些因子可以影响短期的涨跌。这个因子,有可能根本不知道跟结果有什么直接逻辑上的关系。
这种量化高频的策略也有它的优势和劣势,它的优势就是实现起来执行力非常的好,效率非常高。据我所知有一个团队,他们一年大概能够做到将近两个亿利润,但是成交量非常非常大,有时一天就可以做四十多万手,这属于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量化高频有一个劣势就是他的策略很容易受市场的影响而失效,比如说税费改变了或者参与者结构发生变化等等。他们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通常没有人可以快速调整,可能会亏段时间之后才会发现,当然他们也有这个过滤这种亏损的一种方法。那是什么呢?就是他把阀值进行调整。什么意思呢?比如在行情波动比较大,他们赚钱比较好的时候,他认为只要我能够赚三个点并且有赚三个月的可能性,我就会做这个交易。但发现不赚钱之后,他就会把这个阀值调高到有可能赚到七个点的时候才会去触发交易,这样就会把频率给降下来,他还有一个劣势就是做不了新品种,因为新品种没有数据。像苹果和原油这些新上市的品种,因为没有历史数据,这些量化的团队就没有办法去做,但是如果(新品种)运行了半年或者一年,有了充分的数据之后,这些人可能就要进入到这些(新)品种里边儿,这对于炒手来讲是一个直接的伤害。
量化高频和炒手实际上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也并不是没有办法应对。你只需要稍稍的把这个频率降低,然后把操作周期扩大一点就可以跟他产生错位(竞争),而且人相较于高频量化的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在于人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做单的频率、张数以及预期,而量化高频不能,它的反应就没有人那么快。对市场的适应力来讲,人是最好的。
问题3:请问日内交易怎么判断和操作真假突破?
答:这问题是困扰所有交易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商品期货里边。大部分品种的假突破非常非常的多,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过滤:
(1)假设你做单的周期是三分钟或者五分钟内,如果在大的周期上(比如十五分钟或者小时级别)是处在一个区间里边,那么小周期上的突破就很容易成为假突破,因为大周期并不支持它,大周期会框住限制它,假如大周期上已经突破区间,那么小周期上的突破就很容易成为一个真正的突破。
(2)你可以通过这个市场氛围和相关性上来判定。比如说如果当前整个市场都很亢奋,你把所有的主力品种拉出来全是红颜色的,而且成交量很大,那么这时候一个品种做出一个平台然后再突破的概率就非常的高,因为这时候市场氛围很亢奋;另外就是假如你做一个品种,它的相关品种都在涨,此时它(向上)突破的成效也会提高;
(3)一定要观察它的动能(成交量),在突破的时候有没有伴随着放量。这个动能是否充足,充足的话惯性会很强;
(4)就是在这个形态上面要有所甄别,甄别就是如果有一些特殊的形态,如果说一个明显的高点第一次见到,第二次再见到或者第三次再见到的时候突破的概率就会比较大,这就叫见三次突破的概率大,这是一种特殊形态;第二个就是如果在突破的上沿顶着不肯下去,那么突破概率也会大;如果顶着不肯下去,又带着一个突然下去再迅速拉回的情形,那么这种情况下突破概率就会更加的高。
所以说你可以利用我刚才说的这四个维度加强筛选和判断。
最后一点就是对我们做日内的来讲,不应该受到太多假突破的伤害。对于日内交易来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处理(单子)的能力非常的强。一般在突破之后,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或者量能根本跟不上,我们就会尽快把这个单子处理掉,以防止迅速下杀造成伤害,所以说如果你发现这个突破已经能有极大的概率不成立的时候,就要及早把单子处理掉。若你非要等到快吃假突破的时候再去处理,你的损伤已经非常大了。
问题4:如何判断当天是震荡还是单边趋势概率大,以及趋势强度和持续时间。
答:这个问题其实跟刚才真假突破的思维的判断是近似的:
(1)如果当天的市场氛围是各个品种有涨有跌,没有形成一致性,那么震荡的概率就比较大.
(2)你要看大的周期格局,比如说小时线、日线,如果大周期是处在一个区间里边,那么当天出现单边的概率也不会特别的大;
(3)你要看一看多周期的冲突与共振,如果共振的话容易出现趋势性行情,冲突的话就容易陷入震荡;(4)看量能和持仓是否配合。
趋势的强度可以用两个维度进行界定:
(1)自己本身涨幅跌幅如何以及是否伴随着能量释放;
(2)跟相关的品种对比如果总是最强或者最弱,那这个趋势强度肯定是比较好。至于持续时间,这里有一个空间和时间对称的概念,一般来讲,蓄势的时间越长,产生趋势之后,它(趋势)的持续的时间也会比较长。
问题5:仓,量,价的关系是什么?
答:关于量价仓,今天我在这里就简单说两点:(1)量价仓无非就是背离与加强的关系。背离就是量和仓、价格背离,这个时候他代表这个价格的延续性不好,可称之为为技术性弱势;如果量和仓跟价格是一致的,那么可称之为技术性强势,它的延续性就会加强。(2)我特别要强调一点就是关于巨量。对于我们来讲,如果出现巨量,都是一种平仓的信号。为什么说出巨量反而是一种平仓的信号呢?这里引入一个我自己创造的一个概念叫"单位幅度成交量"。比如说在上涨的前一个阶段出现温和放量,在这个过程中价格不断地加速,这个是正常的,但是到最后加速的时候放出巨量,比如说前一分钟用1000手推动了十个点,但是后一分钟用5000手成交量只推动了二十个点。也就是说前一分钟他用100手就可以推动一个点,但是在放巨量的时候,它用了大概用250手才能推动一个点,这就说明其实是遇到了阻力,有对手盘进来。
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比如说你打仗,你的士兵损伤一千个人推动了十公里,另一种情况是死了三千个人推进了二十公里。你觉得这两者哪一个比较顺畅呢?那肯定是前者更顺畅。这就是为什么巨量反而要平仓的原理,但是不代表着你平仓就可以转向,如果要做反向交易的话肯定要结合其它条件,例如重要的支撑位、压力位和大的趋势等等。
问题6:顶部与底部的特征是什么?
答:如果说非要去总结一个顶部和底部的特征的话,可从以下两方面总结:第一个就是他一定得有抵抗,也就是他的下跌或者上涨出现了节奏上的一个减缓以及衰竭。第二个特征就是一定要有足够的反向力度,如果有足够的反向力度之后就容易形成顶部或者是底部。
我们在交易当中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判定趋势是否暂停或者终结,条件就是出现了一定的反向幅度。出现了一定的反向幅度之后,最大的可能就是两种演化走势:第一种就是第二次去上攻不破做成衰竭,再下降跌破前前边儿的一个低点形成头部直接反转;第二种就是大幅回撤之后形成一个低点,再跟前高之间形成一个上下沿的区间,在这个区间里做足够时间的蓄势震荡,然后再重新放量突破。所以这个都有一个特征,就是要有足够的反向力度。
对于顶和底的态度,我们一般只是把它作为平仓的一个点,但是绝对不会轻易去抄顶或者是摸底。
问题7:量价时空是指什么?
答:量就是成交量,它其实是动能的一种衡量的标准,这个指标比均线、macd或者kdj等技术指标都要来的可靠,因为它是真金白银堆出来。价格则是更多的代表,例如形态结构或者位置等等,时间实际上是价格运行的一个横向维度,空间是一个竖向的维度,量价时空其实都是追踪价格或者趋势的一种手段。
实际上我们在交易当中就特别注重五要素,就是量价仓时空,那么量价仓刚才讲过了,这个时间和空间要说一下。时间和空间有一个对称性,也就是说往往上涨和下跌有一定的对称性,上升和下跌的时间和幅度都有一定的对称性,横盘与趋势的时间和空间也有一定的对称性,但不是绝对的。这可以作为一种过滤的手段,比如说一个趋势形成之后,如果遇到了足够大的反向力度,那么我一般会等横盘的时间要达到(转换)趋势的时间之后才考虑重新切入赌下一波的到来。所以这个里边儿实际上就是一个"起势-蓄势-再起势"的过程,所以起势和蓄势有一个幅度和时间的简单对称关系,但不完全绝对。
有时候你会发现横盘的时间远远超过趋势的时间。那并不是说是因为趋势和横盘的对称性失效了,而是这个横盘很可能对应的是一个扩大级别的上涨或者下跌的横盘,所以说大家要分清楚结构的大小,不断的去剖析这个市场的结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