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金融理财投资理财(投资理财看懂底层资产很重要)

2018年《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兑之后,闭眼买理财的时代结束了,出现了不少理财产品暴雷的事件。现在市场上理财产品种类繁多,因此,识别底层资产风险在资产配置当中尤为重要。做投资买理财,看不懂底层就跟拆盲盒一样,不知道资金投向,收益怎样也靠运气。

那么什么是底层资产,如何穿透?今天来聊聊投资理财的基本逻辑。

 

一、什么是底层资产

底层资产是指:原始的、未经过金融工具设计的、还没有形成交易结构、未确定金融协议要素的资产。

2015年,中央结算公司发布了《关于增强全国性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要素等事项的通知》,其中明确定义了底层资产并对其进行了分类。

底层资产划分为15类,除去第15类历史遗留数据无法归入前14类的之外,目前仍在用的其实就是前14类,分别是现金及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债券、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新增可投资资产、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金融衍生品、代客境外理财投资、商品类资产、另类资产、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明确底层资产是为了了解资金最终流向。

通俗来说,底层资产就是对基础资产穿透后的结果,对于基础资产不复杂的情况,基础资产就是底层资产。我们所看到的基金、信托、资管计划等理财产品,都是包装过后做成可供投资人直接购买的状态。

 

二、如何穿透底层资产

所谓穿透,就是还原,找到最初、本来面目,揭开表明的伪装,从而避免投资的资金被期限错配、混合运作等暗箱操作的猫腻,管控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简单来说,穿透底层资产的最终目的就是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这是至关重要的。比如你去超市买一袋奶粉,表面看起来都是白的,但是拿到实验室去一检测,哪些是真的含蛋白质,哪些是添加了三聚氰胺伪装成蛋白质,一目了然。

理财产品也是如此,最终呈现到投资人眼前的都是包装完毕的项目,但是在琳琅满目的项目中,哪些是真的好项目,哪些是以次充好,哪些是假项目,我们都需要穿透才能发现它们的真面目。

通过示意图我们看到,穿透可以分为向上穿透向下穿透。向上穿透的主要是投资者,这一步骤是为了筛选投资者是否合格,是否满足资金要求和投资经验要求。向下穿透的主要是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监管产品的资金流向和底层资产的流动性风险情况。

穿透底层资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金融机构通过结构设计规避监管,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监管盲区可能带来的系统性危机

 

三、城投项目的底层资产

资管新规的出台正式拉开了非标转标的序幕,持续的高压监管和层层政策导向下,城投融资加快了转标的步伐。

在之前的文章中,通过科普大家也知道城投债大部分是机构持有,个人投资者很难直接认购城投债,可以以信托、私募基金和资管计划的形式来间接参与到投资城投债之中。我们买私募基金,基金管理人用我们的钱去投资城投公司在交易所或银行间发行的标准化债券。我们把钱放进了信托或资管计划里,他们就拿着募集的资金去投资城投债。因此,我们所认购的私募基金、信托或资管计划的底层资产就是城投债券

通常来说,无论是信托、基金或资管计划,项目说明都需公示底层资产。投资者了解底层资产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阅读产品说明书/募集说明书。项目说明会说明募集的资金具体投向什么,资金的用途,还款的来源等方面的情况。

在买城投类私募基金、信托或资管计划等产品之前,投资者通过查看债券募集说明书看该产品的底层资产是否真实;看融资主体是谁,融资用途是什么;看底层资产的业务逻辑是否能成立;看底层资产的风险特征是什么,是否符合自己的风险偏好等方面。

 

结 语

对于投资者而言,穿透产品看资产,提高资产辨别能力,非常重要。不知道资金投向,看不清底层资产,就无法识别风险,这一类的产品就尽量避免。在资产荒大背景下,城投债成为了“香饽饽”。城投债从发行至今还未出现过一例实质性的违约情况,是咱们投资者可以优先考虑的一种投资理财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