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欺诈是一项识别服务,是对交易诈骗、网络诈骗、电话诈骗、盗卡盗号等行为的一项风险识别。其核心是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建立反欺诈信用评分和反欺诈模型,解决不同场景中的风险问题。

国内常见的提供反欺诈服务的公司有:同盾科技,百融金服,众安保险的Xmodel,腾讯的天御借贷反欺诈AF,阿里云的云盾,蚂蚁金服的蚁盾;模式多为Sass服务,产品形态为客户端控制台+服务端调用反欺诈API。
在本文中,就前期所选定的【信用卡欺诈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信用卡欺诈属于传统金融行业的范畴,在国内外的解决方案也日渐成熟,国内更是提出了“AI+互联网金融赋能“的概念,技术的革新是日后发展的必然趋向。
1.信用卡欺诈的概况

2.数据集分析
数据集:数据样本为2013年9月欧洲持卡人在两天内进行的284,808笔信用卡交易
包含:Time(交易时间,需将s转化为hh-mm-ss形式),V1~V28(经PCA转换后的数字变量),Amount(交易金额),Class(交易类型,1为欺诈,0为其他)
分析思路:
在已知欺诈交易和非欺诈交易的情况下,分析两类的交易指标的四分位数、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方差;四分位数和最大最小值可以绘制出该指标的箱线图,找出离群点,也可以观察出该指标中数据的离散程度;通过方差观察该指标数据的稳定程度,通过标准差观察该指标数据的偏离程度,一般都应符合正态分布;做出图形后,观察欺诈交易在图形中的分布;
通过时间分析,寻找欺诈交易在哪些时间点发生的概率更高;
通过金额分析,寻找欺诈交易金额在哪个区间范围内概率更高,对比非欺诈交易金额的区间范围i;
通过对V1~V28的分析,寻找该字段下欺诈交易与非欺诈交易各自的规则;
通过以上的分析,寻找欺诈交易和非欺诈交易的各自特性,当有新的一笔交易进入时,判断其属于哪一类的概率更高;
补充:如果能对单个交易账户分析,在数据中增加交易地点、交易商户类别、交易频率的指标都可以使得分析更全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