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实盘投资计划,追求20%长期年化。为了追求好的体验,总体回撤不宜超过15%。
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100万,投入到一个成本低、走势稳,回报高的基金FOF组合; 额外的资金可以投入到可转债组合、ETF量化等进攻型策略上。

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长期来看,市场是总体向上的,但是由于短期波动,导致投资计划无法坚持。不要挑战人性的方法就是顺应人性,所以,控制回撤是必须要做的,也是投资能力的体现。
今天主要说说这个100万的组合如何构建。

资产配置最基础的框架,基于“全天候”的大类资产配置逻辑。股票、债券、黄金、石油等。
这里做一个变种,我把债券升级为“固收+”——纯债、普通债、激进债、保守混合型、Reits、以及追求绝对收益的对冲基金等都包含在内,主要以主动型基金为主。
这一部分的配置规则为 “80-你的年纪”。比如我40岁,则“固收+”的配置比例为80-40=40%,即40万的固收+,60万的权益组合。
固收+如何选择,之前说过比较说,而且需要一次性投入即可,这里不作重点展开。
重点说说60万的权益如何配置。
权益配置同样遵守“全天候”的标准,第一维度按照全球市场分开,其次遵循“核心-卫星”配置理论——把大部分钱配置到自己最信任的核心资产上,然后其余部分配置到另外一些高风险资产上——这也是塔勒布在“反脆弱”里关于“杠铃策略”的应用。
A股市场一定是最主要的,加上印度作为卫星资产;
香港市场,东盟市场、越南等为辅助。
美国市场为主,德国与日本为辅助。
黄金+白银; 石油+其他大宗商品。
核心资产的选择比较好理解。
A股自不必说,这是我们的主阵地,可选的余地很多,而且根据市值、行业还可以做很多细分;
美股十年长牛,而且作为世界霸主,G2之间各种博弈,国内一众技术公司领头羊及全球优秀的头部公司很多都在美股市场;
香港市场也是一个成熟市场,现在国内科技巨头回归都往港股市场去扎堆,比如腾讯、小米、金山,360等。
核心资产的配置不低于70%,卫星资产不超过30%。根据各市场的估值情况可以在行当范围内微调。
选择好的市场,这时仓位分配就非常关键了。
这里引入一个“低估值轮动”的策略。永远不要高位进场,这是资本安全之道。没有人可以预测市场方向,但位置相对更加容易评判。
低估值轮动这么操作:
尽管我们把A股当做一个市场,但A股里边还是有非常多的细分,而且比如当前沪深300,PE分位点在66%,属于估值正常,但不建议定投,但中证500则估值很低; 深证红利分位点在40%以下,可以正常定投等。美股总体估值偏好,但中概互联50,中国互联的估值由于国内监管等原因都在低位,这时候可以进入定投范围。
沪深、港、美总体70%(沪深40%,美20%,港10%); 卫星市场不超过20%,黄金石油不超过10%。
可以根据马科维茨最优配置理论,给出基础配置比重。根据市场变动,主动对这个比例进行战术性的调整。确定以市场之后,在这个市场里优选基金。
如何建仓及如何止盈的问题?
市场恒定+网格化止盈是基础手法。因为不是所有的市场都适用估值。有些行业,比如中证银行,常年低估,有纳指100,常年高估。这时候,按恒定市值定投,同样可以做到定期不定额的智能化,操作最简便。定投到目标仓位,使用网格化来动态平衡。
估值在这里起辅助作用。
比如主动型基金建仓的时候,大盘风格的,我们参考沪深300,若在沪深300PE分位点低于40%的时候建仓。
到达目标仓位,使用网格化收割。这时不考虑估值了。比如市场进入快牛,涨10%后卖出这10%部分盈利,若跌8%,则考虑补仓。这个策略适合长期震荡市。快牛的时候也能保存大部分的盈利。至于市场暴跌,因为你的建仓成本是平均成本,也不需要太担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