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94年如何炒股(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炒股”经历)

1992年,我已经从大学毕业两年了,分配在重庆一家国企工作。那一年年底重庆第一次发行股票,是“老三家”:渝钛白、西南药业和渝开发,原始价发行,一块钱一股。

那时候的工资很低,第一年是每个月99元,第二年转正后也才每月135元,根本没有多余的存款,便只好找在广州上班的叔叔借了700元,通过认购、摇签,分别买了500股渝开发和200股西南制药。我记得那时候是通过建设银行的窗口买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银行发一本股票存折,上面写着股票数额,盖着银行的红色印章。

 

 

 

 

 

 

拿到股票存折后,我还是没什么概念,只是听别人说,肯定能够挣钱,我就放在办公室的抽屉中没去管它了。

第二年过完年没多久,办公室的人都在热烈地讨论股票的事,我才知道这一段时间这三只股票都涨了很多,最多的涨了十几倍,也就是意味着我当初买的700元的股票最多可以卖到8000多元,这对于我这个每个月拿一百多元的穷学生来说可算得上一笔“巨款”了。

于是我便想办法将股票卖出去,那时候没有网上交易系统,买卖股票都是人工操作,有点像菜市场,买卖双方都集中在解放碑一个空地上。卖方摇着手中的股票存折大声叫卖,买方拿着现金在一旁观察,价格谈拢了就一起到开户银行,在窗口完成交易,然后买方将现金交给卖方。

 

 

 

 

 

 

第一次拿到八千多元,我甚至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将钱存进银行,满怀激动地回到了单位。从此以后,我对于原单位的100多块钱工资就看不上眼了,而且对那种每天一杯茶、一张报纸的办公室生涯渐渐心生厌倦,便一直在报纸上浏览各种招聘广告,终于在当年的八月份,我应聘上了重庆一家民营企业,对方开的工资是每月500元。我果断从从原单位辞职了,走的时候什么手续也没办,甚至人事档案至今还在原单位。

到了这家民营企业后不久,我便被派到綦江一家新接收的石油公司从事人事行政工作。公司有食堂和集体宿舍,但是在一个偏远的山区油库基地,连电视都没信号,每天晚上吃完晚饭没啥事干,几个同事就聚在一起打麻将。那时候刚学会打麻将,牌瘾极大,但是技术明显比不过那几个老手,几个月下来,很快八千多块钱就输得差不多了。

不久,新公司经营遇到了困难,到了94年4月份终于经营不下去了,那时候也没有什么维权的概念,我一分钱补偿都没拿到就被公司扫地出门了,而我炒股所挣的钱也所剩无几,我心灰意冷地回到了湖南乡下的老家。在家里呆了一个多月,我带着剩下的1500元只身来到了深圳,开启了我的另一段人生之旅。

我后来在深圳结识了一个朋友,他也是从内地过来的,也是从1992年开始接触股票,也是在那时挣到了第一桶金。但是他一直坚持在股市上摸爬滚打,他最经典的案例是从很早就开始买茅台股票,只要有一点余钱就买进,直到2015年他将所有股票抛出,挣了差不多“一个小目标”,全家移民到了国外,现在已经很少联系了。不过想起他的经历,再对比我的经历,还是有不少的唏嘘和感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