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学法律的,毕业这么多年,同学去金融行业和没去的天壤之别,起码说的是收入方面。
同样的专业,同样的工作量,同样的加班加点,同样的脱发,劳动报酬是数倍甚至十倍之差。
当然,能去金融领域就业的,光学习好没用(学数学物理的技术性例外),大多数更重要的是资源。
从前,我们大概习惯听到百万千万年薪的爆料,那么,从今往后在中国,这样的事大概是翻篇了。
三重暴击,都很致命。
最轻的影响,是经济周期下行。
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降准还是什么政策,都是在削减银行业的利润,同时对金融其它行业有较大影响。
在整个经济下行的周期,十年内,差不多都是萎缩的状态。
巴菲特为什么在硅谷银行出事前把银行股都抛掉了?他拿了那么多年,抛得那么仓促。
就算中国是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最小的,但覆巢之下无完卵,金融行业都是受冲击最大的。
很多领域,传统赚钱容易的方式变得越来越难,蛋糕越来越小,内卷越来越严重。
趋势上,大国博弈很要命。
大国博弈,天秤的砝码更多倾向到实体实业和民生,吃饱穿暖突然就成为了最迫切的问题,而美好的全球化愿景,突然就远离了。
我们一直躺在美元体系上构建的金融体系,有自己的东西,但还不成熟。
美国要挤压,要搞去中国化,很多东西要切割,产业在转移,多少对我们会有些影响。
为什么以前提过苦日子,现在准备过苦日子不是一年两年,是常态化了。
因为形势一天比一天风高浪急。
过去银行躺着赚钱,北京有的支行,一个大型国企单位,存款可能就是千亿万亿。现在呢?
西方也在打没收海外中国资产的主义,这里面,很大比例是金融类资产,撤也不是,不撤也不是,风险很大。
再者,在中国,逻辑变了。
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探索多种非物质激励方式,着力强化社会主义国有金融机构员工的职业荣誉感,激发员工争先创优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坚决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等错误思想。
这昨天银保监的一篇文章,结合去年以来的放风,还有JRW,联想到什么?
金融的本质已经变味了,从扶持实业到想办法创造概念从别人兜里掏钱,是白手套的“诈骗”,它不创造什么实实在在的价值。
中国的金融,不能变成西方垄断金融资本主义的模样,慢慢要回归本源。
中国的金融市场......7赔2平1赚,几乎看不到价值投资,是负和博弈,还不是零和博弈。
未来,这些东西都会慢慢改。
最后,核弹是人工智能。
不论是金融数据分析,数学模型,大数据,宏观经济分析,还是量化交易,Ai都远远超过人的能力。
以前一个团队才能做的私募,现在的技术手段,一个人就够了,顶多带个助手。
五年内,大变天。
人工智能最先取代的,就是“金融人才”为首的金领白领。而本来去年毕业的百万“金融人才”,需求量却远小于这个数字,供需本就严重失衡。
不出意外,这两年降薪、腰斩都是常态。
建议未来毕业的,没什么大资源的,不要入这行。
过去这一周,大家平安度日,都不知道人工智能领域发生了什么事,技术迭代以前是年或月为计量单位,现在按天。
在世界的另一端,一场革命正在爆发并深刻影响人类,混在困难重重的金融风暴中,成为另一片蓝海。
在现在的时代,选择比努力重要,健康比成就重要,思考比盲从重要,如果不上马,被拖死和抛弃的概率是百分之二百。
很快,不用十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