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7400字,本文非常重要,是选出以后定投标的的过程,建议仔细阅读。
如果时间有限,或觉得读不懂,又想抄作业的,可以直接拉到后面看“总结:构建投资组合”部分。
选择指数基金的基本常识
有一些朋友搞不懂指数和指数基金是什么关系,以为买指数基金就是买沪深300指数,这个理解是有误的。
沪深300,包括中证500等,都是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管理,世界上比较著名的指数公司如标准普尔、道琼斯、富时、摩根士丹利(俗称大摩,Morgan Stanley Captital International Index,即MSCI指数)等等。
不同的基金公司,发行指数基金产品,投资于这些指数的成份股,可能会使用一些策略和权重因子,这样的产品多达几十支,比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等等,不同指数基金产品的规模、费率、跟踪业绩并不完全一致。你打开一个购买基金的平台,搜索沪深300,看到的大概是这样:

图1:部分沪深300指数基金
那么问题来了,我想投资某个指数,比如沪深300,究竟该买谁呢?这么多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真的不知该如何选。
1、 跟踪误差
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主要工作就是要缩小基金跟指数之间的误差,因为股票标的就是指数的成份股,不需要再择股,而且,这个误差也会影响到我们投资指数基金的收益,因此跟踪误差是我们最关心的。
在实际操作中,指数基金并不完全严格地按照权重来复制指数,以及一些客观存在的操作问题,都会影响到指数跟踪的效果。
比如,指数基金买卖股票时同样也会有手续费和印花税;指数是始终满仓的,但基金一般持仓在95%左右,剩下的5%用于应付大额赎回等等;成份股停牌、小市值个股流动性不足等,买卖成本会有偏差;大额申赎会影响到基金的操作和安排,等等。
所以,这个跟踪误差是一定会存在的,无法完全避免。
但既然是误差,就说明基金的表现有优于指数的,也有差于指数的。通常来说,是比指数略差,但4%以内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
2、品牌、规模、成立时间
跟我们买任何东西,都会关注品牌一样,买基金也同样需要看看品牌,除非某个你想买的指数只有一两支基金,没得选。
截至2018年底,除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以外,排名前10的基金公司分别是:易方达、博时、华夏、嘉实、南方、广发、中银、汇添富、招商和工银瑞信。纯股票基金中,除以上,还有富国、华泰柏瑞、华安、景顺长城等。这是基金公司。
规模和成立时间,我们一般指的是,某支具体指数基金的规模和成立时间。
如果一支基金的规模太小,那么它的流动性就比较一般,极端行情下,申赎集中,甚至会发生挤兑。有些基金长期低于一个规模,甚至会清盘,导致被动赎回,打乱你投资的节奏。
成立时间太短的基金,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建仓,通常成本会略高,也不是好的选择。一般都会挑选成立时间在一年以上的。
3、交易费用
买指数基金的渠道一般分为场内和场外。
所谓场内,就是指开通并通过证券交易账户购买,跟买股票是一样的。而场外,就是证券账户以外的地方,比如银行、微信支付宝等理财App、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如天天基金,蛋卷基金等,也可以直接从基金公司购买。
场内费用相对便宜一些,一般在万三以内,有单笔最低门槛限制。场外申购费一般是1-1.5%,但是很多平台会打1折,也就是一万元差不多在10~15元。当然,场内和场外有很多区别,并不仅仅在费用上。
比如场内会像股票一样,有实时的价格波动,买入人多时会贵(溢价),卖出人多时会便宜(折价),而场外是以收盘时的净值来确认可购买的份额。场内买入有数量要求,跟股票一样,一手是100份,直接成交,而场外最低只要10块钱,多是T+1确认。场内基金数量少,而场外的选择范围更多。场外无需开户,可以设置自动定投买入等等。
某个指数基金,是场内购买,还是场外购买,看具体情况。如果是场内购买,最好找那些费用相对低,比如万三以下,还能免掉单笔最低费用券商开户。场外购买的话,优先选择第三方平台,比如蛋卷基金,这样可以在一个平台购买不同基金公司的多个基金产品。
选择合适的指数基金产品
在上一节中,我们找到了比沪深300收益更高的指数,可参见:
万字长文!快看,那些长期跑赢沪深300的指数!161 赞同 · 26 评论文章
根据这些指数的特性,我们来构建一个指数投资组合,再根据这些指数分别寻找理想的指数基金投资标的。
之前看过很多人写的介绍指数基金投资组合,通常以宽基指数为主,以行业指数、策略指数为辅,我还是觉得有点过于保守。
像300消费这个消费行业指数,成立14年7个月以来的年化收益达到22.76%,同期沪深300只有9.75%,跑赢沪深300 13.01%。哪怕遭遇了短期行业性危机,甚至是中长期没有这么景气了,这个年化收益降一半,也仍然超过沪深300,个人觉得没有必要过于夸大行业指数的风险。
我个人倾向于以消费、白酒、医药、互联网,加一个红利策略(宽基),以及其他市场指数,6~7个指数基金的组合。以下分别展开,并挑选这些指数比较合适的投资标的。
消费行业指数基金
A股的消费类指数主要是5个,分别是中证消费、全指消费、上证消费80、消费服务、全指可选,自成立以来收益最好的是中证消费。

图2:主要消费指数收益对比
看过去:中证消费指数14年7个月,涨幅14.54倍,年化收益20.15%,是所有一级行业里面收益最高的行业指数。主要消费包括食品饮料与消费品零售、农牧渔产品、家庭个人用品等类别的公司。其中食品饮料占据主要权重,收益也最好,也有专门的食品饮料指数基金。在食品饮料中,白酒又是其中主要权重,也有专门的中证白酒指数基金。
看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消费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其实是下降的。经济学里面用恩格尔系数来进行衡量这个指标。197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是57.5%,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数值是28.4%。这意味着家庭支出中食物支出的比重在下降。
近几年的所谓消费升级,意味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在转变。超市自由的人越来越多,走进超市随便买点吃吃喝喝的东西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长期看,这将更有利于消费品行业龙头,消费品以后提价也有空间,所以未来继续看好。
下图中列出追踪主要消费指数的指数基金,成立时间多在2015年以前,时间太短的看不出跟踪效果。2015年之后的,列出两个,其中一个是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 联接(000248),它虽然是2015年的,但是他相对应的另一支场内基金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159928)的时间就更长一些。联接基金就是将大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跟踪同一标的指数的ETF,换句话说,这两个基金是差不多的,一个是场内,一个是场外。另一个是广发中证全指主要消费ETF,成立时间同样是2015年,且规模很小。

图3:主要消费指数基金5年收益对比
从近5年的收益及规模来看的情况,只剩下易方达消费行业和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联接,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联接因为成立时间为2015年,所以5年收益只排在第5,但前面说了,他跟排名第2的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业绩是相近的,所以这两个其实是一回事。
排名第1的易方达消费行业严格来说,不是一个追踪主要消费的指数基金,而是一个主动基金,但我仍然将它列在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这支基金太有名了,它的收益表现一直很好,而且规模非常大,二是它的主要成份股跟主要消费差不多,只是它加入了格力、美的这些属于可选消费的个股作为成份股,并且权重很高。把它摆在这里主要是作为一个对比参考。
我们重点看一下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最新的基金前10大持仓及权重基本与中证消费指数的前10大权重保持同步,见同4。

图4:2019年最新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与中证消费指数前10大权重股对比
基金从2013年成立以来,跟踪中证消费的误差可以接受,基本跟指数走势相同。
自2015年3月27日,当时中证消费的PE为29.27,到2019年8月2日,当前PE为33.42,估值部分提升了14.2%,指数整体上涨了97.16%,基金略跑输指数,涨幅为90.89%。

图5: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净值与中证消费指数跟踪效果
在主要消费行业,我们选中的投资标的是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场内代码:159928;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 联接,场外代码:000248。
白酒主题指数基金
主要消费中收益最好的细分行业是食品饮料,食品饮料中收益最好的细分行业是白酒。
尽管中证消费本身已经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指数,但是中证白酒相比中证消费的超额收益还是比较大,10年7个月来,年化收益跑赢中证消费4.28%。

图6:中证白酒、食品饮料、主要消费收益对比,雪球
对比中证消费和中证白酒的前10大权重股,中证消费中白酒占据4席,分别是贵州茅台15.33%,五粮液14.81%,洋河股价4.27%,泸州老窖3.78%,茅台和五粮液权重与中证白酒相当,两者合计占比30.14%,但是接下来的洋河、泸州老窖占比就直接下降了。也可以理解,毕竟中证消费的成份股有42支,而中证白酒成份股只有18支,且全是白酒。

图7:中证消费指数前10大权重股中白酒占比
但是,像洋河和泸州老窖这两支股票,过去的涨幅也是相当不错的。这4支白酒股,泸州老窖上市时间最久,是1994年,上市以来累计涨幅433倍;五粮液于1998年上市,累计涨幅37.68倍,以1998年为起点,泸州老窖落后于五粮液;茅台于2001年上市,累计涨幅231倍,以2001年为起点,跑赢其他白酒;洋河上市时间最晚,是2009年,累计涨幅6.97倍,以2009年为起点,跑赢五粮液,略跑输茅台,泸州老窖在这个阶段表现比较一般,

图8:四大高端白酒股自上市以来的累计涨幅倍数
除了以上4支,在中证白酒的前10大权重股中,还有顺鑫农业(牛栏山二锅头)、口子窖、山西汾酒、今世缘、古井贡酒、水井坊,自上市以来的累计涨幅分别是:8.02倍、2.96倍、80.55倍、3.3倍、46.55倍、61.14倍,这个成绩,也不差。

图9:中证白酒权重5~10位个股上市以来涨幅
白酒是一个牛股辈出的细分行业,前面我们有说过,这个行业,原料不会稀缺,产能有限,有提价权,利润率足够高,研发成本很低,产品和品牌的护城河很高,从消费者角度看,白酒有成瘾性。所以,在中证消费以外,中证白酒仍然值得再进行配置。
至于白酒行业未来的走势,即便是喝白酒的绝对人口和消费总量有下降,至少高端白酒市场不会萎缩,国外市场还有空间。
追踪中证白酒的指数基金,只有一支,那就是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它当前的规模是63亿元。
如图10,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前10大持仓与中证白酒指数前10大权重股的最新对比,基金基本复制了指数的仓位。

图10:招商中证白酒指数与中证白酒指数最新持仓对比
自基金2015年5月成立以来,走势基本与指数吻合,略输指数。2015年5月29日指数PE为22.63,当前值为28.98,估值提升28.1%,指数累计上涨了137.48%,基金涨幅为128.65%。

图11:招商中证白酒指数与中证白酒指数跟踪效果
跟踪中证白酒的指数基金,我们选择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场外代码,场外代码:161725。
另外,我们之前多次提到食品饮料指数,这个指数介于主要消费和白酒之间,收益和风险也介于两者之间,它比白酒多了像伊利、海天、双汇这些除白酒以外的食品,也是不错的指数。跟踪这个指数的基金,推荐国泰国证食品饮料行业指数,场外代码:160222,基金规模19亿元。
医药行业指数基金
A股市场追踪医药行业的指数主要有这么几个:中证医药、全指医药、800医药、300医药、医药100,从过去的涨幅来看,医药100的涨幅最高,自2005年1月到2019年8月,累计涨幅10.62倍,年化约18.32%。

图12:2015.1~2019.8,主要医药指数涨幅对比
这5个指数,成份股的选择范围、数量、加权方式,都有不同。医药100指数过去涨幅较好,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他的成份股数量相对较多,医药行业是一个重研发和推广的行业,投入越大产出才有可能越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强者恒强的局面,但整个医药来说,细分领域很多,如制药、器械、零售、大健康等等,药物种类也非常多,仅中国就有上万种药物,这个市场可以容纳下一定数量的优秀公司;其次是因为他等权重的编制方法,每半年进行一次成份股和权重的调整,这有点动态平衡、高抛低吸的感觉。

图13:5个医药指数的差异
看最近几年医药行业的指数和基金,表现都不是太好,主要是因为2015年牛市时,医药整体涨幅过大,另一方面是近两年医药行业的一些政策利空比较多,行业利润有一定下滑。对比中证消费和医药100指数,发现从2012年~2019年初,医药100指数都高于中证消费,而2019年以来,消费逐渐进入到相对高估位置,而医药的估值相对合理,且还没有超过2015年的高点。
但是对医药行业未来长期的趋势,不用过于担心。前文也说过,现在的80后一代人口高峰期,正处于青壮年,他们将更多的钱用于消费,再过30年,同样的这批人,钱将主要用于防病养老……另一个,中国医药企业过去更多在模仿,以仿制药为主,但现在在研发投入、人才储备方面都有所加强,相信未来中国的医药行业,可能会出现一些世界级的药企。
追踪医药100指数的基金,主要有两支,一个是国联安中证医药100指数,场外代码:000059;另一个是天弘中证医药100A,场外代码:001550。
国联安中证医药100指数规模17亿,而天弘中证医药100A的规模是6亿,国联安稍大,成立时间也早两年。但是费率方面,天弘占优,天弘费率是管理费0.5%+托管费0.1%/年,国联安是管理费0.8%+托管费0.2%/年,每年差出0.4%,1万元每年多出40元。所以选择天弘中证医药100A。
额外补充说明一下,我们看到很多基金产品后面带有A、C这样的字母,如果是长期持有,购买A类,它有0.1%的申购费,大于30天的赎回费是0.05%,是一次性的,但比C类少一个每年0.2%销售服务费率;而C类没有申购费,持有大于7天不收赎回费,适合短线持有。
因为医药100指数是等权重的,就不作持仓权重股展示了,直接放一个近几年的跟踪误差图。

图14:2015.6~2019.8,天弘中证医药100A与中证医药100指数跟踪误差
跟踪医药类指数选择医药100,基金,我们选择天弘中证医药100A,场外代码:001550。
互联网主题指数
因为中国主要的互联网上市公司在国外,主要是美股和港股市场,所以基金产品方面可选择性不是很多。比较有名的有两支,一支是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ETF,简称中概互联,它跟踪的是中国互联网50指数;另一支是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简称中国互联,它跟踪的是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

图15:中国互联、中概互联基本资料
两支基金最大的区别就是中概互联中的BAT,即百度、阿里、腾讯持仓要更高,三者合计54.31%,中国互联是26.9%。
从过去历史来看,中国互联网50指数比中国互联网指数收益要略高,两支指数的基日都是2007年6月29日,基点为1000点,截至2019年8月,中国互联网50涨幅7.52倍,中国互联网涨幅5.18倍。
但两支基金产品,以中概互联的成立时间,即2017年1月4日,至2019年8月2日,中国互联的收益还要略高一些,考虑到中概互联建仓期成本要略高,所以其实两者收益是差不多。

图16:2017.1~2019.8,中国互联、中概互联涨幅对比
考虑到百度、阿里、腾讯在行业里的龙头地位,三者在搜索、电商和社交领域的护城河之宽广,以及尤其是阿里和腾讯两家近几年对整个互联网赛道的投资布局,投资腾讯、阿里就是投资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我个人更倾向于选择阿里、腾讯占比权重更高的中概互联这支基金。
追踪互联网主题的指数选择中国互联网50,基金,我们选择中概互联,场内代码:513050,场外代码:006327
宽基+红利策略
A股市场的红利策略指数,主要有三个,分别是中证红利、(上证)红利指数、深证红利。

图17:2015.1~2019.8,中证红利、深证红利、(上证)红利指数涨幅对比
比过去14年多的历史数据看,深证红利的收益最好。红利指数和中证红利的权重股中能源、工业等占比较大,而深证红利中,可选消费、主要消费的占比权重较大。从成份股的结构和质量上来说,深证红利都要更高一些。另一方面,深证主要是中小市值公司为主,整体成长性更高。

图18:中证红利、深证红利、(上证)红利指数前10大权重股对比
市场上追踪深证红利指数的基金只有一支,那就是工银瑞信深证红利ETF,场内代码:159905,以及它的联接基金,场外代码:481012。

图19:工银深证红利ETF与深证红利指数最新持仓对比
这支基金成立于2010年11月5日,目前规模为9亿元人民币。基金成立将近9年以来,跑赢指数约10%左右,跟踪效果还是不错的。

图20:2010.11~2019.8,工银深证红利联接与深证红利指数跟踪误差
跟踪红利策略的指数选择深证红利,基金,我们选择工银瑞信深证红利ETF,场内代码:159905,以及它的联接基金,场外代码:481012。
其他市场指数
追踪海外市场的指数基金,目前可选的标的不多。投资于日本市场的ETF刚刚在今年5月才获批,目前还没有上市。投资德国市场的华安德国30(DAX)ETF,场内代码:513030,场外代码:000614,目前看,跟踪误差太大,不适合投资。只剩下美国市场。
美国市场主要是三大指数,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指数,在我们可以方便购买的基金里面,综合考虑之后,选择跟踪纳斯达克100的广发纳斯达克100指数,追踪标普500的博时标普500ETF联接。
广发纳斯达克100指数,成立于2012年8月15日,目前规模14亿,场外代码:270042。

图21:广发纳斯达克100指数与纳斯达克100指数最新持仓对比

图22:2012.8~2019.8,广发纳斯达克100指数与纳斯达克100指数跟踪误差
博时标普500ETF,成立于2012年6月14日,目前规模6亿,场内代码:513500,场外联接基金代码:050025。

图23:博时标普500ETF与标普500指数最新持仓

图24:2012.6~2019.8,博时标普500ETF联接与标普500指数跟踪误差
另外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我们用人民币购买的,投资于国外市场的基金叫做QDII基金,它的净值会受到汇率的影响。如果人民币持续地升值,那么你实际上会因为汇率变化而亏损这部分钱,反之亦然。
追踪其他市场的指数方面,我们选择的是广发纳斯达克100指数,场外代码:270042,以及博时标普500ETF,场内代码:513500,联接基金场外代码:050025。
总结:构建投资组合
先将挑选出来的指数基金,简单做一个表汇总如下:

图25:拟投资的基金产品组合
有几点需要说明一下:1)时间越长,年化收益越真实,像纳斯达克100、标普500的时间相对较长,这个收益相对更真实一些。2)指数年化收益的计算,没有计入分红,只是价格指数的年化收益,分红大约每年可以增加1%~2%。3)部分指数当前点位是估值偏贵的,比如中证白酒和中证消费,但是即使以2018年10月低点来计算,中证消费指数的年化收益也能达到17.6%。算上第2点提到的分红,整个组合还是可以持续在15%~16%区间。4) 当然,实际操作中,我们不可能完全买在最低点,也不会在最高点傻傻地不卖,所以,操作中会有损耗和误差。
这是我们挑选出来的一个基金组合,我们可以理解在上表中是等权分配的。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按照指数的做法,对他们进行加权处理,比如同样是到了合理估值,中证消费的买入权重可能是15%,而标普500因为长期收益相对较低,我们可以分配10%的权重。或者是对最后的总持仓进行一定的加权处理,比如最后当我持有100万市值的指数基金时,中证消费持有15万,而标普500持有10万。经过加权处理的结果如下:

图26:实际投资组合建议
这是一个接近真实的投资组合,说明:
1)经过加权处理,这个组合在指数年化、近1年收益、近3年年化收益方面,均比原来的结果要略高一点点。
2)在表的下方,我列入了另类资产,另类资产是指我们在指数基金以外,还需要适当地配置一些其他产品,比如是黄金,也可以是比特币(有兴趣可以找一下我的文章)。因为我们的指数基金组合里面全是法定货币,是存在法定货币贬值甚至极端情况下完全丧失购买力可能性的。
假设我持有的是这样一个资产组合,那么实际上我持有的是什么呢?以当前各指数基金的前10大权重,我们再进行一次计算,结果如下:

图27:组合持仓的权重资产
如果我们加上刚才的权重处理,并且将相同的选项合并,总共买入10000元,那么我们的组合实际持有的是:

图28:持有1万元指数基金的实际持仓品种
在这个投资组合中:
国内市场占比约60%(人民币计价资产),国外市场占比约40%(美元、港币计价资产),中概互联是业务在中国,但按上市地算作国外市场;
消费占比约35%,互联网占比约35%,医药占比17%,可选消费占比5%,其他占比8%;
黄金、比特币算作额外仓位,约占5%~10%。
在实际投资过程中,这个组合是固定的投资标的,是长期看收益更高的标的。但是,如果其他市场出现一些极端低估的情况,比如最近一段时间的香港市场,正处于相对低位,如果继续向下,到了极端低估的位置,我们也仍然会短期出手买一些,这部分属于赚市场情绪的钱。
如果我们持有的是这样一个固定组合,既考虑了法定货币风险,又考虑了国外、国内市场风险,同时代表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抗经济周期性也相对较强。
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至少不会因为投资这件事,而焦虑失眠。踏踏实实地生活、工作,让全球最好的企业为你打工,你坐享收益就可以了。
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方便自己以后查找,谢谢。
_______________
投资有风险,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依据,盈亏自负。
不同的基金估值水平不一致,比如消费、白酒当前估值过高,切莫追高。
长期投资,一要注意买得便宜,然后耐心等待;二是能省则省,尽量选择比较低的开户费率,比如某泰证券,既可实现场外场内基金与股票的同时管理,方便资金进出,且场外基金费率申购全部1折优惠,同时新用户开户,还送年化6%的福利理财券,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留意一下,不定期会有这种优惠开户链接放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