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小伙伴私信问我,怎样才能进入私募股权基金/PE,之前其实回答过类似的问题,在这里再帮大家整理一下,方便大家阅读和收藏。
如何进入PE / PE的筛选标准:
1.过去就业经历
一般需要有1-3年以上做deal的经验,最好是兼并收购相关项目。一般招人来源有以下4个:1)其他私募公司;2)投行券商,主要是IBD部门,可能偶尔会招一两个Equity Research部门的,但非常少;3)MBA,先做summer associate,实习考核通过后转正,找MBA的PE不算太多,我知道的包括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he和Bain Capital;4)四大Transaction Services / Corporate Finance team;5)咨询公司;6)毕业生,这个比较少,少数PE,比如黑石的美国欧洲office、KKR、淡马锡等有直接招收大学毕业生的项目。PE和IBD是主要的招人来源,应该占到90%以上。剩下不到10%的来自于MBA、四大、咨询公司和大学毕业生。
2.毕业学校
大部分私募卡学校还是卡得比较严格的,特别是那些tier 1 的外资私募,比如黑石、凯雷、KKR等,基本只要美国Ivy League、牛剑或者清北毕业的。有些私募放得宽一些,但基本也只要美国前50、英国前10或者国内的985、211。没办法,这个行业太多人想进了,工资高,工作有趣,工作节奏也比IBD好一些。
3.投资和分析逻辑
其实现在市场上的banker蛮多的,但是成功跳去私募的并不多,主要原因就是卡在这一点。之前帮忙面试应聘者的时候,发现有的banker虽然做过的项目不少,也都是M&A相关的,但对行业、公司和项目的了解都是浮于表面,不求甚解。比如我们问某应聘者,对于这个公司你怎么看,如果你是投资人你投还是不投,结果该应聘者把招股书里的那几条company highlights直接照搬出来说给我们听,说得天花乱坠,一看就是被公司和投行MD们洗脑过度,然后做完项目又不去做思考和总结。私募最忌这个,banker们虽然执行能力很强,财务能力也不错,但是每天忙得团团转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惰于思考,而作为一个投资人最需要的就是辩证思考的能力。
4.表达能力
大部分外资私募都需要分析员中文和英文都能够表达流畅,书写能力过硬。无论是在与标的企业打交道,还是在内部的投委会去展示项目,都需要很强的表达能力。
5.财务能力
私募分析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就是要对投资标的进行财务分析和搭建财务模型,而且这个模型要比IBD的版本深入和复杂很多。对企业财报上的每个科目都要去扣,因为随时可能在某个科目里就藏着炸弹(出门右拐瑞幸咖啡,不送!)。而且在做财务预测的时候,这个假设都是需要有依有据,要么来自第三方尽调团队的分析,要么来自于私募团队内部的讨论,是不能够像在IBD的时候,客户公司说未来收入增长率多高就给拍多高的,你要敢这么拍,你信不信你老板能把你拍死。
6.面试表现
在面试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简历上写的项目如数家珍。比如你在简历上说你做过A公司收购B公司的项目,那你得知道B公司的主要业务吧,包括产品、服务、销售渠道、客户和供应商。你还要了解B公司的关键财务数据,比如收入、毛利、EBITDA、净利润,如果收入在过去三年增长很快,那是为什么?如果下跌很明显,又是为什么?收购之后应该怎么扭转?你要知道A公司收购B公司的原因,有什么协同效应可以产生,当时谈的收购价格是多少,多少倍PE多少倍EV/EBITDA等等。B公司的主要竞争者有哪些,市场份额各自是多少,你怎么看他们孰优孰劣等等。
最后说一句,其实拿到了私募面试的人基本都是在投行里的佼佼者了,至于如何能够顺利通过面试拿到offer,很多时候都是靠实力+运气。所以多面几个私募公司,面多了,你就有感觉了,也就能够更自如更淡定地去回答问题,那你离offer也就不远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