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互联网金融是普惠金融,我特别不赞同,四大行把网点和ATM铺设到大西部农村,铺设到边疆,那才叫普惠,不管你多没钱,我给你提供资金存取服务,而非,不管你多没钱,我给你投资、贷款服务。曾看到一个话题,顺丰如此给力,还要邮政干嘛?邮政可以翻山越岭啊,尽管慢,这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职责所在。此处并非说国有企业多棒,而是说,其义务。
通过互联网搞货币基金直销,搞线上贷款算哪门子普惠?投资人大把大把的钱,不是用来做善事的,是盈利,在实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赚取比投入实体更高的收益。
全世界的银行家们,从本质上讲都在干一件事,货币时间价值的最大化,拆分开了是两件事,一方面忽悠一批人,弄来钱,另一方面再忽悠一批人,贷出去。对客户而言,前者叫投资,后者叫贷款,时髦一点,叫融资。
先说投资。在没有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之前,大部分人是愚昧的且缺钱的,把钱放活期户,随用随取,稍微有点钱的,存个定期。对真正的有钱人而言,才考虑基金啊,信托啊,私人订制啊。有钱人相比没钱人而言,是低风险的,起码投资的钱没了,家里还有个小金库,变卖一下首饰固定资产,生活还能无忧。
而互联网金融,把所有复杂的、高风险的产品搬上线,直达手机端,而且以极其快捷个性的方式,让客户那叫一个爱不释手,资金进出那叫一个顺滑,但风险提示?不拿着放大镜是很难在右下角落发现的。
曾几何时,亲朋好友借钱,我们都百般不愿,什么时候如此放心借给一个陌生人?相信平台?我只能呵呵。互联网金融把所有人拉到了同一风险级别的产品前面,而不管投资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一味告诉你,我比活期高,我比定期高……那你怎么不告诉客户,你风险是活期和定期的千百倍?
我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看到过好几次这贷宝那贷宝的广告,创业者还我为自己代言,但是你黄底色的海报把“投资有风险”的提示也弄成黄色是几个意思?
再说融资,实际就是贷款嘛。今年有些行不良之所以高,就是做业务分不清表象和本质。2008年10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向九大华尔街金融巨头兜售7000亿美元的救援计划时,富国银行首席执行官迪克·科瓦切维奇的一句话让所有人印象深刻“我又不像你们这些纽约家伙一样,设计一些花哨产”。他说的是次级债,听听,花哨产品,再花哨实际也是贷款。
我坚信一点,优质的借款者就那么多,全世界的银行家们的毕生工作就是把这些人发掘出来然后把钱贷给他们,贷款不需要创造需求。
而互联网金融在干什么事情?有贷款的要上,没有贷款的,创造贷款需求也要上。前几天朋友圈在刷宜人贷要在美国ipo,利息加手续费比高利贷还猛,是不是真的?很多人跟我说,纯信用贷款的坏账率不到2%,请再次呵呵。
什么人需要贷款?当前手头没钱需要用钱未来可以还钱的。你怎么知道他没钱?他用钱干什么?他未来怎么还?这不是线上就能解决掉的。如果真要做,必须有线上生态的支持。我是这么理解的,如果说我们线下了解一个人的信用,那是因为线下就是他的经济生活;如果要在线上了解一个人的信用,那么线上应该支撑他的经济生活,说白了,得有数据。从当前看,也就阿里还算得上生态。稍微靠谱一些的,就在做一些细分,例如学生。那些不做细分的,妄图建一个风控模型,实在过于艰难,真正操作起来,都是打组合拳,各种手段都用上,才勉强维持。
我举双手支持互联网金融,因为我也搞这个啊。但互联网金融的门槛从本质上就不比传统金融低,反而更高,投资者要有更显著的风险承受能力,借贷者要能承担得起更高利息。这也是为什么中小企业的问题,互联网金融解决不了。从互联网金融搞贷款,要更高的利息,经济下行,搞实体哪来更高的利息?死循环了。中小企业的问题不是能否贷到款的问题,是经济结构化问题,是中小企业处在经济的那一环节?想一想,大国企盈利能力更差,怎么能贷到?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宋朝的中小地主阶级为什么能够崛起?因为大门阀在唐末几乎消亡。中小地主阶级有了政治地位,朝做田舍朗,暮登天子堂。
再回到互联网金融,这不是一个越玩越开心的领域,是一个严肃的领域,任何跟资金相关的机构都应该是严肃的,把别人的钱拿过来贷出去,你不做好风控,没有线下支撑应该是更严格的风控,那是别人的钱,这么玩不是耍流氓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