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来了一个4000多家下跌的行情,小盘股跌幅巨大。
北证50跌出了上市以来的新低。

小票被杀得稀里哗啦。
除此之外,不少行业也创出了新低,比如,医药、医疗、券商、新能源、光伏、旅游、酒店、建筑等等。
这些行业创出新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行业指数中的小盘股权重较大。
说白了,还是在杀小票!到底是谁在杀呢?
一、打击财务造假惹的祸
上周五收盘后,证监会发布了加大财务造假惩罚力度的消息。
周末我跟大家解读过,这事是长期利好,但短期是利空。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新规虽然是7月5日发布的,但6月29日就已经在内部公布了。见下图。

甚至不排除很多人得知这个消息的时间会更早。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谁的菊花会收得最紧呢?
肯定是产业资本。
产业资金非常清楚自己持股的企业到底是什么货色。
于是,他们就会不计成本的跑路。
万一哪天被查到造假,他们就被闷杀在里面了。
除了产业资本外,那些重仓在小票上的私募和量化也会紧张起来。
他们大概率会抓紧时间调研和分析自己的持仓中有多少财务造假的雷,一旦发现就是清仓式的减持。
对于有些量化来说,他们可能都懒得去调研。
第一,时间来不及;
第二,即便调研也得不到真相;
第三,调研耗费的资金太多,不划算也不现实;
第四,他们持仓的小票数量太多,短期内不可能完成调研;
第五,量化团队缺少做基本面研究的人才。(基本面量化也同样缺少)
再说了,这些量化当初买入就不是基于基本面,而现在基本面定生死。
对于这些定时炸弹,他们就一定会不断减持。
在这些机构的砸盘下,市场的流动性就遭到了冲击。
其实从盘面就看得出来,这种下跌肯定是不正常的,市场处于无效阶段。
二、无效的市场
有效市场指的是市场能迅速且理性的反应所有的信息。
而无效市场则是市场完全失灵,涨跌毫无逻辑。
无论是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消息面都与股价的波动脱敏。
通常这种情况发生在股市的两个极端。
而当下则是发生在制度改革的时期。

规则改变后,使得一部分参与者变成了被动卖出者。
这部分卖出者就形成了持续的抛压。
这些人里面有先知先觉者,他们早早就离开了炒小炒差的战场;
也有纠结者,他们不停的观察和试探管理层是否真有决心要下死手,心中抱有一丝侥幸。
随着改革不断的深入,这些纠结者,开始逐渐相信这次是真要下死手了,于是在犹豫中逐渐砍仓。(心中仍然抱有一丝幻想)
还有一些人即便看到改革在步入深水区,他们照样要去博小票的反弹。
最后还有一些人则是死死的抱住不放,幻想着能回本。
由于每个人的觉悟不同,完全出清需要一些时间。
当然,随着出清,流动性冲击的剧烈程度会不断降低。
三、放量很重要
在出清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是先卖掉基本面有问题的持仓,然后再买入基本面较好的股票。
但他们不会同时操作。
由于卖出带来的抛压会导致市场下跌,市场下跌会逼出更多的止损盘,所以一旦下跌就得持续一段时间。
当抛压被消化得差不多的时候,他们才会重新建仓。届时,市场可能会有一个快速的反弹。
我们会观察到放量,因为已经积累了很多想要买入的资金。
你可能会说,他们也可以不买呀。离开这个万恶的A股。
然而,别忘了,这些大部分是机构,他们可能离开吗?
如果真离开了,他们还是资管机构吗?
当然,他们可以去投资海外市场,但有外汇管制,所以他们的大部分仓位只能留在A股。
总之,我们无法准确判断拐点在哪里,但放量出现,大概率就是拐点。
四、放量可能快来了
昨天,两市放量到了7200亿。
之前跟大家分析过,当前的成交量也是被限制住的。
因为上方对部分机构做了窗口指导,限制他们净卖出。
而限制净卖出也会限制买盘。
所以成交额迟迟起不来。
等到不再限制后,成交额就很可能会突然放大。
一旦放量了,其他在场外观望的资金就看到了信号,也会跟着冲进来。
而放开限制的节点就是即将召开的重要会议。
按照我们的传统,重要会议前后都会做窗口指导。而这一次窗口指导提前得比较早。
在某个莫名其妙的时间,这个限制就会放开,很可能就是本轮调整的拐点。
不过也别太高兴,因为随着改革深入,还会时不时有一些资金变成被动卖出者。
但随着出清的程度越来越高,差股票对好股票的拖累会越来越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