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基金定投”,在多方摇旗推广之下,似乎成了一种潮流。
不可否认,基金定投这种投资方式,简单、直接,容易理解、容易执行、也有一定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帮很多小伙伴解决了“不知道怎么投”的困惑。
虽然基金定投这种方式值得点赞,但如果你把它视为“投资利器”,那就是你的错了。
一白必须告诉小伙伴一个不那么美的现实:基金定投有机会赚钱,但难赚大钱。
为什么说基金定投有机会赚钱?
当然,有机会赚钱的前提是,小伙伴选的基金在未来有走高的可能性。如果选的基金都烂爆了,那就不要多想赚钱的事了。
满足前提的条件下,在长期的定投情形中,每一笔投资分散在了资本市场或者基金的高、低、火热、冷清等各种行情阶段,定投的持仓成本自然就渐渐平均化。
持仓成本平均化,就意味着小伙伴面临的择时风险大大降低,或者更直白地说就是,小伙伴的持有成本谈不上多低,但至少不会太高,那么,只要基金未来能够有还ok的表现,小伙伴被“万年套”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多少赚点钱的可能性比较大。
展示一个比较极端的栗子,比如从2015年6月的牛市高点开始投资“博时沪深300指数A”。如果当时是选择了“申购”,那么,请开始你的吐血表演。但如果选择了“定投”,那么,恭喜你,赚到了。

但又为什么说基金定投难赚大钱?
道理很简单。
和前面讲到的基础逻辑,一样一样的。长期定投下,持有成本平均化,小伙伴的持有成本不可能很低。如果定投基金的净值本身是趋势向上的,那么,定投的收益率连基金本身的涨幅也是跑不过的。成本没优势,何谈赚大钱?
也来个一眼就能看明白的栗子:

当然,小伙伴们可以期待找到一只常年保持3、50%年化收益率的“巨牛基金”,然后安心在家等数钱。不过,一白要tip一下:请不要想太多。
所以,基金定投并不是一种能让你轻松翻倍的投资利器。
为了让基金定投的效果变得更厉害一些,市场上也推出了不少自带优化策略的智能定投。至于智能的部分,无非就是根据某种方式,把固定的定投金额调成灵活的定投金额,或者更进一步就是设计了止盈。
一白测算过市面上大多数的智能定投,效果总结一下:主流平台的智能定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基金定投的绩效,但期待“神奇”的效果,建议放弃幻想。
如果小伙伴打算做基金定投,一白的建议是:选个还不错的基金,坚持定投就好,保持平常心,力争10-15%的合理年化回报。
既然基金定投不是赚大钱神器,那它的价值到底在哪?
在一白看来,基金定投的价值,更接近于进行钱包管理,或者账户管理。
大多数小伙伴,都是依靠工资过日子的,最大的现金流来自于每月的工资性收入。
如果每个月都会一定的收入结余,那这笔结余怎么实现保值、增值?总不能通通放在余额宝、放在货币基金吧,收益率太低了。
可是,资本市场也不是定时机器,不可能每个月的那么几天都有好的建仓时机。
那么,基金定投的价值出现了。
前面聊过,长期定投下,择时的风险会下降很多。
也就是说,如果小伙伴每个月的结余都定期地投入到某只基金上,那么,长期下来,你的持有成本就不会太低、也不会太高,而是一个相对中等的状态。选一个未来长期来看有机会越走越高的基金,定投它,未来,即使难以赚得盆满钵满,但有机会去争取到年化10-15%的回报。这可比货币基金收益高太多了。
问题来了:定投什么基金?怎么定投?
除非你真的很怕亏,可以考虑选一些纯债、或者权益仓位非常低的偏债风格混合基金去定投,否则,一白建议选择业绩不错、波动相对大的权益类基金做定投。因为这样,才不仅有机会在长期的定投中,攒一些向下摊低成本的机会,而且有机会力争良好的收益回报。
比如可以考虑“富国沪深300指数增强”这类增强效果比较好的增强指数基金,或者“中欧价值发现”这类,有真正牛的基金经理管理的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
当然,一白肯定是优先选增强指数基金的。因为,再好的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如果哪天基金经理闪人了,咋办?
另外,不用去纠结每月定投、还是每周定投,也不用纠结是1号扣款、还是15号扣款。这些差异产生的影响,在长期的定投中都会被冲淡。
最后,如果小伙伴们有计划定投,那么,选个不错的基金,然后算算自己每个月能剩多少钱、什么时间账上有钱,开始去定投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