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目前想做基金定投哪个好(我为什么反对年轻人做基金定投)

在一些公众号和小视屏上的广告,经常会这样的文案,小A和小B同时在一家公司工作。但是小A的月薪是6000,然而小B的收入却是2万6,因为小B会基金定投。通过基金定投,小B每月获得了2万块的收益。

这些所谓的理财广告,为了显示它的亲民性。一般还会强调零基础学习,一块钱就可以定投,每月定投几千,年化15%最后会就变成几千万。完美了满足了在内卷的职场苦海挣扎渴望财富自由的你的暴富美梦。接着便是从基础班10元班开始忽悠你到你报几千甚至几万的高级班。你还没通过理财赚到一毛钱,授课老师早已从你的课时费里赚得盆满钵满。

保持怀疑的精神,天上自然不会有白白掉馅饼的好事儿。若是通过理财年化收益15%实现月入几万真的那么靠谱,那么那些给你上课的老师大可抵押房子和车子、借钱加一个杠杆去买基金和股票,用不了几年便有了几个小目标,大可不必为了拿到你口袋里的几千块钱苦口婆心地给你上几十个小时的课。

从10万开始,年化15%,30年后年化收益15%,40年后身价几千万,这张图很形象地描绘了那些理财老师们给我们画的饼。但是它回避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复利收益的稳定性。世界上最厉害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年化收益大概是21%。股票是有涨有跌,在去年年底的一波行情时,大多数重仓白酒基金一月中旬到二月中旬的收益可能就到达了20%,于是许多人就有了嘲笑巴菲特的资本,一年的收益率还不如坤坤一个月。年后,那些稚嫩的小韭菜们就知道股市的翻脸无情,蔡经理变成了经理菜,坤坤的公募基金从提款机变成了吞金兽,一片绿色的光,照在基民的手机上,年前的收益转瞬清零甚至还倒赔。这里首先要说清楚一个问题,许多人认为基金的风险比股票小,其实不然,大多数高收益的基金其实是偏股型基金,说白了就是基金经理拿你的钱去买股票,你相当于间接持有股票。

其实根据统计:A股一共有1561名权益类(股票)的基金经理,

能够连续5年以上实现年化15%的,只有175人,占比11.2%,能够连续10年实现年化15%的,只有17人,占比1.1%。成为公募基金经理的门槛儿极高,清华北大只是敲门砖。你看,精英中的精英,尚且只能如此。

而能实现连续30年年化收益15%的人,估计只有千分之一。

好吧,我们姑且认为小B命好,选中了一个超牛基金经理,实现了年化收益15%。以他每月2万的理财收益来看,他一年的理财收益是24万。24÷15%=160万,在极端理想的情况下,小B实现理财月入2万的必要前提也是他有160万的本金。小B的月薪是6000,年薪加年终奖大概0.6×(12+1)=7.8万元,我们假设小B省吃俭用,一年可以节约5万元来定投基金。根据等比例数列求和:5×1.5+5×1.5^2+5×1.5^3……5×1.5^12=166.7万。也就是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小B想通过理财来实现月入2万月也需要12年。而一般而言大学生普遍在22~23岁毕业,也就意味着你至少要到35岁左右实现理财月入2万。同样也就意味着你可能是个35岁的老光棍,因为我们知道谈朋友、结婚生孩子,都是要花钱的,如果你做了这些,你是无法攒这么多钱的。那么问题来了,即使你愿意为了延迟幸福的单身这么久,你父母会答应么?即使他们答应了、你也成功实现了,还有一记闷棍在后头呢?我们容易遗忘一个通货膨胀的因素,20年前的100块可能能买20斤肉,如今可能只能买5斤肉。12年后你的160万元可能有现在60万元的购买力。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本金很小的时候投资股市和基金不如投资自己。一家大型的企业比如华为阿里年薪是百万,而你在一家小企业可能年薪是10万,通过不断地学习投资自己让自己进入更好的公司,从小职员变成主管甚至老总,年薪从10万变成百万,这不是最稳妥、最高效的投资么?花费心神想着怎么买基金实现财富自由还不如花心思想着如何做好项目获得领导的赏识实现升职加薪。

而且,即使投资你也不一定要定投呀,马克思说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基金股票同样如此,更好的方式,不是趁着它相对比较便宜的时候多买一点儿的么?

计算股市是否便宜,我们有一个很直观的指标,就是市盈率,就是把股市的市值除以它最近一年上市公司赚的钱。它的数值越低,就代表股市越便宜。这就相当于,假如你隔壁家的老王说最近手头紧,有一个好地段的店面想100万卖给你。你就会问:“这个旺铺每年能租到多少,租金?”而每年收到的租金越多也就意味着这个旺铺越便宜。

我们来看这个市盈率波动表,就会看到近几十年整个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大概在15~70之间波动。如果你很喜欢买房子,频率大概是每年都买一间房子作投资。你现在知道附近的房子近几十年一间房子的价格一直维持在15万到70万左右波动。那我们在15~20万之间一次大量买入很多间,40~70万间基本不买甚至抛出做差价,这样不好的么?而为什么要坚持不管是15万还是70万,每年都买一套的呢!同样,为什么要定投呢,低买高卖不才是更符合常识的做法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