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第一次如何炒股(第一次炒股经历)

第一次知道炒股这件事,是在读研的时候,有机会参与了个什么炒股大赛,第一次接触股票。后来,自己慢慢看了一些经济学的书籍,经常看一些经济学论坛,偶尔去经济学院听课,但是只怪当年年轻浮躁,听不懂,没有坚持听下去。在课余时间,接触了不少与经济的读物,慢慢开始了解和接触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金融这些事情。对经济方面兴趣的培养主要在这个阶段。读书的时候多接触些人,参加些活动还是有必要的,也许能找到自己的一些兴趣点。

 

2012年年中毕业到目前单位,事情好少,就自己看书。偶尔一次机会,一位同事看到我在认真经常看书,就和我说,他有些书,我要不要看,我自然满口答应。于是乎,开启了我的阅读投资书籍之旅。

 

他们家书房都是书,我记得我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这本书简直令人入迷,后面他又把他家里的大部分书借给我看。当时那个入迷,确实令人此生难忘,我的大部分时间几乎都在看他给我的书。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书就是目前雪球上经常有人推荐的投资经典书籍。多读经典书籍,对自己投资初期是非常有好处的。

 

除此外,同事每天午休时间就拉我出去散步,找我聊天,和跟我谈巴菲特,谈贵州茅台,那个时候正是贵州茅台下跌的时候,他每天都在对我说,贵州茅台如何如何好,但是我看着股价一天天下跌,表示很怀疑,也没有多说,只是认真聆听。

 

他说,“说贵州茅台这东西上瘾,喝了这个就不想喝其他酒了”,“我经常到处去专卖店看,贵州茅台卖的很好,网上说的负面消息都是假消息”。我知道当时他在上海有几套房子,他把房子都卖掉仅留下了一套自己住,全部买入了贵州茅台和上海机场,他说这是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我只知道他当时股票市值已经很大了。后面过了一年,他辞职了,后面也没有联系了,不知道现在什么情况。

 

现在回想过来,他是我的贵人,免费给我了很多经典书籍,也让我刚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正道,让我初步理解了价值投资。他很乐观,很积极,也会很会做人,信念也很坚定,他的这些品格深深的影响了我。我觉得这些年他应该投资收益颇丰,因为我知道他只喜欢贵州茅台和上海机场。

 

他的这些品格和经历也深深感染了我,我也开始开户,慢慢研究股票。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金风科技,我有百分百的把握(当时自认为),自己的选择不会错,于是把自己所有的收入全部押在金风科技上,并且不管价格多少,工资到账,省吃俭用,有钱就一直买金风科技。

 

当时不知道,从2013年开始中小创已开启了大牛市,自己赶上了时代的列车。2015下半年,在某邦举牌后,以及自己一直想要买房子,果断卖出了9成以上仓位,一周内付了首付。买完房子前,比较担心,主要是觉得自己可能付不起月供。虽然自己收入基本上和月供持平,但是当时对未来的比较乐观,认为工资会上涨,以后肯定越来越好,而且股市还有一点资金,就大胆买入了自己无法承担的房子。我觉得这是自己这辈子打得最漂亮的一场仗,因为2016年后,全国的地产都开始全面上涨。

 

现在回想过来,自己的这场仗打得漂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己对金风科技的信心很足,一直看多,买入的时候,处于熊市阶段,卖出点也几乎在次高位,算做了一次很漂亮的大波段操作。而且期间的几次小波段,也做的可以。

2. 运气成分很大。因为有了某邦的举牌,该股价格疯狂上涨。真的要感谢这家公司给我的巨大帮助。

3. 还有自己当时动用了一些资金去参与中国南车的炒作,挣了20个点就赶紧回到金风科技的老巢,而金风科技几乎没有上涨,虽然中国南车后面的暴涨与己无关,但是下跌也与我无关。

4. 看到周围很多同事买房,自己受到他们影响,也跟风买房。当然,自己也做了很多房地产的功课,问了很多人的看法。

5.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挣大一点的钱,有时候真的靠运气,运气非常重要。

 

2016年,也经历了熔断,但是资金较少,加上还房贷需要,很少去理睬账户,2016年大概十月份后,开始关注起股市,将所有资金全部移到格力电器上来,后面一直有点犹豫,因为不太确定到底格力和美的谁更好,看到美的在其他非空调品类和海外市场拓展比格力好,慢慢把25%仓位分配到美的上来。最近几年,自己全部的资金都按照3:1比率,买入了这两只股票,偶尔做做波段。

 

期间,有些资金买入了少量五粮液,也一直持有到现在。(这要感谢雪球用户@都江堰都教授, 我记得是看完了他写的一篇关于五粮液的文章,加上自己的一些对白酒的认识,所以买入了一些五粮液)。打开账户一看,在2019年,自己竟然没有任何卖出,打新了几次没中新股,也很少打新了。

 

说实话,这几家公司,我都研究不够多,主要是常识投资。常识来自我自己的生活中体会,所见所闻,以及我下面列出的一些依据。我认为,买入股票前要做好以下功课,相比而言,投资的风险可以降低很多:

 

1. 行业的深度研究,让自己成为半个专家。

2. 企业的深度研究。(我认为,对行业和公司的研究要占据投资的时间的90%以上)

3. 依靠常识投资。买龙头公司,且具有成长性。

4. 靠谱的管理层。公司治理是十分关键的,是否可能侵蚀公司利益。所以,管理层少量持股是非常关键的。

5. ROE务必高于15%以上,毛利润保证相对的稳定或者稳中有升。

6. 不要在乎所谓的分红。好的管理层,钱放在他们手上比放在我们自己手上更有用。

7. 远离价值陷阱。很多上市公司,看上去破净,低PE或者高分红,都不是买入的充分条件。

 

我决定2020年,还是维持目前仓位,如果有新的资金进入,逐渐建仓海康威视,科技类公司,在A股市场,我觉得估值和业务全球化方面,这家公司相对靠谱。

 

个人目前资产和负债:房子500万左右(毛估),负债100万,股票持仓280万,现金30万(以备不时之需)。我在上海,这里花花世界,有钱人很多,不需要努力的有钱人也很多,作为从农村出来的人,一切都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家庭不能提供任何帮助,靠自己的努力,有时候会很辛苦,但是也是有可能走出一条路来的,一起努力前进。

 

04

一些思考

 

1. 这个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有钱人占据小部分,发财靠命和能力,二者都要有,自己努力了就好。投资的路是很辛苦的,我看到太多的悲剧在资本市场上演。

 

但是我每年看到福布斯排行榜,都是些做生意的人,就是靠企业的发展,公司的市值增长,拥有了大量财富。这些富豪大部分都控股公司,而且他们的绝大部分资产都是仅仅持有一家主要的公司或者集团。我要向他们学习,也要集中持有。集中持有,收益远大于分散,而且集中持有的风险比分散持有更低,波动不代表风险,不要被一些的金融理论搞昏了头。

 

2. 我没有这些人的资源和能力,但是我可以持有他们的公司,让这些人为我们创造价值,自己也能顺带得到一些收益,而股票市场就是这么个地方。要挣钱,要始终和公司一起,即使有时候存在一些问题,也有和上市公司在一起。但是,一旦公司出现重大问题,而且短期内也不可修复,该跑还是要赶紧跑,这就是研究的深度重要性。

 

3. 投资的过程就是一个理性判断的过程,投资能力的提高就是决策力和判断力提高的过程。投资是一门实践的学科,不是一门理论的学科,实践远比理论重要,不要拘泥于某种理论,把自己用某种标签死死框柱,用四个字来说,就是守正出奇。

 

4. 在资本市场想要快乐的挣钱,是不可能的,总会经历各种质疑和波折。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去提升自身内心承受波动的能力。这个的锻炼过程,是极其痛苦的,但是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如果能够把握住波动的机会,在波动的时候,坚定信心,择机买入,未来公司将会给予丰厚的回报。

 

投资并没有什么一劳永逸,我也不相信,有什么公司可以一辈子不卖。任何公司都会有周期,很多公司的周期不明显,并非是没有周期,而是中国整个国家还没有遇到这个大周期。不要自己过于自信,要不断学习,持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学习是一生的事情。

 

我看到很多人,特别在雪球,说互联网科技股看不懂,巴菲特也不投科技股之类的话。这个确实很教条主义,巴菲特连电脑都不用,前面那些年当然不会去选择科技股,但是后面也慢慢投资科技股比如IBM,苹果。

 

现在的社会,并非和90年代之前的一样,现在是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而不是死死抱着一些教条主义不放。作为21世纪的人,必须明白当今的社会科技产生的破坏力是非常巨大的,带来的社会进步也是巨大的。未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保持一颗学习的心,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是非常关键的核心竞争力。这再次说明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我写这个并不是为了吹嘘,也不是为了博取眼球,而是希望能够对别人有所帮助,能够尽自己一份努力纠正有些错误观念的人。

 

工作很重要,虽然薪水不高,但这是大部分人现金流的主要来源,工作能力的提高,随着收入提高,我认为比股市带来的收益更重要,幸福感更强。投资和工作左右相互支撑,更安全,走得也更稳。

 

我知道,很多人都过得不容易。人生本苦,我也是从苦中而来,现在也在经历着人生的艰难,职业发展的曲折,希望未来越来越好。三分运气,七分努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