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股市的发展(中国股市的几个阶段和未来展望)

股市的第一阶段:

1990年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A股开始交易。

九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很多国有企业需要市场化改革。

那时候缺乏资金,外资也不多。很多企业没有钱来引进技术和设备,A股就成了探索的一条新路子。

通过向市场直接融资化解国有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

股市的第二阶段:

随着进入世贸组织后,外资和技术大规模进入中国之后,我们从资本稀缺慢慢转变成了资本过剩的阶段,股市也从帮助国有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变成了活跃资本市场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的工具了。

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开始先从无到有,然后从小做到大,最后从大做到强。

股市也不例外,所以这一时期政府对于股市最核心的KPI是做大规模。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的A股总市值只有4万亿人民币,截止2023年末A股总市值83万亿人民币,22年翻了21倍。这还是在A股目前低估的情况下。

如果按2021年末近100万亿算,那就是20年翻了25倍。

所以这个阶段我们会看到大量的企业上市。2001年仅有1000家,到2023年末已经超过5000家了。

既然任务是扩大规模,那么这阶段一定是卖方市场。交易所竞争都拉着企业上市,你这边3年后解除限售,那我这边2年,你这边再改1年,我这边上市当天就可以(转融通)。对很多企业筛选和规范也必然没那么严格。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最近2年暴露出非常多这方面的问题,这是想迅速做大必然会导致的结果。

就像很多人抱怨现在高房价的问题,其实就算现在知道这结果,如果倒回20年前重新再来一遍,其实结果也不会有太大区别。

但现在暴露出这些问题就是坏事吗?其实反倒是好事。这些问题也不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一直都存在。现在能集中暴露出来,自然就能集中开始解决。

这就到了新的阶段了。

股市的第三阶段:

我们现在正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现在体量已经做大了,下一阶段就是做强了。

为什么中国股市必须做强?

①蓄水池

我们这30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物价涨幅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期,不仅仅是我们有粮棉油等等储备制度、国家宏观政策调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天量的资金有去处——过去20年主要都进了房地产。

房地产吸纳了大量的资金,所以热钱没有大量流入日常基础消费领域。

而今天,房地产这个蓄水池明眼人都看出来已经到了蓄水上限了。那么下一次再来洪水的话水得往哪分洪呢?如果不分洪,热钱流入柴米油盐等领域那是不可能接受的了。

之前股市的体量太小,远远达不到分洪的标准。所以股市的第二阶段一直在扩大规模,来作为未来承接资金的池子。

②社保基金

明眼人也都看出未来社保资金的缺口会越来越大,那么出路在哪呢?

看看其他国家经验就知道了——股市。

股市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满足社保资金增值的需求,所以股市必须做起来,这不是多赚点钱和少赚点钱的问题,这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问题。

类似美国401K计划未来也必然会推出。

这里说点题外话:

【虽说我们国家老龄化是必然趋势,但因为老龄化所以医疗这个赛道就一定好吗?我不这么看。

由于我们国家是基于全体人民利益最大化的,所以老龄化的医疗开支的主要承担者其实就是社保资金。

说白了就是:医疗机构多赚的利润其实就是社保金的缺口。

所以才会有集采,社保缺口越大就会出越多限制医疗机构利润的方法。

这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有的,不要简单类比。

所以我们医疗机构利润是不可能像西方企业那么暴利的(除非不在社保目录里面的,如医美之类)。

再加上医疗行业本就是信息差极大门槛极高的行业,投资难度远比其他行业大得多。】

 

所以进入第三阶段,股市目标就是从做大转到做强,这就开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了,之前那些有损投资者,让上市公司钻漏洞的政策都会补上。

所以官方最近经常说要让投资者有获得感,让股民赚到钱。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市场。

未来社保资金和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只会越来越大。

目标方向有了不代表能马上立竿见影,没立竿见影就说被骗也为时尚早。

饭是一口口吃,路也是一步步走的。

肯定有很多人会喷,现在股市都过街老鼠了,没戏。

可我就这样,不喜欢锦上添花搞些放屁添风的事情。

乐观的时候反而不想写关于股市的文章,悲观的时候很愿意多写写。我本能的偏向于相信高峰时的悲观和低谷时的乐观。

否极泰来是永恒的真理,低谷时问题的集中爆发,大概率就是新周期的开始。

“这次不一样”,回头看都一样,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