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连续加息,造成了人民币贬值15%左右,同时也造成了欧元、日元的贬值,无论美联储到底是不是阴谋,但是美联储的加息的确是拉高了美国社会的融资成本,也拉高了投机的融资成本,由于美国是一个主要依靠消费的国家,尤其是依靠金融和地产的国家,所以美国的融资成本的确提高了不少。2024年为什么美国不着急降息?因为美国大部分民众保持了疫情期间的储蓄,目前高额的借款成本还没有影响到消费,尤其是贷款消费。
美元的升值,带动了世界主要的生产制造中心,包括中国、德国、日本的货币汇率下降,资本的流出,从而显著降低了美国货物进口的成本。
实际这样子的过程,非常像一个公司正在重组的过程,以前的过程是美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建厂,并出口到全世界,然后将利润汇回美国,从而保持美国的金融经常帐巨额顺差;同时美国也向德国、日本、中国等国家进口产品,但是产生了大量的贸易逆差,只不过日积月累,美国逆差过大(主要表现为美国国债急剧攀升)。现在的重整,就是通过加息开关打开美元升值的过程,从而让金融经常账顺差更加巨大,而降低货物的贸易逆差。
当然打爆他国的资产,从而廉价的获取资产,将更能填补国债的巨大窟窿,这只是打草搂兔子!
2、但是这中间最大的意外并不是中国的出现,而是出现了世界公民这种新的阶层!在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一批商业精英、文化精英等等,这类人拥有独特的技能或者影响力,从而获取到了足够多的财富,但是他们不想受限于任何国家,同时又想获得资产的足够安全,也不想自己的财富大白于天下。
于是出现了苹果公司在爱尔兰的避税,有英属维京半岛这种天然的离岸公司,有华人地区的新加坡等等,一大堆富人住在这里,同时这些地区有对应着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免签护照,方便他们全球工作;而他们的子女规划向往的是世界顶级学府,比如哈佛、耶鲁等等,学成后也是为了成为世界公民的;同时这些地方享受着足够好的气候条件。
财富不再回到美国,除非美国有利可图!
3、现在美国通过高息揽储,的确吸引了大量的世界游资,这堆游资就有很多世界公民的财富,而美国又通过G7国家内部的货币互换,也就是说G7内部是不可能缺乏流动性,不可能出现资产被打爆的情况。
这里才是欧美股市迭出新高的根本原因,因为新工业革命还没有产生,尤其在欧美这种以消费为主的社会,没有出现革命性的产品,美国高息揽储来的资金根本就没有办法进入实体创造大量的新就业和新财富,所以欧美打着安全的借口,一方面打压中国的产业升级,防止新产能把自己从高端产业挤下去,另外一方面就是,不再进口中国的产品,在自己国家新建产能。
本质来说,这是一种重复的投资,但是对于一个国家内部却是必须的,因为对于美国这种国家,只有通过投资实体产出东西才能带动红脖子的就业,这就是美国最近就业率好的原因;类似的,中国必须搞基建,因为没有基建就没有农民工的就业。
4、现在的关键是美国高息揽储的巨额资金已经不是内部的实体能够承受,也不是世界公民最爱的资产,他们喜欢的是那种短平快的、回报高的、容易变现的资产,所以债券和股票才是他们的最爱。这就是欧美股市迭出新高的关键,他们越迭出新高,越代表世界流动性资金找不到实体投资,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
那么巴菲特买入日本五大商社超过9%是为什么?首先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巴菲特买入其他公司的股票,很多时候持股时间的中位数大概就是一年左右,实际持有超过3年的股票极少,其基金对于比亚迪的持股超过14年已经能进入前十了。而巴菲特买入日本五大商社的时间大概在2020年3月,到2023年6月披露持股达到9%,并预计不会超过9.9%,目前已经赚了大概80亿美元。
可以这么说,日本股市预计还会创新高,同样的德国、英国、法国股市都会,但是能够持续多久真的不知道,欧美到底能不能在中国之外构筑一个新的更低成本的产业链是个未知数,中国能不能冲进高端阵营也是个未知数,这种脱钩断链持续对于双方都是豪赌,出结果之前美国的通胀很难降低,中国的通缩很难起来。
5、对于微观而言,中国的个体只能重复当年日本的经济路线,就是趁着人口还年轻赶快刺激,同时要将低端产业布置到第三世界,同时将利润汇回中国,尤其是国企提供资源+民企抢市场的模式带出去,我国民企前出第三世界,资产的安全性、资源的稳定性、汇率的风险都是最大的不确定,但是这是国企最大的优势,灵活应对、效率优先是民企的优势。
日本是五大商社带着一堆日本个体前出巴西、阿根廷、东南亚到处赚钱,中国值得学习!当年德国东西合并,在西部存在很大的基建空间,同时有很大的劳动力供给,但是德国通过欧盟将市场打开,并在奥地利、捷克等国家布置上下游产业,一样获得了不错的增长。我国西部拥有很大的基建空间,比如云南旅游很发达,但是道路依然很差,很多人不知道海南是被列入西部大开发的,道路、市政依然不充足,同时我们拥有东南亚、中亚、中东巨量的增长空间,只要措施得当一样可以获得巨额的增长,并不是非欧美不可,尤其中国现在是一个向上生长的过程,新增的中高端产业的产品未必可靠,必然需要一个出得起价格但是又买不起欧美价格那种产品的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