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不平静的2023年,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可能是近十年来最难忘的一年,在投资收益上,很多人都体会到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巨大反差。
整体来看,2023年投资收益情况难言可观,从楼市到股市,从第三方财富到信托,从公募基金到私募基金,让投资者的资产“肉眼可见”地缩水。同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明显降低了,主打一个“稳”字。
那么,对于过去的一年,投资者都有哪些感触?收益如何?有哪些变化?对于新的一年,投资者都有哪些期待?为此,《金融博览·财富》杂志联合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对全国七大区域的5000名金融投资者进行了深度的在线调查。
仅3成多受访者对2023年的投资表示“满意”
当问及受访者“对2023年自己的投资行为满意吗”,调查数据显示,表示“满意”的受访者仅占35.1%。除此之外,选择“不满意”“一般”“不好说”的人分别占了24.3%、37.2%和3.4%。
更进一步,从最近五年的数据来看,受访者在2023年的满意度仅高于2020年。从不同受访者群体来看,对成绩单最满意的是“75后”和月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群体,他们的满意度分别达到了44.4%和52.2%。
另外,在2023年投资理财的主要目标上,受访者普遍降低了自己的预期。调查数据显示,“提高生活质量”“储蓄保值”和“合理安排资金”排在前三位,占比分别为48.3%、44.5%和43.7%。除此之外,选择“资产实现增值”“通过理财获得满足感”和“活下去”的受访者也分别达到42.5%、28.5%和19.2%(见图1)。
结合投资满意度较高的“75后”受访者的情况,他们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资产实现增值”(46%)和“合理安排资金”(43.4%);而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受访者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储蓄保值”(61.7%)和“合理安排资金”(41.7%)。这部分投资满意度较高的受访者在2023年均降低了投资预期。
2023年理财感悟:稳健很重要,理财市场赚钱太难
与2020-2022年相比,2023年,在人们普遍关注稳健理财的导向下,受访者对于资金的配置操作也有一定的变化。调查数据显示,“增加投资”的受访者占比达40.2%,其中,选择“比较大,整体增加了一些投资”的人占31.7%,选择“很大,大幅增加了投资”的人占8.5%。与此同时,“保持不变”的比例为29%,“整体减少”的比例为30.8%。
整体来看,选择“大幅减少”的受访者比例要高于选择“大幅增加”的人群。从细分人群来看,“增加投资”的人群呈现出“随着月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受访者群体占比最高。
另外,与2020-2022年相比,2023年人们在投资理财上的感悟最深的是“稳健的重要性”,占比为51.6%;然后是“理财市场赚钱挺难”,占比40.7%;第三位的是“保障的重要性”,占比40.1%(见图2)。更进一步分析,选择赚钱挺难的群体主要是月收入在1万-2万元的受访者,占比达45.1%。月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受访者则对“稳健的重要性”感触最深。
另外,从受访者2023年投资标的变化来看,排名前五位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基金”“支付宝等‘宝宝’类理财产品”“股票”和“保险”,占比分别为40%、39.1%、33.6%、29.9%、23.7%。其中,“银行理财产品”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月收入5000-10000元的受访者中,“基金”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人群中,“支付宝等‘宝宝’类理财产品”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人群中,“股票”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月收入1万-2万元的受访者中。
究其原因,2023年银行理财逐渐走出了2022年“破净潮”的阴霾,下半年理财公司积极自救,通过调降费率等措施,使走势逐渐向好。基金则由于受到A股市场波动较大的影响,股票型基金2023年的整体收益表现欠佳,仅有少数基金取得正收益。
“股票”“基金”成2023年受访者亏损的主要标的
当问及受访者“2023年投资收益情况”时,调查数据显示,“盈利5%以内”和“盈利5%-10%”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33.6%和22.5%,然后是“亏损5%以内”和“亏损5%-10%”的受访者也分别占比12.5%和10.1%。
更进一步,在盈利的主要标的上,排名前三位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支付宝等‘宝宝’类理财产品”“第三方理财产品”,占比分别为39.8%、32.7%和32.2%。对比来看,在亏损的主要标的上,“股票”和“基金”排在前两位,占比分别为34.1%和33.9%,遥遥领先其他标的(见图3)。
其实,经历过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破净潮”后,投资者赎回现象增多,客户的风险偏好也呈现下降趋势,因此,2023年银行在“稳净值”方面下足了功夫,在新发产品中,固收类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风险程度”“预期收益”为受访者投资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当问及受访者“投资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时,调查数据显示,“风险程度”和“预期收益”排在前两位,占比分别为36.5%和23.0%。除此之外,选择“相关服务的质量”“过去对该产品的经验”“投资期限”和“投资门槛”的受访者比例也分别达到17.4%、17.0%、4.4%和1.7%(见图4)。
从不同年龄段来看,“风险程度”均排在第一位;对于排在第二位的主要因素,“85后”“90后”选择了“预期收益”,“75后”“80后”比较青睐“相关服务的质量”,“70后”则选择了“过去对该产品的经验”。
2024投资市场走向:房产仍不被看好,投资或低迷
对于2024年房地产市场走向的判断,59.9%的受访者表示“在人们信心不足、预期减弱的背景下,不太看好房产投资”,21.6%的人表示“长期来看,继续看好房产投资”,也有18.5%的人选择了“不好说”。
其实,展望2024年,随着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加速构建以及供需两侧政策的持续优化,房地产市场或将进一步稳定发展。
另外,对于2024年投资理财市场的走向,调查数据显示,40.9%的受访者认为“低利率趋势下,较高收益将变得越来越难,可能会减少投资”,30.6%的人表示“在风险意识逐步提升下,稳健型投资理财将越来越受欢迎,看好未来的理财市场”,也有17.4%的人认为“虽然国内外形势复杂,理财市场短期不会有大的改变,将保持现在的投资理财节奏”。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迎来复苏的确定性较强,叠加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投资者情绪有望得到提振。
综合来看,2023年已经过去,不管投资收益如何,都已翻篇。展望2024年,在相关政策的助力下,投资信心将逐步恢复。对投资者来说,在投资理财市场上,需要对风险有充分的认知与控制,并寻找最优策略,理性而不盲目地投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不错的回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