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员工贷款上千万养公司 央视调查(员工却很久没拿到工资!)

近日,河南郑州育人教育集团让员工提供贷款支持公司事件引发热议,记者赶赴郑州展开调查。

央视财经视频专栏《经济信息联播》

近日,正准备报考某项考试的李女士突然发现自己的信用记录有不良记录,无法报名。疑惑之下,她到银行查询,发现自己为单位办理的贷款有问题。

 

2018年,刚刚毕业的李女士来到郑州育人教育集团旗下的一所学校任教。在他任职的第三年,学校领导鼓励员工,包括李女士,以自己的名义向该组织借钱。

李女士同意贷款后不久,银行几名人员就随团直接来到学校,为李女士、员工等学校约20名学生办理了贷款手续。

 

目前,李女士一年期贷款已逾期两年,而曾多次承诺帮助李女士背负逾期债务的集团相关公司人员却置若罔闻。

李女士的情况在郑州育人教育集团并不是个例。向该集团借了15万元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员工帮该集团借了钱,并转给了该集团。该集团每月向员工支付利息,并要求员工偿还利息。他承诺不仅会按时偿还本金,还会每月给员工额外的一部分利息,作为对员工的奖励。然而,事情的方向已经发生了变化。

 

张女士(化名):2021年11月,集团下发通知,要求我们自己付利息,先付一个季度的利息,然后付下一个季度的利息,整整7个月。那时,我已经很久没有领到一分钱工资了,每个月还要额外花1000元来还集团贷款的利息。到目前为止,我的15万元本金还没有还清一分钱。

帮助郑州育人教育集团申请每年12万元贷款的吴女士告诉记者,该集团第一次向她寻求贷款帮助时,要求的是装修贷款,而吴女士没有。他当时甚至拥有一栋房子。更令吴女士悲痛的是,当她的第一笔贷款到期时,原本承诺到期还款的集团却宣布情况发生了变化。

 

吴女士(化名):集团负责人开会说,如果2019年贷款到期不续签的话,我们2019年这部分贷款就拿不到了。我们很担心,有别无选择,只能这么做。

 

也是在被迫续贷时,包括吴女士在内的员工才发现,长期拖欠贷款的集团已经无力偿还贷款。

吴女士(化名):财务部给我转了12万元,让我退回。第二天我又借了,借了又转让给另一个老师,马上还清,借了又转让给另一个老师。

 

郑州育人教育集团财务发布的统计表显示,2021年1月,该集团共有181人获得贷款,共计2602万元。目前,员工在郑州育人教育集团的部分贷款已逾期且信用报告已损坏,且员工的部分贷款即将到期。

郑州育人教育集团:

我们涉及金额超过1000万元,力争10月底还款

央视财经视频专栏《经济信息联播》

此次事件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银行亲自前往员工所在的学校,为员工办理集体贷款手续。银行在这件事上扮演什么角色?

 

记者来到郑州农商银行金水支行,会见了郑州育人教育集团负责员工信贷业务的会计经理和另一名银行官员。据记者了解,在申请贷款时,学校的员工并不知道他们的客户经理是谁,而且很多员工从未见过他们的客户经理。当业务经理听到对其业务合规性的质疑时,他先是说员工记错了贷款,然后又表示审核贷款用途不关他的事。

当记者质疑银行没有对员工的贷款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时,另一位银行家人员则将所有责任归咎于员工的贷款,并不认为自己的业务流程存在问题。

记者再次来到位于金水区商业外环路的郑州农商银行总部。人员工作人员明确告知记者,已经成立调查组调查贷款事件。

 

据其介绍,郑州育人教育集团成立于2015年,业务范围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目前,集团拥有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1条,涉案金额约6926万元;限制高消费相关信息23条,涉案金额约7629万元。当记者抵达郑州市金水区郑州育人教育集团办公区时,无人接听门禁上标注的联系电话。随后,记者多次尝试致电该组织负责人刘亚民。

 

在得知记者的身份后,刘亚敏拒绝接受短信采访,称自己已经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过。记者找到了刘亚民提到的媒体报道。其中,刘亚民表示,员工集团使用的贷款大致在1000万元以上,他将争取在10月底前还清全部资金。

法律人士告诉记者,我国相关金融法规和金融管理制度对金融机构信贷交易有规范的操作要求,对借款人的资信也有明确具体的标准。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伟:公司怂恿、诱导员工利用其身份和信用向银行申请贷款,实际上是公司用来获取变相融资的。其目的明显违反法律法规。企业在授信过程中提供虚假担保材料的,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诈骗授信刑事犯罪,主要责任人可能会受到刑事处罚。如果银行和企业之间进行利息交换和转移,就可能发生非法借贷。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非法提供贷款的刑事犯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