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横店影视股票前景怎样(当扩张遇到行业毛利下降)

横店影视2017年9月上市,至今走过了两个年头。两年来公司累计盈利9亿,累计分红2亿,从这点来讲,公司还是讲了点良心的。然而,最新的收盘价15.26元,而发行价则为15.45元,两年来除了现金分红,没有配股和增发,也就是说扣除现金分红因素,股价不仅没涨,反破了发行价。

究其原因,我认为就横店影视的股价来说是能够反映基本面的,换句话来说,我们通过简单财务分析来看看横店影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一、问题:增收不增利

 

从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绝对量来看,从2015至2018年,营业收入有增长,但增长缓慢,四年时间仅仅增长24%,而净利润更惨,2016年达到巅峰以后随即走出下降趋势。而在这四年里,国内电影票房一片向好!

 

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内地电影市场和票房收入从2015年到2018年双双处于上升趋势,从2015年到2018年内地电影票房收入差不多上涨了50%,观影人次上升了37%。

明显,从数据来看,横店影视在这一波竞争中已经先输一局。

二、公司概况:横店影视≠横店影视城

我常说一句话,了解过去才能把握未来。

谢晋,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导演,他曾经导过一部电影,叫《芙蓉镇》,那个时候斯琴高娃和姜文都还很年轻,《芙蓉镇》启蒙了一代人,一代人对人性的反思,也对群体性暴怒反思。谢晋还拍过一部电影——《鸦片战争》,拍摄于1996年,第二年香港回归,这部影片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颇具政治意味和象征意义,也是早期少有的大片。这部电影第一次在横店取景,横店也顺势建成了最早的影视基地,从拍摄《鸦战》的南粤一条街一直扩张到圆明园、故宫、秦王宫等。

现在横店系基本囊括了横店所有上市公司,而雏形正是横店影视城,依托于影视城对明星资源与影视资源集聚效应,以院线生意为主的横店影视应运而生。

公司官网

上市公司横店影视其实是横店集团控股影视文化众多板块中的一个,可能是横店影视城影响太大,我一度把影视城和上市公司横店影视混为一谈,不知道正在读此文的你是否也有这种感觉。

不同于影视城,横店影视的主营业务是电影放映,以电影院为依托,目前已经形成了电影放映、广告业务、卖品和院线发行几大业务格局。

 

其中电影放映分账收入占据绝对地位,传统的院线发行业务收入占比已经非常低,而这一块收入主要是靠加盟影院票房分账形成,对于电影放映行业来说,用高分账比例吸引影院加盟已经很多年了,而横店的各项收入占比说明资本联结型(自己投资)影院已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商业模式:不断扩张,但单位创收下降,继续赚钱貌似很难

我们之前在分析"中国电影"这家公司时说过,影片放映有点类似于收税式企业,只要有影片放映,就会产生票房分账收入,再减去影院建设和营运成本,就是利润了。

经营战略上,横店影视采取市场下沉策略,重点布局二线城市,提前布局三四五线城市。一般来说,一个公司业务收入质量好不好,有无成长性,一看市场有没有扩大,是否有人买,二看毛利率是否维持稳定或有增长,也就是是否卖的起价。

2018年以前行业基本上是靠新增电影院和银幕来增加收入。

净利润下滑的背后是毛利率下降,2016年到2018年电影放映毛利率分别为10.01%、4.66%和-2.11%。而毛利率下降的背后一方面是单银幕票房收入下降,另一方面则是新增银幕侵蚀营业成本。

 

2018年公司新增银幕(自营)数量15.6%,新增影院数量(资本联结型)18.7%。单银幕产出下降和自建影院数量增加无疑已经拖累毛利率的提升,而毛利率较高的爆米花(卖品收入)和广告收入占比依旧极低。

单银幕票房下降可以说是行业的问题,但继续扩大银幕数量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主旋律,据报道美国2016年底每块银幕对应人数为8000人,而至今中国美国银幕对应人数仍超过2万人。市场,还是要占领的。横店,确乎陷入两难境地。

总结一下:横店影视曾经背靠横店影视城取得了很好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但上游资源的缺失仍然是上市公司横店影视的一块短板,短期之内要想提高盈利,要么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影院的占座率以此来提高毛利率,要么增加毛利率高的业务板块收入占比,提高综合利润。这两者无论做到哪一样都很难,但是在大家都追求集约化发展的今天,万达和中影系影院几乎已经占据市场的一半,先失一局的横店影视,又不得不走的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