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稀土股票前景(2024稀土行业中期策略)

稀土价格复盘:需求为锚,供给增速决定价格弹性

2020-2023年稀土需求核心驱动来自于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速锚定价格方向,而供给增速决定阶段性的价格弹性。2020年以来稀土价格经历大幅波动,氧化错钕、氧化铽商品价格最大涨幅分别在295%、327%,,稀土板块龙头股票北方稀土、中国稀土(原五矿稀土)最大涨幅分别达到451%、336%。复盘这一阶段商品及股票价格表现来看,由于近年磁材为稀土下游需求的核心增长来源,磁材的增速最大需求新能源汽车产量的表现成为稀土需求端的锚点,终端需求的增速与价格表现呈现明显一致性。而在需求锚定的情况下,供给端约束决定阶段性的价格弹性。

2020-2021年:供给增速持稳,需求爆发大幅推涨价格。2020年国内轻稀土矿配额增速仅7%(中重稀土配额稳定),2021年增速升至23%,2019-2021年复合增速也仅有15%左右,但三年间新能源汽车终端复合增速达到72%。需求端爆发与供给端的刚性形成巨大矛盾,也促成了2020-2021年稀土价格的大幅上涨。2020H1受疫情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下滑较严重,但由于供给端增速收缩,叠加国内外呵护政策支持,稀土价格逐步企稳反弹;2020年7月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转正且逐月上行,稀土价格及股价持续大涨:2021年3至5月,国内第一批稀土配额增速27%,超出市场预期,稀土价格下跌幅度较大;2021年6月开始,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速继续爆发,稀土价格大幅提振7-9月稀土板块股票迎来主升浪,氧化错钕/氧化铽价格持续涨至2022年2月。

2022-2024年:国内配额大增,需求增速放缓,价格大幅下行。2022年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创下高点202%,此后增速逐步下滑,而供给端仍在加速释放,2022/2023年国内轻稀土矿端配额增速分别达到28%/21%,实际增量分别在4.2/4.5万吨。需求增速下滑,叠加供给的加速释放导致价格大幅回调。2022年3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有所下滑,但由于整体增速绝对值仍较快,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稀土价格高位运行,整体跌幅不大;但2023年3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下滑至30%以下,整体增速较22年下台阶,叠加供给配额仍在释放,稀土价格大幅下行,至2023年底氧化镨钕/氧化铽价格分别跌至42.25/737万元/吨,较高点跌幅分别达到80%/68%。

供给端:国内整合&海外放量缓慢,供给刚性强化

中国为稀土供给核心国,中重稀土资源优势更为突出。据美国USGS数据,2023年全球稀土资源总储量约1.1亿吨,中国储量4400万吨,占比约40%,其次为越南、巴西、俄罗斯,占比分别为20%、19.1%、9.1%。而全球范围内中重稀土资源分布更为集中,中国占比约80%。从产量来看,据USGS统计,2023年全球稀土产量约35万吨REO,中国产量约24万吨,占比69%。

国内稀土产业已经进入供需有序的发展阶段。2009年以来国内稀土价格经历了三轮较大的价格波动,也对应着稀土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1)2011年以前,稀土资源大量无序开采,价格长期低迷,但2011年2月开始的首次收储推动价格暴涨;(2)2012-2019年:国内经历漫长的稀土产业供给治理阶段,如收储政策、打击黑稀土等,但此阶段需求波动不明显,稀土价格涨跌主要由供给端变动引起;(3)2020年以来:随着稀土供给治理成效显现,稀土产业进入供需有序的发展阶段,2020-2021年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领域需求爆发,推动价格大幅上涨,但2022年以来,受疫情、美联储大幅加息影响,需求端下滑导致稀土价格大幅下跌。

国内稀土资源整合持续推进,供给集中度提高。2011年第一轮开始第一轮资源整合,构建“5+1”的南北稀土格局,至2015年底北方稀土、南方稀土、中铝公司、厦门钨业、中国钨矿、广东稀土六大稀土集团基本整合完毕。2021年开始第二轮行业整合,12月南方稀土、中国中稀、五矿稀土合并重组为中国稀土集团,六大稀土集团减少为四家,供给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22年开始,中国稀土集团加速进行上游资源整合,先后收购江华稀土矿,控股四川江铜稀土,与厦门钨业进行战略合作、入主广晟有色等,2023年中国稀土集团和北方稀土合计的开采指标占比高达98%,2024年第一批指标两大集团已占据全部开采份额,供给格局进一步优化。从稀土配额数量来看,中重稀土指标约束持续,供给刚性更强。从近五年的稀土指标来看,轻稀土数量从2019年的112850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220850吨,5年间增幅达96%,接近翻倍。而中重稀土指标均维持在19150吨,指标约束性更强。

海外整体稀土资源禀赋不差,但整体产业链不完备。从储量/产量分布看,2023年除中国外的海外国家稀土储量合计约6600万吨,越南、巴西、俄罗斯分别拥有2200万吨、2100万吨和1000万吨的稀土储量,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地亦蕴含着丰富的稀土资源(另外缅甸、马达加斯加等国由于政治局势和资源禀赋复杂无法统计)。但总体来看,海外60%的稀土储量却仅贡献了30%左右的产量,可见实际开发程度较低。从产业链覆盖来看,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有稀土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美国、澳大利亚、缅甸、越南等国家仅具备部分环节的生产和商业开发能力。

2023年以来各国政府对稀土供应链重视程度提高,保障措施频出。中国作为唯一拥有稀土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目前主导全球稀土产业链话语权。近年来随着国际竞争加剧,稀土作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关键材料,其战略地位愈发得到钟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对、稀土产业链重视程度显著提高,纷纷出台措施、法案来保障自身的稀土供应。

需求端:新老动力共振,长期需求持续抬升

全球稀土消费量35%来自稀土永磁材料,约占91%的消费价值。稀土永磁材料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电子工业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在全球稀土消费量中占比最高,为35%;催化材料主要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等领域,消费占比约26%;其余主要消费领域有电池合金、陶瓷/颜料/釉料、玻璃抛光粉和添加剂、荧光粉及其他。

稀土永磁下游需求不断演变,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最大应用领域。作为当前稀土永磁的主要技术路线,钕铁硼永磁体随着产品技术进步、性能提升以及下游能效标准提升不断向更多领域渗透。2020年,风力发电机为全球高性能钕铁硼最大应用终端,占比达19.8%,新能源汽车占比约15.0%;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高,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应用占比将达到29.1%,成为全球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最大应用领域。另外,机器人、工业电机等在政策拉动下需求亦有望快速增长。

稀土永磁电机相对于感应电机等传统电机节能效果明显,具备显著经济效益。据IEA报告,工业领域在全球电力消费结构中电力占比最大(42%),因此工业用电领域节能得到政策大力支持,根据《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截至2020年底,中国电机保有量约29.5亿千瓦,未来存量换新提供的需求空间广阔。电机分为励磁电机和永磁电机,其中稀土永磁电机节能优势明显,能够降低电耗15%以上。交流电机由于感应电流相位与转子线圈电流相位的差异导致一定功率损耗,且介电材料的损耗也相对较大,因此整体效率较低、发热较多;稀土永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度高、损耗小及效率高等特点,根据文献《浅谈稀土永磁电机在热电厂的应用》,以110kw循环水泵为例,稀土永磁节电率约8.21%,具备明显经济效益。

政策鼓励高效工业电机转换将加速钕铁硼电机渗透,预计到2026年我国工业电机能效升级对高性能钕铁硼磁材需求增长至1.4万吨,2023-2026年复合增速达31%。201年底工信部发布《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要求到2023年我国在役电机中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20%以上。2020-2021年国内每年新增工业电机量约为300GW,假设此后每年增量5%,2023-2026年当年新增电机中高效电机占比30%/35%40%/45%(每年提升5pct),根据上述假设可以计算得到2024-2026年高效节能电机增量为122/146/172GW。按照其中稀土永滋电机占比分别在32%/35%/38%/41%,以及每G1稀土永磁电机对应钕铁硼需求量200吨计算,到2026年我国由电机能效提升带来的高性能钕铁硼需求量将达到1.4万吨,2023-2026年CAGR约为3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