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蓝帆医疗股票前景分析(千亿市值的跨国大公司之蓝帆医疗)

寻找有希望成为千亿市值的跨国大公司之蓝帆医疗

 

(经过这几年的研究,我发现在股市里赚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一家有巨大成长潜力的小公司然后买入并持有直到它成长为世界级的大公司。在当前的股市里,这样的公司凤毛麟角但确实有,找到它们并抓住它们就是我未来的主要工作。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寻找成果,但我个人水平很有限,而且我的一切分析都建立在公开信息之上,这些信息的来源肯定是合法的但其准确性和及时性我确实无法掌控,毕竟如今的现实就是上市公司的公告都不一定保真,因此我的所有分析均不构成任何建议,仅供参考!毕竟,投资是每个投资者自己的事儿。任何时候都应该牢记: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蓝帆医疗是一家总部位于淄博的医疗器械公司,它的主营业务部门包括心脑血管事业部、防护事业部、护理事业部和外科事业部四大事业部,业务涵盖冠脉、瓣膜、健康防护手套、急救包、神经介入、外周介入和微创外科七大赛道,当前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医用手套、心脑血管医疗器械和急救包。2020年,蓝帆医疗市值一度达到近400亿,股价达到38块钱,但随后一路下跌至目前的股价不到7元,市值不到70亿。当前,蓝帆医疗的业绩亏损,股价走势处于明显的下降通道,但我却非常看好它的未来发展前景。我相信,蓝帆医疗未来一定能走出困境再创辉煌,300多亿的市值和38块的股价绝对不是蓝帆的天花板。假以时日,千亿蓝帆不是梦!

蓝帆的神经介入、外周介入和微创外科都是和其他公司合作的而且专业性太强(蓝帆投资的项目有:蓝帆外科27.7%、蓝帆神经介入48%、蓝帆外周介入48%、同心医疗5.48%等),前景虽好但目前占比较少暂时就不分析了。我们主要分析她的三大收入板块:

1、手套业务:目前仍然是蓝帆收入占比最高的板块,产能500亿只,丁腈、PVC各半,另有少量乳胶、等产品。其中,PVC手套出口份额是国内第一,丁腈手套是国内第二。单就手套产能而言,蓝帆和行业龙头英科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但蓝帆在世界手套行业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并不比英科差多少。而且,蓝帆的产能基本稳定下来,未来扩产的概率不大,不会和英科发生明显的价格战。

蓝帆的手套业务在2020年和2021年大赚,2022年和2023年则亏损。赚和亏都是因为疫情,疫情开始时手套价格暴涨大家都赚钱并拼命扩产,结果造成产能过剩大家都赔钱。手套属于周期行业,本来就有亏有赚,疫情使这个波动变得更大周期变得更长。疫情前,手套行业的老大是马来西亚。疫情后,中国企业凭借迅速扩大的产能和低廉的成本快速崛起,目前已经是手套行业的世界老大了。

个人觉得马来西亚的手套业务很可能会被淘汰,主要原因是中国企业的技术更先进成本更低。马来西亚的分析师去年提到过一个数据,马来西亚的手套生产企业因为手套价格低于成本目前的开工率只有不到三成,而我国企业的开工率普遍在九成以上。蓝帆说它们的产品去年四季度已经开始盈利,而且国际市场手套价格也开始回升。蓝帆管理层在与投资者交流时介绍:公司手套生产成本显著低于原手套生产大国马来西亚,目前马来西亚手套厂因成本原因开工率只有20%多,国际手套出口市场向中国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公司产品未来有提价空间。

手套正常年景的毛利率在20%左右,经过去年和前年超长弱周期调整后今年大概率会开始强周期,这必然会明显改善蓝帆的盈利状况。当前蓝帆的手套产能比2020年时翻了不止一倍而且成本进一步下降,这个板块的营收和盈利是有保障的。当然,蓝帆的手套业务目前没有太大的想象空间,但只要能够稳定盈利就已经足够支撑蓝帆目前的总市值了。

2、急救包业务:蓝帆的急救包业务虽然收入占比不大,但营收和净利润都在快速增长,毛利率也在快速提升。2022 年蓝帆1000万套的产能已经是世界第二,2023年新增1000万套产能后的数据还没有但大概率会是第一。公司产能扩张正好赶上国产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产品供不应求,出口的新能源车要求标配急救包。过去,公司急救包主要靠出口和供应特斯拉,如今国内新能源车出口的配置需求也很大,这对提升公司急救包的盈利能力很有帮助。除了车用急救包,公司的社会和家用急救包的市场也很值的期待。这一块业务比较简单,未来的成长空间非常明确也非常大。

3、心脑血管业务:这是蓝帆现在特别引以为豪的板块,也是过去两年让蓝帆最痛苦的板块。2022年全国冠脉支架销量180多万,公司在全球的销量是80多万条。当初收购新加坡柏盛和瑞士NVT后就赶上疫情和集采,收入断崖式下降,企业也由盈利转为亏损还计提了30多亿的减值。这些都给蓝帆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股价持续下跌,对蓝帆管理层内部操作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但从公开数据来看,蓝帆心脑血管业务已经实现反转,未来业绩将实现高速增长。

收购柏盛的时候,蓝帆只有九个产品,其中国内只有一款,现在通过近六年、20亿的研发已经新获得了13款新产品,还有55款新产品在研发中,其中包括一些具有颠覆性的产品,有可能彻底消灭心梗。现在,蓝帆已经基本消除了集采对公司毛利率的影响。集采后,公司心脑的毛利率由85%下降到了30%,如今借助集采价格的回升特别是标外产品销量的增加已经恢复到62%。今年一季度,蓝帆新产品的营收占比有2020年的3%提升到45%,主要增长来源于国内Biofreedom和DCB、海外Biofreedom Ultra的放量。更可喜的是,蓝帆新产品的疗效远超竞争对手。

蓝帆董事长在与投资者交流时说:现在国际排名前三的企业的最新产品和蓝帆相比疗效差40%左右,用蓝帆的产品至少多活两年,而且一些并发症多的患者只能使用蓝帆的产品才能救命。而目前国内集采中标的产品只有蓝帆使用的是最新的雷帕霉素药物,其它的都是用的上一代产品。现在,蓝帆新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已启动新加坡基地和瑞士基地的产能扩建工程。目前,蓝帆集采已中标产品:全国两块支架,中标价分别为824、845元,比之前的报价涨了300块钱,报量27.8万条;京津冀19省普球四款产品,价格分别为399、409元;京津冀10省药球一款产品,价格5977元。其他省市 的集采也在积极申报。

Biofreedom是国内唯一一款获批的高出血风险适应症支架,已先后在美欧日获批。国内2022年上市后持续放量,今年一季度销售1.2万条,同比增长50%以上,价格6980元。

Biofreedom Ultra在海外50多个国家销售,也处于持续放量中,今年一季度销量1.4万条,同比增66%,价格未知。

新产品BA9药物是公司全球独家专利产品,亲脂性比雷帕霉素高十倍,给药周期由半年减少为28天。BA9药物球囊2022年12月上市,今年一季度已经销售1.5万条。最近又中标10省集采,中标价5977元,销量有望进一步大幅提升。该药物每克8000美金,过去由境外公司代工,蓝帆已在建厂准备自产。

Allegra TAVR主动脉瓣膜:蓝帆的高端创新产品,已在18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去年销量增长100%,今年新进入香港和印尼。这个东西比较贵但可以救命,最近在香港的两例手术收入是45万元。该产品的第二代已经在欧洲开展临床试验,第三代在中国启动上市前注册研究。

创新产品冠状动脉血管内碎石系统IVL:计划半年内完成临床入组,实际上50天就完成了,有望成为首批上市的冠状动脉血管内碎石系统,前景广阔。

心血管板块海外营收占比77%,其中欧元区占50%。受集采影响,新公司基本上不会进入这个板块了,这对早进入的公司构成利好。公司标内市场已经锁定了未来三年的销售,标外市场正在高速增长。

蓝帆进入心脑血管医疗器械这个行业较晚,这几年投入了20亿进行研发,2022年才开始有产出。再加上集采的影响,蓝帆的心脑血管业务持续亏损。但是,我觉得这一块业务2023年已经到底了,今年蓝帆的心脑血管业务将实现盈利,未来则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这也将极大的提升蓝帆的估值水平。蓝帆自己的公告信息显示:自2018年收购新加坡柏盛国际构建高值医用耗材板块以来,蓝帆医疗坚定不移投入创新研发,过去5年研发投入近20亿元,现已在瑞士、德国、新加坡、中国等国家设立研发中心,构建24小时研发机制,拥有全球专利600余项。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0余家分子公司,产品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少有的几个已完成系统化全球化布局的高值耗材医疗器械企业,实现了研发全球化、制造全球化、市场全球化、人才国际化。

此外,蓝帆还在积极投资消费医疗业务,主要是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借助研发优势开展起来的,最新产品就是蓝狙士。这款产品我在第一时间就买了,也送了一些给亲朋好友,大家的反应还不错,使用方便,特别适合上学上班和聚会,效果还有待观察。这个产品不便宜,后来推出的新产品价格更贵,网上的评价还可以,如果卖得好的话利润可观。

综合以上情况,我认为蓝帆已经走出手套产能过剩和心脑血管器械集采的影响,高值新产品的陆续上市和放量将极大改善蓝帆的业绩和市场形象,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从长远来看,蓝帆300多亿的市值和38块的股价绝对不是它的天花板。2023年,蓝帆董事长多次参加国家级的外事活动和商务活动,特别是随国家领导人出访南非和美国参加金砖国家峰会、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应邀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企业家大会等,这既说明了国家层面对该企业的认可也可以从中看到蓝帆不同一般的大格局。因此,我认为如果蓝帆能够坚持初心、创新发展,千亿蓝帆不是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