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一整年酝酿,“互联网的尽头”彻底爆发。
10月28日,全球社交巨头Facebook正式官宣改名为Meta,重申全面进军元宇宙的决心。
Meta的诞生,再次点燃人们对元宇宙的热情。数据显示,自从Facebook改名后,元宇宙在全球范围的搜索呈指数级暴涨。
在中国,A股元宇宙板块成为11月绝对主角;腾讯、网易等游戏巨头也承认具备开发元宇宙的能力;更荒诞的是,有人趁机卖课10天大赚160万,割了元宇宙第一批韭菜....
巨头角逐、全民追捧的元宇宙,是又一个泡沫还是人类终局?
壹
《三体》作者刘慈欣曾指出:人类的未来,要么走向星际文明,要么就是常年沉迷在VR虚拟世界中,如果人类在走向太空文明之前,就实现高度逼真的VR世界,这将是一场灾难。
星际文明靠的是更持续的能源,更先进的航天科技,也就是马斯克做的那些事,而虚拟世界就是指元宇宙。
元宇宙源自科幻小说《雪崩》,书中描述到:“只要带上耳机、目镜,找到一个终端,就能进入由计算机模拟的另一个三维现实。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中拥有自己的分身。”
也就是真人生活在虚拟世界,有人认为元宇宙是互联网的终极形态,更有人鼓吹它将超越当下最热的新能源革命。
再加上Meta、腾讯、网易、字节跳动等巨头的动作,一夜之间元宇宙就崛起为人类最后的希望。
其实不然,元宇宙虽有可能成为现实,但那是10—20年后才能考虑的事,当下的盛宴更多是一场浮躁的炒作。
为啥这么说?元宇宙核心是要打造一个完全媲美现实的虚拟世界,你可以在里面社交、办公、游戏,甚至去改变世界,弥补现实生活的不如意。
比如电影《头号玩家》里,所有人痴迷一款叫“绿洲”的游戏,在这个虚拟乐园,大家可以聚会、冒险、升级打怪,除了睡觉吃饭上厕所,你的一切都可以在绿洲完成。
这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补充,让用户在虚拟中改写惨淡的人生。
听上去很梦幻,但现在根本无法实现。美国游戏公司、元宇宙第一股“Roblox”招股书中写到“要成为元宇宙至少要满足8个关键特征:身份、朋友、沉浸感、随地、多元化、低延迟、经济系统和文明。”
沉浸感、低延迟说的就是元宇宙的底层硬件:毫无眩晕感的VR眼镜、算力提升数倍的芯片、最低延迟的网络通信。
这里汇聚了VR/AR设备、AI、芯片、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科技,相当于人类最顶尖技术的集大成者。
以当前人类的硬件水平,这些技术均为成熟,硬件之王苹果的VR眼睛还在研发中,AI还是婴儿期,区块链也停滞不前。
单个技术都没整明白,更别提把这些技术完美融合在一起。
而且最核心的VR设备,现阶段分辨率最高也就是个4K,远未达到人眼的清晰度,用久了还会造成设备发烫等问题,谈不上沉浸感。
就这么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就扯要超越新能源革命,未免有些浮躁?
所以凡是看到卖元宇宙课程,鼓吹人类未来就是元宇宙,再不学习元宇宙就要落伍的,还是长点心吧。你关注的是一夜暴富、人类未来,他关注的是你那29.9元的课程费,认真你就输了....
2018年区块链概念爆火,当时也是鼓吹的煞有其事,似乎人类未来就是区块链,再不学区块链就被抛弃之类的,如今看来不过是场鸡血...
现在区块链还没整明白,比它更高一级的元宇宙又吹上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当然,作为几十年后能与星际文明相提并论的形态,元宇宙到底是不是人类终局,中美等大国会不会跟随,值得长期关注。
贰
元宇宙和星际文明的PK,是虚拟和现实的对决,也是躺平和开拓的对决。
支持元宇宙的认为星际探索技术挑战太大,同时耗费巨大能源,最终不一定能实现;而在地球上搭建一个逼真的虚拟世界,似乎更为便捷。
相比马斯克那种一人之力挑战未来的冒险,资本当然愿意搞更省事的元宇宙。
所以2020年疫情爆发,线上生活催化人们对虚拟世界向往后,资本顺势起舞。
2021年3月,腾讯投资的“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将元宇宙概念写入招股书,彻底点燃市场热情。
7月,扎克伯克宣称“希望在未来5年,将Facebook打造为一家“元宇宙公司”。
8月,媒体报道称字节跳动将投入15亿美元(约96亿元)收购VR软硬件研发制造商“Pico”,正式布局元宇宙领域。
随着Facebook改名,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网易等巨头发出入场信号,未来元宇宙领域或将掀起一轮融资大潮,还是资本最喜欢的风口套路。
但你仔细看会发现,这些巨头基本都是互联网选手,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是人尽皆知的事,巨头们都有被颠覆的焦虑,急需讲述新的故事。
尤其是Facebook,它在全球社交领域的地位多次不保,去年被TikTok(抖音)打得节节败退。逼得扎克伯格一直在找新的故事,元宇宙就是其中一个。
从资本追逐的角度来看,元宇宙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短视频并无区别,不过是又一场抢夺用户时间、隐私的游戏罢了。上升到人类尽头的概念,无非是给炒作添把火。
从中美大国视野来看,元宇宙不一定符合发展所需。我们知道,欧美对垄断向来厌恶,苹果、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巨头这些年没少被罚款。
今年以来,中国也掀起对互联网反垄断浪潮,社交、电商、外卖、打车等巨头纷纷被点名。
各国的目的很简单,你可以膨胀,但不能无限攫取用户数据和隐私,这样加剧垄断和贫富差距。
元宇宙作为互联网终极形态,只会比现在更难监管。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美等国必定不会放纵Meta等公司无限膨胀。
同时要注意到,元宇宙的基础依然是芯片、存储器、通信这些硬件,中国现在的硬件水平大家也知道,上赶着继续让别人卡我们脖子,现实吗?
远期来看,元宇宙仍然值得警惕,比起让人类在虚拟世界躺平,那些把目光投向星辰大海的企业家科学家,才值得被我们称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