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以来,S市场利好频传,参与S交易的资金方越来越多。政策层面也在不断释放利好,越来越多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试点S份额转让。据执中ZERONE研究数据及21世纪经济报道显示,2022年,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交易金额已突破1000亿人民币大关,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3%。国内S基金市场,正走向成熟。
陕西等地设立首支S基金 破解退出难题等
2024年,大量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积极探索S基金运作模式,国资S基金呈现蓄势爆发趋势。当前,国内很多基金逐渐进入退出期,面临着如何实现资金高效循环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多地试水S基金,希望为缓解退出难题、寻求流动性带来解决方案。
4月,在陕西科创金融大会上,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主导设立的陕西省首支S基金发布。这支S基金总规模20亿元,专注于防范化解陕西私募股权市场流动性不足、退出困难等风险。
4月,安徽首支“S基金”落地——合肥市共创接力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完成注册设立。对于进一步畅通基金退出路径,完善省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投管退”全链条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月6日,成都科创接力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完成注册,这标志着四川首支“S基金”成立。该基金将聚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方向进行投资。
目前,随着国资参与度的提升,S交易市场越来越火热,实际成交也在逐步上升。业内知名资本董事表示,在北京、上海、浙江等股权投资比较发达的地区,都已经有了相应的股交所,S交易的配套流程也在逐渐成熟,让国资通过S交易退出变得更加方便和合规。
S交易主体多元化 主要投资新兴产业
随着市场对S交易的认可度上升,入局玩家逐渐增多,S市场交易主体日趋多元化。市场化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银行、保险和产业集团等,也逐步开始对S基金布局。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基金业务部资深人士表示,整个S市场发展迅猛,2022年S交易年化收益稳健而且具有优势,2023年很多新兴买方机构进入。
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及政府引导基金的整合,S交易的卖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具体而言,金融机构参与卖方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成为市场交易最主要的卖方主体。同时,随着政府引导基金的陆续整合以及大批基金进入退出期,政府引导基金的交易金额占比也在提升。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基金业务部总监表示,目前的买方大多还是跟随市场偏好投资新兴产业,实质上来说,比较市场化。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成交基金主要的投资赛道以硬科技(41%)为最核心的投资方向,泛消费/TMT(20%)、企业服务/软件/SaaS(20%)次之。可以看出,在赛道选择上,S交易关注的是存量市场,硬科技热点赛道覆盖更广。S交易重点关注退出的确定性,投资符合国家政策的“专精特新”领域,成为S基金更合理的选择。
S基金促进资金流通 赋能区域产业发展
为持续提高基金份额流动性,解决股权投资机构退出难和退出渠道单一难题,多城市地方区域深耕S基金。S基金将促进基金份额流通、加快基金投资回收,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到服务科创企业的“接力跑”中,实现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全周期支持。
上海浦东推动S基金,积极对接上海市属和区属国资及引导基金,推动国资份额转让;同时,通过S基金加强基金份额储备,形成培育科创产业的资本接力机制,更好促进金融与产业资本畅通循环。
安徽开展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正是为了拓宽退出渠道,S基金是这一试点的重要参与力量。专家表示,未来将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优先目标,积极对接各类合作伙伴,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根据不同投资标的,采取差异化投资策略,充分发挥合肥市共创接力创业投资基金对地方产业升级发展的推动作用,形成培育科创产业创新的资本接力机制。
多地区域创投正在发力S基金,持续推进扩募进程,募集规模呈上升态势。未来将进一步发挥S基金“已投底层明确、投资成本低、资金回流快”等优势,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股权投资退出提供多元支持,推动区域“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
当前,S基金在助力区域国资和基金实现份额有效退出方面已初显成效,在促进基金份额流通、加快基金投资回收的同时,吸引各类资本“接力式”服务科创企业。
宝利投资作为国内领先的专业化投资服务、投资咨询企业,将持续提供S基金领域的专业服务,赋能更多硬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以专业之力不断推进中国S基金市场蓬勃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