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银行产品直播(创新营销需合规先行)

近年来,直播带货成为多数大型零售企业的标配,也吸引了金融机构的目光,多家银行纷纷试水直播营销领域。直播带货虽然符合当下潮流,但银行业更应注意合规问题,倡导正确的投资理念和健康的消费观。

 

多种渠道获客,直播成效待检验

今年6月随着“618购物节”的到来,银行对个人信贷、信用卡等产品的直播推广也步入白热化阶段。交通银行信用卡、宁波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多家银行业机构的账号纷纷在直播平台推出低息、高额度个人信用类产品。

“新客10天免息”“优惠利率最低3.6%”“最高涨额至300万元”等宣传标语醒目打在直播间背景板上,伴随着直播间限时抢购的倒计时,营销氛围拉满。

流量时代,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很多行业品牌宣传或流量变现的新赛道。商业银行进行直播并不算新鲜事,银行搭上直播顺风车的苗头2020年初便开始了。随后,陆续有更多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机构加入直播。比如在支付宝的理财直播间,工行的直播“首秀”是面向中老年朋友科普理财防骗知识,1小时吸引超60万粉丝。又如山东潍坊农商行也把金融服务信息搬进直播间。

 

从账号开设情况来看,近两年来,视频号、抖音和快手等平台上,金融行业企业账号的开设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以抖音为例,《2022抖音财经内容生态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金融行业企业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5.5%,整体金融行业企业号去重粉丝数达1.1亿。从金融细分行业来看,企业号数量最多的就是银行业,占比高达33.9%。

直播的内容方面,根据各家金融机构官方微信号、视频号等观察和梳理发现,市场上各类金融机构所进行的直播,大致可以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类是金融论坛或大型活动的直播;第二类是结合市场趋势或热点事件进行分析或金融知识的投教宣讲;第三类是直接进行直播带货的,所涉及的产品不仅包括特色农产品、文旅项目等,还有信用卡开卡、个人贷款、理财、基金等金融产品。

直播“贷”货合规为先

从商业角度看,银行尝试直播间推销贷款无可厚非。近几年,受新冠疫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银行贷款业务受到明显冲击。尽管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回暖,消费者借贷意愿已有所上升,但总体上看,银行的钱的确没有原先那么好贷出去。从居民方面看,储蓄意愿依然较强。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0.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不得不加大力度推广信贷产品。

 

但应注意的是,金融产品有其特殊性,把贷款、信用卡产品当作普通商品进行促销“特卖”很可能引发宣传误导、非理性借贷、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同时,相比各类优惠信息通常以醒目大字提示,贷款的风险提醒、免责条款等往往被隐藏在聊天窗口、按钮栏之下,这些都不利于消费者的权益保障。因此金融直播营销的风险不容忽视。直播贷款的方式值得探索,但应将其纳入合规和消保体系内进行规范。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可以在监管指导下开展试点业务,审慎探索直播贷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