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一位浦发银行客户经理指责中银基金工作人员的截图在网络流传。从截图内容看,疑似该客户经理质疑该产品持续亏损,言辞犀利引起大量网友关注。
来源:网络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该基金于7月20日发布了2023年二季报。但从回报率来看,该基金业绩在同业内仍处于垫底水平。
针对上述情况,中新经纬于21日联系中银基金询问相关事宜,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Wind数据显示,中银顺泽回报一年持有成立于2021年1月12日。但作为偏债混合型基金,该基金2022年的回报率分别为-8.67%、-9.22%(A、C份额分开计算),在同类1099只基金中排名984、1005,几近垫底。面对这样的业绩,许多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不满,称当初就是考虑到风险因素,选择了这只低风险稳健产品,没想到还是亏成这样。
来源:东方财富股吧
“骂得太好了。这只基金业绩实在差,股基仓位没超过20%,我甚至觉得基金经理的水平不如散户。”有投资者表示,基金业绩差,银行渠道经理却要背锅甚至是挨打,难怪人家忍不下这口气。
中新经纬注意到,该基金原基金经理李建和刘腾于2023年5月16日卸任,由林炎滨和杨庆运两名新生代基金经理(担任投资经理年限不超过2年)接管。
公开信息显示,林炎滨曾任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信用经理,2016年加入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后,曾任固定收益研究员职位。直到2021年,首次担任基金经理职位。
而杨庆运则于2015年加入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投资顾问、投资经理。到了2021年12月,担任中银消费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
一边是心急如焚的投资者,另一边是惨淡的基金收益。投资者、基金公司与代销渠道之间的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基金的业绩表现成为调解三方矛盾的决定性因素。
7月20日,中银顺泽回报一年持有产品公布了2023年二季度报告。从业绩来看,2023年以来,中银顺泽回报一年持有A年度回报率0.32%,落后偏债混合型基金0.65个百分点;中银顺泽回报一年持有C产品回报率-0.01%,在同类1302只基金中排名935,仍处于下游水平。
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该基金持有的总份额为29.02亿,基金规模为26.29亿元,与基金成立时相比,基金份额减少了44.42亿份,资产规模减少了47.1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基金经理在二季报中提到了关于该基金未来的发展策略,称二季度债券市场各品种小幅上涨,基金业绩表现好于比较基准。策略上,将保持合适的久期和杠杆比例,积极参与波段投资机会,优化配置结构,重点配置中短期限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合理分配类属资产比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