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在几年前大多数银行都提出了“零售转型”的口号,但在一般的认知中,银行在零售领域的线上化运营能力,还是比不上大的互金平台。
但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的叠加,加快了银行数字化建设的步伐。
其中一大趋势便是搭建生态、构建开放平台。这里的生态既有金融生态,也有非金融生态。
尤其是非金融生态的搭建,近来成为各个银行投入的重点。
典型:浦发甜橘APP
通过线上化的方式,将金融服务嵌入到衣、食、住、行、教育、娱乐、医疗等生活场景中,已经成为银行业共识。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银行与垂直领域头部的互联网平台合作,将诸多生活场景聚合起来,自己做流量入口,然后再将自身的金融服务与对方的场景相结合。
非金融生态的搭建已经成为银行业的一个大的趋势,这凸显出银行想要减轻对外部渠道的依赖,自建流量入口的野心。
这中间,浦发银行非金融场景生态的建设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2018年,浦发银行在银行业内第一个提出要建“开放银行”,自此之后,开始对接高频的合作场景。
2019年确立了生活APP的布局,以非金融入手打造场景,通过与旅游、购物、社区、快递、教育等行业的第三方合作伙伴融合,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客户的衣食住行等各类生活场景中。
消金界注意到,在非银生态布局中,围绕房产场景,浦发银行在今年2月份推出了甜橘APP。
根据浦发银行最近披露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甜橘APP累计下载量达到8.4万次,发起按揭贷款预申请总笔数近X万笔(想知道具体数值,请关注“消金界”,后台回复“甜橘”)。
作为浦发银行生活场景类的新应用,甜橘APP瞄准的是按揭客群,针对这一客群在不同时期的需求,推出找房、看房、按揭申请以及生活优惠权益等线上服务。
既然瞄准的是按揭客群,浦发就需要切入到房产交易的环节当中,而且必须是已经线上化了的居住场景线。
在看房、找房场景方面,浦发银行与贝壳找房进行了合作。用户在甜橘APP上,客户可以进入到贝壳找房的场景中,还能VR看房。看房、咨询、预申请房贷、批贷放款等服务流程都可以在线上进行。
而贝壳看房方面称,浦发银行会为贝壳看房的客户加快批贷时效,优先解决放款问题。
根据贝壳找房披露的数据,贝壳已经收录了超过两亿套房屋信息,服务涵盖了新房、二手房、租赁、装修等,每天有80多万的用户在线看房。
从浦发与贝壳看房的合作中可以看到,银行在对接外部场景对接的时候,更多的想选择高频、线上化、客群优质的生活场景。
除了看房、买房,甜橘APP还有家电、家装、汽车、保险等服务。
目前,家电与美的合作,家装与欧派合作,汽车与上汽、广汽合作,保险与昆仑保险经纪合作。
同与贝壳找房的合作模式一样,点击相关服务之后,就进入到合作方提供的场景之中。
由此可见,甜橘APP想做的就是一个场景的聚合:以“买房”场景为核心,围绕按揭客群的需求,再进一步提供其他场景的服务。场景是别人的,聚合到自己这里,资产也自然在自己这里。
消金界发现,甜橘APP上还有浦发银行房抵贷、消费贷的入口,顺带为其他贷款产品导流。
趋势:搭建非金融生态
在非金融场景的搭建中,不仅仅是甜橘APP,浦发银行还推出了浦惠到家APP。
甜橘APP以房地产为核心场景,而浦惠到家APP是基于商户和物业服务场景的,其定位是“零售聚客生态圈平台”,涵盖场景要更广泛一些,目前包括:社区服务、教育、购物、出行、餐饮、充值等等。
消金界发现,浦惠到家APP更多的是以发放代金券、折扣券等方式获客。截至2020年上半年,浦惠到家APP的注册用户数为559.16万户。
559.16万是注册用户数,无论是日活还是月活,肯定还要低于这个数字。结合甜橘APP自成立以来8.4万次的下载量。非常明显,浦发银行主推的两大非金融生态APP,与其信用卡APP喜大浦奔相比,连个零头都不到,而且信用卡APP也是可以接入几乎所有的生活场景的。
但即便如此,浦发银行还是要在银行、信用卡APP之外,另起炉灶搭建非银生态的APP,从而形成一个APP体系,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建立“开放银行”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开放银行需要一个开放的零售APP体系。
目前来看,总的监管环境对银行来说是有利的,在互金平台冲击中获得喘息机会的银行,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渠道。
可以预见,银行非金融场景的产品和业务创新会越来越多,至于效果如何,单纯看数据,非金融场景APP还是没法和金融场景的APP相比。作为一个尝试和探索,银行以非金融场景为切入点的生态建设,对互联网平台已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银行这个巨无霸的开放与升级,已将金融行业的创业门槛大幅提升,强化了行业集中度。而“开放银行”的全场景一旦建立,最终“收割”市场的,恐怕不再只是BAT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