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日至30日各大银行共发行453款同业产品(经调研,有大型银行面向机构发行的理财亦包含同业理财,为此将该银行面向机构发行的理财统计在同业理财内)。
从发行数量的变化看,各类型银行发行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国有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发行量占比下降,相比今年3月分别下降2.65%和5.20%;股份行的发行量占比增幅较大,增加8.02%;城商行发行量较为平稳,占比为43.71%。
从银行类型看,城商行发行量最多,占比超过四成;国有行发行量最少,仅占比3.75%;农村金融机构同业产品平均收益最高,达到5.39%,国有行最低,仅为4.89%。
从收益表现类型看,总体上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比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收益更高。农村金融机构同业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与保本浮动收益差距较大,达到46BP。本期不同性质银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同业理财产品的收益均出现下降。
从不同期限产品收益的变化看,各类期限同业理财收益均下降。其中,短期同业理财收益降幅最大,达58BP;中期与中长期同业理财收益相对更加稳定。
文/普益标准 李明珠
同业理财发行量下降,各类期限收益降幅明显
——同业理财产品分析报告
随着4月税期的到来,市场短期流动性预期紧张。为保持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特别是流动性保持松紧适度,央行本月通过降准与净投放平抑市场情绪,保持货币市场稳健中性。不同期限同业理财收益下降,从整个市场来看4月资金面较为紧张,债市平稳同时股市下跌造成同业理财收益下行。
另外,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新版资管新规强调流动性错配和打破刚兑的要求,实行净值化管理,对于保本理财将逐步清理,同时对同业多层嵌套乱象进行严监管。本月国有行股份行未发行保本同业理财产品,且本期同业理财发行量大幅减少,与监管方向吻合,银行理财呈现的去同业化趋势明显。
为追踪同业理财市场发展前沿,服务银行理财业务转型需求,普益标准将定期发布一系列同业理财产品分析报告。本报告为第十八期,选取发行时间在2018年4月1日至4月30日的产品,从各维度探究银行同业理财发展变化趋势。
多维分析:银行同业理财产品多角度比较
(一)不同性质银行同业产品发行量比较
城商行同业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超四成。据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4月1日至30日各大银行共发行453款同业产品(经调研,有大型银行面向机构发行的理财亦包含同业理财,为此将该银行面向机构发行的理财统计在同业理财内)。按照发行银行的类别来看,城商行发行量最多,为198款,占比43.71%;其次是股份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分别发行169款和69款,二者合计共占52.54%;国有行发行量最少,仅有17款,仅占比3.75%。
(二)不同性质银行同业产品收益比较
农村金融机构的平均收益维持首位,国有行持续垫底。4月1日至30日发行的453款同业产品中,根据其披露的信息显示,农村金融机构和城商行发行的同业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相对更高且比较接近,分别为5.39%与5.36%;其次是股份行,为5.08%;国有行同业产品收益与其他性质银行相比较低,为4.89%。具体结果如下图2所示:
主流银行同业理财产品发行量与收益差异性较大。由于全国性银行的同业理财产品收益率是所有机构参考的标尺,产品发行数量较少的银行平均收益容易受极端值影响,不具有代表性,因此根据不同银行类型发行的产品情况,本报告选取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和恒丰银行共四家月度发行量均在20款以上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参考,分析主流银行同业理财产品收益情况。
整体来看,主流银行的同业产品收益较上月小幅下降,不同银行的同业产品收益差距较大。从图3可以看出,恒丰银行在统计期内发行的同业理财产品收益在主流银行中保持首位,平均收益达到了5.25%;位列第二的中国民生银行在本期收益小幅下降,平均收益为5.07%,较3月下降3BP;中信银行本期平均收益为4.98%,较上月下滑较大,环比下降40BP;收益最低的是平安银行,收益率与3月相比下降13BP,收益较其他主流银行有一定差距,为4.75%。
同时,各主流银行同业产品发行数量差距显著拉大,发行量最多的是中信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本统计期内各发行了44款和38款同业理财产品,而发行较少的平安银行和恒丰银行只发行了29款和21款同业理财产品。从各主流银行同业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收益来看,各银行理财收益率主要受各银行理财业务重点、资金运用策略和投研能力的影响。
(三)不同性质银行同业产品收益类型比较
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同业理财产品在收益及产品数量上总体领先于保本类产品。从同业理财产品收益类型来看,本期未发行保证收益类同业产品,发行保本浮动型产品30款,占比6.64%,非保本浮动型产品最多,有422款,占比超过九成。从各类产品收益看,据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保本浮动型产品平均收益为5.13%,非保本浮动型产品平均收益较高,为5.25%。鉴于本期无保证收益型产品,我们只选择不同性质银行的浮动型产品做收益对比。
国有行与股份行本期未发行同业理财产品,农村金融机构的同业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与保本浮动收益差距较大,达到46BP,城商行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收益较高,农村金融机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收益较高。通常而言,因为承担的风险水平不同,保本浮动型产品收益要低于非保本浮动型产品图4显示,不同性质银行浮动型同业产品的收益表现符合一般认知。
(四)不同期限同业产品比较
为研究需要,我们将投资期限≤30天的同业理财产品称为短期限,将30天 <投资期限≤91天的同业理财产品称为中短期限,将91天 <投资期限≤182天的同业理财产品称为中期限,将182天 <投资期限≤365天的同业理财产品称为中长期限,而将投资期限>365天的同业理财产品称为长期限。
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统计期内不同期限的同业产品发行量和收益情况如下:短期限产品29款,平均收益4.47%;中短期限产品有111款,平均收益5.00%;中期限产品139款,平均收益5.30%;中长期限产品最多,有173款,平均收益5.46%;长期限产品1款,平均收益6.15%。对于投资期限不同的同业理财产品,随着期限的增加,理财收益也增加,收益与期限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月度比较:银行同业理财产品的时间序列分析
(一)不同性质银行同业产品月度比较
不同性质银行发行量均减少,股份行同业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增加。为了探析银行同业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需要对不同统计期内的同业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结果如图6所示。从发行量的变化来看,所有类型银行同业产品发行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股份行的同业理财产品发行占比显著上升;国有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占比出现下降。2018年4月,国有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发行量占比下降,相比今年3月分别下降2.65%和5.20%;股份行的发行量占比增幅较大,增加8.02%;城商行发行量较为平稳,占比为43.71%。此次发行量于一季度过后下降,同时受本月落地的资管新规影响,同业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低于去年水平。
不同性质银行收益均有下降,降幅接近。从收益变化来看,不同性质银行的同业理财产品收益变化均呈现下降。具体来看,股份行、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收益结束了今年第一季度的稳步增长态势,均呈现小幅度回落;不同性质银行的降幅均为6--8BP,其中国有行和股份行降幅最大,达8BP,城商行下降7BP,农村金融机构下降6BP。
(二)不同性质银行同业产品不同收益类型月度比较
各银行同业理财产品以非保本型为主,4月非保本浮动型理财产品占比大幅增加。由于在各统计期内保证收益型产品的发行量较少,基于数据的可比性及避免异常值带来的影响,选取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进行时间序列的分析。
从不同收益类型产品发行量占比来看,4月与3月相比,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数量占比较上个月出现大幅增加,上升10.66个百分点,如图7所示。
从收益来看,农村金融机构保本浮动收益型同业理财产品收益下降。相比于3月,农村金融机构收益降幅最大,出现24BP的下降,低于一季度水平;城商行基本保持稳定,收益下降10BP。4月国有行和股份行未发行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
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同业理财产品的收益均出现下降。其中,国有行与股份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收益率下降幅度最大,较3月分别下降18BP和20BP;其他类型银行中,农村金融机构降幅为9BP;城商行行收益降幅为7BP。从走势来看,股份行、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同业产品结束了一季度稳步增长趋势,收益出现下跌,国有行收益小幅震荡,收益大致与2月水平相当。
(三)不同期限同业产品月度比较
不同期限同业理财收益均下降,短期同业理财收益降幅最大。图9显示,短期同业理财收益继3月大幅增长后回到正常水平,降幅达58BP,与中短期收益率差再次拉开;中短期同业理财收益出现持续下降,较3月下降了10BP;中期同业理财收益在4月下降6BP;中长期同业理财产品收益降幅最小,本统计期内下降3BP。短期来看,同业间短期资金较为宽松。以利率的预期理论为参考,中期和中长期利率的持续平稳上涨趋势也反映了同业理财市场对于未来资金成本较为乐观的预期和判断。
原因探析:央行“降准”,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不变
4月18日,央行决定从本月2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置换即将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此次降准一是考虑到增加长期资金供应,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置换MLF使商业银行付息成本有所减少,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的小部分资金则与4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保持中性。
短期资金面预期偏紧
4月是税收大月,月中缴税高峰料在万亿元级别,对短期流动性供求的影响不容小视。受到本月17日央行宣布降准的影响,4月下旬7天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利率呈现较大涨幅,同时SHIBOR利率(1年)4月呈现平稳下行趋势,存在短升长降,表明市场短期资金较为紧张,对资金面的预期从中长期来看较为乐观。随着一系列平抑市场情绪的措施实行,月末7天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利率下降,短期情绪平抑。
4月,股市于中旬下跌,月末震荡;债市则呈现平稳走高。从资产端来看,股票市场受中美贸易战持续影响以及短期资金紧张带来的恐慌情绪,于4月11日至17日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随着降准等货币政策出台,股市逐渐平稳。债市4月则呈现持续平稳上涨。总体来看由于银行理财底层资产配置包含债券与股票,在债市平稳的情况下,股市走低对同业理财的收益率产生了一定影响。
不同期限国债收益差逐渐增大。债券是银行理财资金的主要配置方向,债市的表现对理财产品收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4月1日至4月30日,从代表性国债来看,受央行降准事件影响,1年期与10年期的短期债券收益率曲线于18日同时出现下跌,之后总体保持平缓回升的走势,总体来看保持平稳。不同期限国债收益差有增大趋势。
综上分析,针对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尤为重要,特别是流动性将保持松紧适度。央行本月通过降准与净投放平抑市场情绪,保持货币市场稳健中性,债市收益有所下滑,同业理财收益在本月也有所走低。
另外,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新版资管新规强调流动性错配和打破刚兑的要求,对于保本理财将逐步清理,同时对同业多层嵌套乱象进行监管。本月国有行股份行未发行保本同业理财产品,且本期同业理财发行量大幅减少,符合监管导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