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银行产品与服务谁重要(银行到底是服务重要还是产品重要)

一直以来,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各家银行都非常喜欢抓服务,却不怎么抓产品研发,以至于现在市场上,各家银行的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

就拿我们行来说吧(别人家的银行,我不知道)!我们行最喜欢花钱请外面的培训老师过来讲课,而且据说,每年的培训费用还花不完(要是能把钱直接折现发给员工,那该有多好)。

每次培训就跟搞传销一样,口号喊得响亮,标准服务动作要求整齐划一,反反复复训练,就跟那国旗护卫队似的,一个星期下来,员工也是怨声载道。可是培训一结束,该懒散的还是懒散,神秘人检查依然扣分。每次,行长都暴怒,花了重金请了老师来培训,你们怎么还是服务不到位?

其实,我想说,服务不是产品,根本就没办法标准化。因为,每个人的秉性不同,即便是动作,口气一样,至少男人和女人的服务,给别人的感觉就不一样。即便是同性,用心和不用心也是完全不一样。你不可能要求跟机器一样。还有,我认为强调服务也要符合实际情况,任何一种场合,实质总是重于形式。

就好比说神秘人的检查标准:迎来送往。客户过来办业务时,要先举手示意:“您好,欢迎光临”。

 

客户走的时候,要站立,目送客户,弯腰鞠躬:“欢迎您下次光临”。

 

我就拿这一点来说,制定这个标准的人属于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且不说人的“腰”属于关节连接骨头,就算是一个机械做的腰,每天接待100个客户,然后反复这样鞠躬,每天弯腰100次,不出一年,机械腰只怕早就磨损坏了。况且,人腰还是没有机械的强度,你每次站起来弯腰鞠躬试一试?不把你的腰累残,算我输。

所以,这种所谓的优质服务属于典型的形式主义,形式上和表面上做足了功夫,学了其他服务行业的那一套,但是实质上,客户根本不在乎你是鞠躬送别还是泪别,人家在乎的是,他来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能不能快速有效地满足了他的需求。

而且就服务来说,客户期望的服务其实是差异化的,一个金级客户需要的专业的理财服务,一个小商小贩可能需要的就是换一下零钱。逢人就销售理财产品,把产品销售嵌入了标准服务当中,这不会让人厌烦吗?

还有,有温度的服务,更加容易得到客户的认同。一句:“来了,老弟”是不是比“您好,欢迎光临”更加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呢?

过分的强度服务,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只有销售了产品,才能提供服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产品,你还服务个什么劲?

再好的服务,也不能把猪肉卖给清真教徒。如果东西质量不过关,服务再好也没有用的。相比较于服务,产品更能吸引客户,留住客户。产品新颖,产品质量好,才能吸引新的客户,稳固老客户,不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流失。

就拿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来说,银行理财基本上都是换个名字而已,换汤不换药。粗略看一下,不知道有多少个以“赢”字命名的产品,眼花缭乱。市场上也没有一款产品,能够让你一下就记住它的显著特征。但是,如果让你说货币基金哪家强?我想你最先想到的就会是余额宝,没错吧!

为什么银行就没有开发出这种爆款产品出来呢?不少银行,现在都开发出了类似的宝宝产品,但是客户体验做的非常差。我举个例子,到账时间问题,余额宝赎回支持T+0到账,而且一万以内,基本上是秒到。这样既可以满足盈利性要求,又可以满足流动性便利。实际上,这是余额宝产品在日间垫付资金给投资者,实现这个功能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余额宝抓住了客户对于流动性的需求,所以客户体验非常好。

 

但是某些银行的产品,居然还是T+1到账,你怎么跟别人去竞争?既然是投资货币基金,要求流动性高,为什么别人能够实现T+0,银行却不行?服务再好有什么用?产品不行,满足不了需求,客户仍然不会选择银行啊!

与其花重金砸在服务培训上,不如花重金投入到产品研发当中来,切切实实的满足客户需求,改善客户体验。现在客户又不傻,你用产品忽悠了客户一时,还能忽悠客户一世吗?在现在发达的互联网社会,哪家产品好,我相信客户都会主动上门

当然,我并不是说服务不重要,优质的售前服务,售后服务,都是辅助产品的一大亮点,用优质的服务来留住新客户,用更优质的服务去维护老客户。是维持企业长期生存的软指标。但是相对于产品研发来说,我们银行是不是要反思一下了?居然让第三方支付公司、互联网公司抢了风头,他们的支付产品,他们的宝宝产品,实现了弯道超车,他们的服务好吗?我觉得并不怎么样,但是他们的产品体验确实好,这一点,我为银行感到汗颜。在这个产品更新变化的时代,不是产品不重要,而是我们需要持续不断更新的优质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