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B股指数大跌4.91%,引发市场围观。尽管,B股市场当前仅有85只股票,但指数大跌定然会传递给A股不少负面情绪。
有观察者认为,B股大跌是A股见底的标志,现实中其实并不这么简单,比如,2022年9月23日和26日,B股指数两日分别大跌3.04%和7.69%,反而开启了本轮下跌。
请注意,当我们讨论到这里的时候,难免不令人多看一眼,不错,B股本轮见顶的时间是在2022年的9月,既不是A股见顶时间的2021年3月,也不是美股见顶时间的2022年1月。
当讨论到这里的时候更加让人称奇,因为B股在2020年见底的时间依然不跟A股、美股同步,上一轮B股见底的时间是2020年的5月,而A股、美股见底的时间均是2020年3月。
需要强调的是,就上一轮而言,B股从2020年5月开始启动,一口气涨到了2022年的9月,两年零4个月的时间;而A股则是从2020年3月涨到2021年3月,这样来看,比A股有出息多了。
我们再往前看,B股2020年5月的历史大底,远远低于2018年的低点,也就是说,自2015年高点以来,B股一路下跌了5年,显然要比A股的下跌时间长。这是B股指数的一个特例,因为B股指数长时间都比A股更强势。
究其根本,B股由于主要是外资配置,2018年贸易战的影响更能左右外资的情绪。即便如此,B股指数仍然比上证指数坚挺。
因为在2015年,B股指数创出了历史新高,突破了2007年的高点,而上证指数则没有这么好的表现。
2005年B股指数的启动点位50.32,2007年10月B股指数触及394.21,指数翻了6.8倍,远远超过了同期上证指数的5倍。
我们不妨以B股指数2007年高点394.21来类比上证指数的6124,那么上一轮,跌了5年的B股,在2020年5月份低点为195.07,类似上证指数的3000点区间,而上证指数2019年和2020年初的两个低点分别为2440和2646,也就是说,在贸易战特殊时期影响下,B股指数仍然强于A股。
另外,2008年底到2011年4月,B股指数反弹的幅度要远远高于A股,反弹高度已经类似上证指数的5000点以上。
我们不妨可以这么说,在2019年之前的B股,绝大多数时间在相当于上证指数的4000点以上徘徊,而不是上证指数徘徊在3000点一线。即便是贸易战之后B股指数重心开始下移,仍然强于上证指数。
我们简单归纳不难发现,2005年低点,2007年高点,2008年底部,2014年低点,2015年高点,B股指数几个关键位置的时间点与A股高度重合,当然了,B股在2010年5月到2011年5月出现了一段的独立上涨行情。
2018年之后,因贸易战B股脱离了A股走势,这或许是其直到2020年5月才做出底部的原因,只能说明,此时的B股信心最不足,不仅考虑贸易摩擦问题,还要考虑新冠疫情问题,当A股与美股3月双双企稳之后,B股才开始走稳。
而2022年9月份,B股才见顶,的确令人有点匪夷所思。不仅不跟美股同步,也不跟A股同步,涨了两年,又达到了类似5000点的高度,回到了中位数之上区间,的确令人刮目相看。
这个节点见顶,两个逻辑可供参考:其一、A股、美股彼时已经深跌,又在关键的国庆前夕,B股的确在那个节点很难抗住;其二、美联储不再激进加息,美股在2022年9月见了长期大底,随后展开了一轮上涨,至今仍在上涨之中,国际资金回流美股的嫌疑的确存在。
而当前B股放量大跌,已经跌破了长期中位数区间,大有加速赶底的嫌疑。
或许有人就问了,为啥B股长期强于A股呢?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B股市场的股票非常少,并且基本不再发新股,尽管是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市场,供需总体趋于平衡,当然要比不断抽血的A股强势。而A股如果想要强于B股,必须要从加大引入投资资金和加强退市上着手。要不然,还不如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市场有赚钱效应,那着实有点丢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