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扣非净利润
冠军球队就地解散。
二零二一年二月,首次夺得中超冠军的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被告知停止一切运营,等待买家。
原因很简单,他的投资人苏宁没钱了。
冠军虽是荣誉,但足球太费钱,无力支撑,只能砍了。
不过这个时候,如果你去看看苏宁易购的报表,你会发现有些不对劲儿,苏宁可一点儿都不像没钱的公司。一七年到一九年这三年他的利润相当棒,平均下来每年净利润接近百亿。
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边年入百亿,一边喊着没钱。
实际上苏宁没骗人,他是真没钱了。
砍掉足球后没几天,为了让苏宁活下去,老板张信东就开始转卖自己的股权了。
显然,苏宁这百亿利润是有水分的。
要是我们只看净利润,很容易被误导,误以为苏宁很厉害。
万一再重仓买入,那可真是上了贼船,损失惨重。
那如何甄别公司净利润是否有水分呢?
今天就教大家一招,除了看净利润之外,再看一下扣非净利润。
两个指标对比看就可以躲开有水分的贼船了。
那什么叫扣非净利润呢?
扣非净利润,全称叫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它等于净利润减非经常性损益。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当年的利润或者损失和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或者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是是偶然发生的,没有持续性的。
有点凹口,对不对?其实归纳起来很简单,就两点。
要么和正常业务无关,要么就是偶然发生的。
实际生活中,非经常性损益公司基本都会有,因为经营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额外的收入或者损失。
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过大或者连续发生,就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般来说,一个公司非经常性损益较大,常见的原因有三种。
第一种是卖房子。
房子价格贵,大家都知道,在a股一直盛传没有什么亏损,是卖一套房子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套呗。
那实际情况如何呢?只能说传言太保守了。
海马汽车当年很火的汽车公司,最有名的就是马自达轿车。
不过最近几年,公司这车卖的很糟糕啊,连续亏损。二零一九年,为了扭亏为盈,公司一口气卖了四百零一套房子,获利八亿多元,最终年底净利润八千五百万,成功转正。
不过,净利润虽然转正,但扣非净利润却是亏损七点三亿。
二者差距很大,是因为卖房跟海马主营没关系,那八亿多卖房利润肯定是非经常性损益。
接下来是第二种卖子公司。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有个价值过亿的子公司很常见,因此卖子公司也会让非经常性损益很大。
比如荣耀以前是华为的子公司,在因为美国的芯片封锁。二零二零年十一月十七日,华为不得不以四百亿美元把荣耀出售给了深圳智信公司。
显然,对华为来说,子公司荣耀和华为正常业务是有关系。
但是卖荣耀肯定是偶然发生的,他不可能每年都卖。
因此,这四百多亿美元肯定是华为的非经常性损益。
最后是第三种卖股票。
不少上市公司也爱炒股,因为股票做好了啊,那真是赚钱。
这一点,雅戈尔老板李如成说的很透彻啊,我做了三十多年服装,利润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但投资就不一样,一下子就能赚制造业三十年的钱呢。
二零二零年,公司卖了接近三亿宁波银行的股,套现一百亿。
当年非经常性损益超过四十亿,这比主营卖西装的利润都多呀。
三种常见行为。说完了,现在咱们做个小结。
实际商业中,公司有非经常性损益很常见,但好公司聚焦主营,非经常性损益不会太大,更不会长时间太大。
因此,绝大多数好公司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都是非常接近的。
他们的净利润水分很少,比如恒瑞医药、海天味业。
每年几十亿的净利润,非经常性损益,却只有两三亿。
但是,如果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差距很大,则很可能是因为公司卖了资产,造成当年的净利润大幅度提高。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必须了解一下公司具体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通常,偶尔一年出售资产还能理解,要是连续多年出售,公司大概率是有问题了。
这就好比咱们自己的家庭,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让没完没了的卖房子卖车呀。
现在咱们按照这个思路再来看一下开篇提到的苏宁。
一七到一九年,苏宁的净利润确实很多,平均百亿。
但再看一下扣非净利润,你会发现啊全是亏损。
这说明什么?
说明苏宁的主营业务不挣钱呢。
利润这么多,全是非经常性损益,很可能就是卖资产卖出来的呀。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一七年,苏宁卖了五百五十万股阿里股票,获利三十三亿元。一八年又把剩下两千一百万股阿里股票卖了,再次获利一百零八亿。
一九年出售苏宁小店,苏宁金融,获利也超百亿。
以上这些都是苏宁的大操作,其实还有一堆小的资产出售。比如,二零一六年卖掉p p t v,二零二零年卖员工公寓等等。
分析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对劲儿?
刚才我们提到的容易产生较多利润的非经常性损益行为。苏宁全做了。
而且都不是小打小闹。
资产连卖五年呢每年都是几十亿甚至几百亿。
很明显,苏宁出大问题。
作为传统的线下家电龙头,二零一零年之前确实辉煌。
但是从二零一零年开始,随着线上电商京东的崛起,苏宁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种情况苏宁也寻求线上转型。
二零一五年八月和阿里淘宝全面合作,当时还购买了一百四十亿的阿里股票。
依托阿里对抗京东。
这本是一步好棋,一记良方,很可能写苏宁困局。
但可惜的是,苏宁并没有专注转型,而是继续四处出击。
二零一五年,投资中超重金搞足球。
二零一六年,更进一步,二点七亿欧元收购国米。
截止到二零二一年,总共给国米投资了五点五亿欧元呢。
除了足球,苏宁还投资了华泰证券,参与了联通混改。豪赌了恒大上市。
总之,在最关键的转型时期,苏宁依旧朝三暮四。
最终,主营电商业务被京东彻底甩开,市场份额越来越少啊。
看着持续失血的主营业务,苏宁能做的就是卖卖卖。
强行输血续命。
但资产终归是有限的,卖一件少一件。
二零二一年已经没什么可卖的,苏宁为了活命,只能选择卖身续命。
显然,这种状态下,苏宁的股价也非常难看。一七年到二一年,公司股价已经腰斩了。
通过苏宁的故事,我们能学习到靠非经常性损益堆积起来的高利润,不仅不是利好,反而可能预示着巨大的风险。
如果没有识别投资,很容易遭受巨大损失。
幸运的是,通过对比扣非净利润这种风险,我们可以轻松回避。
现在到了总结时间,股票上涨、净利润增长是关键,但是有时候净利润是有水分的,他会误导我们对公司的判断。
因此,研究公司净利润和扣费净利润需要一起对比看。
具体怎么看,主要有三点。
一、通常经营情况,优秀的公司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会同步增长,且二者差距不会很大。
二、如果一个公司某一年净利润大幅度增长,但扣非净利润却没有同步增长,这就很有可能说明公司主营并没有变好。净利润增长是因为非经常性损益造成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引起注意,需要搞清楚公司具体做了什么,以及背后的动机。
三、如果一个公司连续几年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经常差距都很大,那你就应该高度怀疑。很有可能公司已经陷入危机了,被迫卖资产续命了。这样的公司要远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