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温了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张国立饰演的地主因为战争逃难而一贫如洗,但在片尾,他落魄但不失自信地跟刚认的孙女说:我知道怎样从穷人变成富人,只要活着到陕西,给我十年,我还是地主。
因战争而落难的地主认为十年时间,便可东山再起,难道成为有钱人是一种套路而不是一种运气?不过纵观全球的经济史可以发现,有钱人似乎掌握着赚钱的秘诀,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是一种常态。即使因为战争、自然灾难而一时抹平了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把大家都打回到赤贫状态,但再过十年数十年,贫富差距重新形成并且继续加大。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数字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国际社会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组织规定:
若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指数等级极低;(高度平均)
0.2-0.29表示指数等级低;(比较平均)
0.3-0.39表示指数等级中;(相对合理)
0.4-0.59表示指数等级高;(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指数等级极高。(差距悬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18,2017年基尼系数为0.4670,40年时间,居民的收入差距从“高度平均”变成了“差距较大”。
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同时,国人财产的不平等程度更是越拉越大。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称,中国的财产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我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45,2002年为0.55,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现象,而是人类社会的共性。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2014年的皇皇巨著《21世纪资本论》就是一部研究人类社会贫富差距的学术著作,作者回顾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收入及财富分配的历史,利用20多个国家众多研究人员精心收集的最新数据,梳理出一部关于财富及其分配不平等所引发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矛盾的历史。该书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极力推崇,认为“可能是近十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皮凯蒂教授认为,回顾全球历史,资本回报占经济增长的比重是在持续提高的。也就是说,靠钱生钱来发财,将会越来越容易。历史上少有的几次财富洗牌,都是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变革。比如一战、二战以及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之类,这些灾难性事件造成的经济衰退摧毁了大部分财富,特别是精英的财富,这才让阶级界限被打破,产生了财富的跨阶层流动。而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中,贫富之间的差距总是在不断加大的。
《21世纪资本论》用600多页的篇幅论证了其最核心的观点:资本的回报率大于全社会财富增长的速度,所以有资本的人就更多地享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成果。
资本回报率就是你的那些积蓄,每年能给你带来多少利息。作为普通人,我们把钱存到银行或者余额宝里,目前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1.75%,余额宝最近30天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7290-2.9840%之间波动。但是,如果你的钱特别多,就有专门的理财机构帮你来规划和投资了,比如私人银行的投资服务、基金投资等等。要是钱再更多一点,还有更高级的对冲基金来帮你理财,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期望更高一些的利息。信托理财由于高投资门槛且刚性兑付,一般是高净值人群专属的理财产品,格上理财统计显示,2013年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平均高达8.8%。不光是理财收益,其他包括房子租金收入、买股票的收入、民间拆借的利息等等,凡是不需要你投入劳动,只靠资本产生的收益都算资本回报。
全社会的资本回报率平均是多少呢?皮凯蒂教授说,在200年前的欧洲,大约是在4%至5%,如今的英国大约为3%至4%。在中国,这几年经济进入新常态,资本回报率也有所下降。对标上面的信托收益率,2018年上半年共有2317款信托产品公布了预期收益率,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19%。
至于全社会财富增长的速度,简而言之,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国前些年的GDP增速是8%左右,这两年大约在6.5%的水平。而在大多数发达国家,GDP每年只能增长1%至2%。
这样就很明显了,资本回报率普遍高于GDP增长率。刚才提到英国的资本回报率3-4%是大于GDP增速1-2%的,在中国,2013年8.8%的资本回报率高于7.8%的GDP增速,2018年7.19%的资本回报率也大于GDP6.5%的增速。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其他主要经济体,也都是同样的情况。
而经济活动一方面需要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劳动的付出,光有资本家出钱不行,还需要工人出力。所以当资本的收益率高于整体经济增长时,说明劳动的收益率低于整体经济的增长。
举个例子,如果资本家出钱,工人出力,两人合种一棵果树,这棵树长势不错,每年可以多结10个果子,我们知道资本家每年多获得8个果子,那么就可以推断,工人每年只能多获得2个果子。
虽说工人每年也比去年多了2个果子,过得好了一些,但是资本家的收益更大。更严重的问题是,资本家由于不需要劳动,他可以用资本跟许多工人一起经营果树,而工人靠出卖力气,只能经营一棵果树。不仅如此,原本资本家就多拥有好多果子,现在资本家多获得的果子每年都在快速增加,那么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差距,是在不断变大的。
因此,富人和穷人的财富虽然都在变多,但是富人的财富增长速度更快,绝对值更大,贫富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其实没有《21世纪资本论》之前,大家也能隐约察觉到是这么回事:你和同事小王做着相同的工作,拿着相同的20万年薪,起点是一样的,只不过你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你是一个及时行乐、享受当下的月光族,他是一个延迟消费的理财客,每月发了工资,除了交房租、吃喝等必要的生活开支之外,把余钱都拿去投资理财了。刚开始你还笑话他,那么点钱赚的利息都不够费脑筋的,但没想到,五年之后,你的积蓄是0,小王的积蓄已经是50万了。这五年之中,你只有工资这一个收入来源,一旦失业,生活无着,但小王除了工资之外,还有理财收入,即使失业,还可以依靠这50万的积蓄投资理财赚取利息。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金融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国民的储蓄风渐变成了理财风,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公司的理财余额和理财品种越来越多,举国上下,但凡工薪族,几乎没有不学着理财的,都在尝试着用钱生钱,想让自己的财富增长得更快。
但世间事,有一利必有一弊。盈亏同源的道理不是人人都懂,世人只知人生发财靠康波,却不知道人生亏损也是因为康波。做投资,不能只重视收益,而忽视风险。
小刘一看小王依靠理财赚了那么多钱,也开始琢磨逆袭赶超之路,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了炙手可热的P2P项目上,为了快速赚到第一桶金,小刘把家里的拆迁款200万元一股脑地投入到P2P平台上面,寻思一年20%的收益就可以赚到40万的利息。前两年确实尝到了甜头,赚到了80余万的利息,但随着今年夏天P2P平台的依次暴雷,小刘投资的平台也未能幸免,最终算下来,小刘投P2P的这三年,不仅没赚到利息,还赔进去50多万本金。
同样是投资理财,有人哭有人笑,小刘亏了,小王赚了,是命不同还是运不好?追求高收益是人性使然,并没有错。所以小王也投了P2P,而且他投的P2P平台也跑路了。但他2018年的投资收益率仍然是正数,为什么?
因为对于P2P这样的高收益高风险理财品种,他只拿出了很少的一部分资金投在了上面,而且分散到了多个平台上面。五年的投资之路让他深深意识到了投资的风险,所以他学会了合理的投资配置,而且由于自己是风险厌恶型,所以他把大部分资金都放在了收益回报稳定可靠的理财产品上,他称之为投资理财的“压舱石”,作为定海神针,来为自己的投资之路保驾护航,即使遇到风浪颠簸,也动摇不了自己的本金。
“全球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说过,从长远看,大约90%的投资收益都是来自于成功的资产配置。
因为投资者无法准确预测每一类资产的未来走势。否则,将全部资金都投资在那些涨幅最大的领域显然更有利,然而这在事实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资产配置是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谋求一种平衡,不是单纯追求收益最大化。
一项科学的资产配置方案中,投资组合内的各类资产之间要具有弱相关性,最理想的情况是资产之间具有负相关性,即一类资产表现较好的时候,另一类资产表现不佳。例如,一个小岛上只有两种产业:一种是大型度假休闲事业,一种是雨伞制造业,天气情况决定这两种产业的不同收益,一家好,另一家必定不好。两类资产的负相关性可以相互抵消回报率的上下波动,获得较为稳定的平均收益。这样一来,组合的平均报酬率不变,但是风险(波动性)会减小,达到了资产配置的目的。
在资产配置中,资产的分类很重要。根据风险收益类型,可将资产大致分成五个类型:
- 固定收益类资产:承诺到期给你固定收益的资产,如债券、银行理财产品、p2p、信托、万能险;
- 权益类资产:有资格参与企业经营决策,高收益高风险的资产,如股票、股票型基金、期权、PE;
- 现金类资产:流动性高可迅速变现的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货币基金;
- 不动产:如土地、房屋;
- 其他另类投资:如比特币、茅台酒、艺术品收藏等等 。
根据投资者年龄段的不同、资产的不同、风险偏好的不同,在上述五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必然不同,但无论怎么不同,其中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配置是首位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就像巨轮航行在大海上需要压舱石一样,来给安全航行增加保险系数。太平保险新推出的一款年金险——太平财富安赢年金保险就是这样的压舱石。
大海航行不仅靠舵手,也需要依靠太平财富安赢年金保险这样的压舱石,才能抗风浪,得太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