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光伏能源股票有哪些(盘点有出局之虞的光伏上市公司)

新一轮光伏行业降价,正在倒逼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的加速出清。大浪淘沙的过程中,资地、实力平庸的玩家可能被清洗出局,活下来的实力品牌厂商将剩者称王。

2023年报、2024一季报显示,相较行业头部厂业绩同比锐减,甚至普亏,二、三线光伏上市公司的经营形势更为堪忧,一个更直观的图景是,不少业绩“打狼”的光伏上市公司已戴帽披星,它们可能面临着类似“退市海润”或“ST超日”的风险。

1、ST聆达:单日新增7起诉讼

4月29日,聆达股份因业绩连年亏损等而被ST,停牌1天。4月30日复盘,“ST聆达”(300125)20CM跌停,6个交易日ST聆达跌超50%,市值跌至7.06亿元,最新股价仅为2.64元,较2022年8月高点36.67元已跌去34.03元。

ST聆达于2020年入股金寨嘉悦新能源,正式切入光伏电池片赛道,拥有3GW PERC电池产能,属于起步较早的跨界光伏玩家。今年3月15日,聆达股份公告全资子公司金寨嘉悦临时停产至4月15日,后又公告停产至5月15日。

目前,ST聆达处境堪忧,公司及子公司金寨嘉悦已有8个银行账户被冻结。持股22.02%的控股股东光昱恒,其上层股东林春良和林宇嘉,以及董事长王明圣持有的华成未来股权资金已全部被冻结。此外,过去12个月到现在,ST聆达和金寨嘉悦作为被告的诉讼、仲裁案件合计达到37起,涉诉金额约3.03亿元,约占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的73.54%左右。仅5月6日1天,ST聆达就新增了7笔诉讼,其中有1笔涉诉金额达到1.17亿元。

2、*ST中利:4年巨亏80亿,8家银行追债

*ST中利(002309)未被披星戴帽前,有着霸气的公司名称—中利集团,是为数不多带有“集团”二字的光伏上市公司,还拥有着“光伏扶贫第一股”的美誉,旗下的中利腾晖也是明星光伏组件品牌。但因踩雷“专网通信”骗局,失去了趁双碳风口翻身的宝贵时间和资本。

2020-2023年,中利集团分别净亏损28.49亿、38.66亿元、4.9亿和14.97亿,4年间归母净利合计亏损87.02亿元。曾经抵押全部股权来挽救它的实控人王柏兴也被爆出占用中利集团共计13亿元资金的负面消息,受到批评和罚款。

目前,*ST中利正在启动债务重组。2023年6月以来,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江苏江南农商行等债权人在跟着屁股后追债,要求归还贷款本息合计约20.20亿元。

3、*ST嘉寓:踩雷恒大商票巨亏,涉诉金额超21亿元

嘉寓股份(300117)主营原本是门窗幕墙,也是较早的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之一。早在2017年,嘉寓股份就在徐州投建了组件、边框生产线,2018年就开始量产HJT光伏组件。2022年11月9日,总投资5亿元年产2GW组件的嘉寓阜新光伏组件基地投产,还与华能新能源签订了2GW光伏组件订单战略合作协议。

 

尽管如此,嘉寓股份未能因光伏而翻身,踩雷自恒大集团商票,让嘉寓股份欲哭无泪,至今也未能爬出咱皮带哥许家印挖的大坑。202年,嘉寓股份计提房地产相关减值损失13.1亿元,2023年又计提10亿-13亿元,净亏损达到15.02亿元,同比有所扩大。

截至2024年4月25日,嘉寓股份控股股东嘉寓集团累计被司法冻结股份257,936,757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数量比例为94.69%。

截至4月28日,嘉寓集团存在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的未执行诉讼案件共22件,执行标的金额共计4,006万元。其他诉讼或仲裁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案件,涉案金额为8,222.14万元;诉讼或仲裁金额在1,000万以上的案件,涉案金额为210,581.59万元。

2024年4月29日,嘉寓股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嘉寓股份”变更为“*ST嘉寓”,证券代码仍为“300117”,一次性完成了披星戴帽。

5月10日,*ST嘉寓暴跌13.39%,收报于1.10元,盘中最低下探至1.02元。根据相关交易规则,如果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票将会被退市。未来,*ST嘉寓能否守住1元整数关,值得关注。

4、ST阳光:母公司被罚2.3亿,连砸5个“一”字板

江苏阳光(600220)主营毛纺织品,有着多次跨界光伏的经历,其曾在2006年进入多晶硅环节,与中色东方和宁夏电投共同出资成立了宁夏阳光硅业,运营6年后因持续亏损而于2012年申请破产。

2010年,江苏阳光母公司—江苏阳光集团旗下紫金电子还入股了海润光伏,为控股股东,并通过炒作高送转的内幕交易套现约32亿,赚得盆满钵满。

5月7日,时隔9年后,证监会对当年的海润光伏内幕交易案开出罚单,江苏阳光集团被罚约2.3亿元,而江苏阳光实控人陆克平因操纵四环生物、海润光伏股价、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被处罚终身市场禁入。

因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否定意见的《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且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17,000万元,预计无法在一个月内完成清偿,江苏阳光于5月6日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戴上ST的帽子后,ST阳光已连砸5个“一”字板,跌近25%,最新股价为1.18元,距离退市股价水平线1元/股不远。目前,ST阳光市值还有21.04元。

5、ST天龙:三易其主,风雨兼程10年保壳路

ST天龙(300029)原来简称天龙光电,全称江苏华盛天龙光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单晶硅生长炉、多晶硅铸锭炉、硅棒、多线切片机,单晶硅切断机等,曾是“中国光伏设备第一品牌”。

从股票代码上看,这是创业板设立后,第29家上市公司,也是较早登陆创业板的光伏上市公司。天龙光电于2009年成功上市,上市时间比隆基绿能(601012)、TCL中环(002129)、阳光电源(300274)等巨头还要早。

天龙光电上市后便碰到欧美双反,公司的业绩也因此一落千丈。2012、2013年接连净亏损5.11亿、1.3亿元的业绩,此后该公司于2014年开始走上长达10年的保壳之路。

ST天龙2023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3.68亿元,同比上升47.57%;归母净利润-858.23万元,同比下降168.04%;扣非净利润-1501.4万元,同比上升2.52%;负债率94.44%,财务费用-34.75万元,毛利率7.93%。

无论从营收、净利水平上看,ST天龙表现一般,负债率则远超70%的警戒线,在朝100%靠拢。ST天龙最新市值8.96亿元,股价4.47元。

6、金刚光伏:一度资不抵债,全赖大股东“输血”苦撑

5月9日,金刚光伏披露了诉讼进展。截至2024年5月9日,公司及子公司新增诉讼、仲裁案件共15起,其中作为原告的案件 1 起,作为被告的案件14起。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诉讼(仲裁)事项累计涉及金额28,768,301.97 元,占公司 2023 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108.69%。

2023年报显示,金刚光伏实现营收5.8亿元,同比增长11.20%,实现归母净利润-3.62亿元,亏损同比增加34.30%,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7亿元,同比有所好转,资产负债率为99.01%,同比上升1.85个百分点。

金刚光伏主营为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安防玻璃及耐火窗、其他,占比为109.07%、-4.17%、-4.90%,分别实现营收5.39亿元、3295.17万元、872.40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0.14%、12.60%、55.87%。

 

金刚光伏原名金钢玻璃,号称“HJT光伏电池第一股”,股价曾在2022年被爆炒到67.27元。但在切入HJT赛道后,金刚光伏的业绩未能迎来爆发式增长。金刚光伏的资产负债率一度达到102%左右,处于资不抵债的水平,大股东广东欧昊集团既豁免债务,又提供贷款担保,还将包揽定增,正苦苦支撑金刚光伏维持正常运转。

7、ST爱康:HJT龙头戴帽ST,连吃5跌停

一直通过转让电站资产或子公司股权维持业绩稳定,未来5年规划建设40GW HJT电池和组件产能的HJT龙头—爱康科技(002610)被ST多少有点儿令人意外。

4月30日,爱康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爱康科技”变更为“ST爱康”。原因主要是扣非后净利连续3年为亏损,加之审计机构对公司2023 年度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截止2023年底,ST爱康现有江苏苏州、江西赣州、浙江湖州、浙江舟山四个高效电池组件生产基地,拥有10.4GW组件产能及 3.2GW HJT电池、0.8GW PERC电池产能,累计出货组件近 18GW。

爱康科技主营业务有四块,一是光伏电池和组件,二是光伏支架,三是光伏边框,四是新能源发电与综合电力服务。

 

截至2024年3月底,ST爱康股东人数为28.05万。自5月6日复牌起,公司已经连续5日一字跌停,公司股价报1.36元/股,当天股价下跌4.9%,总市值为60.92亿元。

8、*ST红相:财务造假,罚款6556万元,实控人终身市场禁入

*ST红相(300427)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专注于电力系统状态检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电网状态检修与智能化运营解决方案。近几年,红相股份通过设立子公司和投资协议的方式,开始涉足光伏业务,并计划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4月3日,*ST红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证监会厦门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决定书显示, 证监会对*ST红相的财务造假问题进行了严格查处,对公司和相关责任人共计罚款6556万元,并对两名责任人实施市场禁入。

其中,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杨成因组织并指导公司进行信息披露违规和欺诈行为,情节极其严重,被处以2288万元的罚款,并被实施终身市场禁入。

同日,该公司还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成先生因收到处罚决定书及市场禁入,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总经理等多个重要职务。辞去上述职务后,其将继续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辞职后,杨成之弟杨力接任公司董事长。

据相关处罚单显示,红相股份自2015年上市以后,于2017年起便开启造假模式,并在此后6年的时间里,通过违规手段虚增营业收入达10.01亿元,虚增利润达3.92亿元。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利用虚假的财务数据,成功实施了定向增发和可转债融资,从中募集资金高达6.43亿元。也因此被判定位欺诈发行。

据“草根光伏”了解,除了上述8家公司之外,跨界光伏的华东重机、正业科技、华民股份、宝馨科技、海源复材、泉为科技和琏升科技2023年业绩都出现了亏损。

 

其中,跨界TOPCon的华东重机2023年净亏8.11亿,玩HJT的正业科技净亏2.21亿元,搞硅片的华民股份亏损1.98亿元,搞HJT的宝馨科技亏1.93亿元,搞TOPCon的海源复材亏1.45亿元,做HJT的泉为科技净亏1.39亿元,还有搞HJT的琏升科技净亏约0.39亿元。

对于光伏行业洗牌,多位光伏大佬表示未来的洗牌会很惨烈。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曾表示,未来3-5年可能会半数以上的光伏公司被洗牌出局。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表示,未来仅会4、5家龙头厂商瓜分市场。

按照光伏大佬的判断,未来被清洗出局的光伏公司应当会有很多,至于谁能活到最后,可能全靠实力说话了。(草根光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