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统计了一下714只中证策略指数今年来(5月17日)的市场表现,在剔除(全/净)收益、币种等重叠的指数之后,今年涨幅最高的10个策略指数见下表:
一眼望去,我们就能发现涨幅TOP10的策略指数有两大特点:
第一,是“高股息”。
这10个指数中,有6个是“红利”、“高息”指数、还有2个是具有“高息属性”的银行、能源指数;
涨幅TOP10中“高股息”相关指数占比高达80%。
第二,是“港股”
这10个指数中,“港股通”、“香港”、“AH,有9个指数与“港股”相关。只有“诚通央企红利指数(931132)”的成分股范围是A股。
涨幅TOP10中“港股”相关指数占比高达90%。
那么,
为什么“港股”的“高股息”策略今年的收益更高?
首先,由于熊市时间过长导致的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使得近两年市场风格倾向于高股息价值股;虽然从宏观角度看经济已呈明显修复态势,但市场仍保持低风险惯性,高股息在一段时间内仍会获得追捧。
其次,港股估值长期低于A股。港股恒生指数PE-TTM当前值(5/20)为10.10,A股沪深300指数PE-TTM为11.87,上证指数PE-TTM为12.47。
本文跟大家分享两个今年表现优异的港股高息股指数,以及跟踪这两个指数的基金。
一、中证港股通高股息精选和中证香港银行指数对比
中证港股通高股息精选指数(以下简称“高息精选”)从港股通证券中选取30只流动性好、连续分红、股息率高、盈利持续且具有成长性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采用股息率加权,以反映香港市场股息率高、盈利持续且具有成长性的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以下简称“HK银行”)选取港股通证券范围内的银行股作为指数样本,反映港股通范围内银行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1、两个指数成分股的选择范围均在“港股通”范围内。
“港股通”股票涵盖的范围包括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和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分股,以及那些同时在香港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2、高息精选没有行业限制,而是以“连续分红、高股息率、盈利持续、具成长性”作为选股条件,并采用“股息率加权”;而HK银行只在银行行业内选股,股息率既不作为选股条件、也不是加权手段;因此,
(1)高息精选的股息率4.58,低于HK银行的股息率6.90。银行股天然具有高股息特性。而因为高息精选在选股时强调了“成长性”,成长性高的股票,一般股息率不会太高,所以整体上看,HK银行的股息率反倒比高息精选高出了一截儿。
(2)高息精选的行业分布较广,共分布在19个申万一级行业;交通运输、石油石化、煤炭为前三大权重行业。
高息精选的19个行业中唯独没有同样为高股息的银行行业,缘由应该源于高息精选对“成长性”的要求;银行业成长性较差。
3、两个指数成分股规模有较大差异
HK银行成分股中、大盘股,流通市值在500亿以上的占64.69%;
而高息精选则因为成长性的要求,成分股偏中小盘,流通市值在500亿元以下的占66.66%;更主要集中在流通市值在100-500亿区间,占比高达63.33%。
4、重仓股权重集中度高
由于两个指数成分数量都比较少,高息精选30只、HK银行17只,因此重仓股集中度都比较高;
相比而言,
由于高息精选指数的权重分配是按照股息率加权,所以权重相对分散;而HK银行指数的权重分配是按照流通市值加权,权重集中在超大股份,集中度更高。
5、两个指数均存在较高的“超额股息”
由于港股和A股存在较大估值差异,港股估值低于A股,同一只股票在港股的股息率普遍高于A股,因此港股AH股具有“超额股息”。
(1)高息精选有8只AH成分股,按成分股权重计算的港股“超额股息”的股息率为0.82%
(2)银行指数共有13只AH成分股,按成分股权重计算的港股“超额股息”的股息率为1.05%
6、两个指数的市场表现
(1)业绩回报
本文用两个指数的“全收益”指数进行业绩对比。
因为这两个指数都属于“高股息”指数,全收益指数更能体现“高股息”特性,尤其是经过“复利”的作用,指数长期回报率更高。
指数跟踪的基金,净值计算包含“股息”,所以净值增长率更接近全收益指数。
两个指数今年来的收益相差不大,均超过25%,HK银行略高;中期高息精选的业绩表现更好;长期(近10年)看,高息精选略高于HK银行,但差异并不大,前者10年累计超额收益只有5.75%。
(2)最大回撤
整体上看,除个别时段外,HK银行的最大回撤均小于高息精选;仍然源于后者的成长性高于前者。
两个指数的最大回撤幅度都远小于恒生指数,源于“高股息”的股份多数估值都比较低,波动相对较小。
二、民生加银港股通高股息A和泰康香港银行A对比
1、基本资料
因为两只基金均为指数型基金,行业配置、持仓股票、权重等基本与所跟踪的指数相近,不再进行对比。
2、业绩回报
(1)今年业绩
两只基金今年以来(至5月20日)的业绩,都可以用“爆发”来形容。泰康香港银行的涨幅23.66%,高于民生加银高股息的21.31%;
从业绩排名看,在2149只同类基金中泰康香港银行A排名第3位,而民生加银高股息A排名第41位;
业绩“爆发”的原因,主要源于所重仓的行业,今年的涨幅居前。
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今年实现上涨的有17个行业,其中银行行业今年涨幅居首位(如下表);所以,100%持仓银行的泰康香港银行A涨幅排名靠前也就不足为奇;
而民生加银港股通高息A的前三大重仓行业交通运输、石油石化、煤炭,今年来的涨幅分别列行业涨幅的第6、第5、第4,涨幅居前,所以该基金的涨幅自然也居前列。
(2)阶段性业绩
近一年、近五年的业绩,民生加银高息A的业绩好于泰康香港银行A;而近两年、近三年的业绩,泰康香港银行A的业绩显著好于民生加银高息A;
与指数相比,泰康香港银行A的“近三年”业绩跑赢香港银行全收益,其它阶段跑输;民生加银高息A则全部跑输;其中,民生加银高息A的“近三年”业绩为负。
当然,与大盘宽基指数(沪深300指数、恒生指数)相比,两只基金在各个阶段都大幅跑赢,获得超额收益。
3、牛熊周期表现
(1)A股牛市
泰康香港银行成立的2019年4月16日正是A股的牛市初期,以此为起点至2021年2月10日大盘高点,期间沪深300指数上涨42.14%;而港股似乎并没有“牛”的迹象,期间恒生指数下跌0.30%;
所以两只投资港股的基金在此期间的表现也并不好。民生加银港股通高息A只上涨6.94%;而泰康香港银行A反而大幅下跌13.19%,似乎在熊市。
(2)A股/港股熊市
2012年2月10日-2024年2月2日期间,A股和港股同为熊市。沪深300指数下跌44.64%、恒生指数下跌48.45%。
两只“高股息”基金表现出极强的“抗跌”性。
期间,民生加银高股息A只下跌了11.23%,相比两个大盘宽基指数有超过30%的超额收益;泰康香港银行A更是逆势上涨3.89%,虽然绝对数值小,但是相对于大盘指数,则已经有了超过50%的超额收益!
(3)市场反转
今年2月2日最后一跌后,A股和港股大盘同时迎来反转。
从2月5日至5月20日,恒生指数涨幅高达26.60%,沪深300指数涨幅比较温和15.33%;
在投资者尚未建立足够信心的情况下,市场仍然青睐高息股。两只高股息指数基金的反转速度跟随恒生指数上涨(虽然并没有跑赢),泰康香港银行A上涨25.85%、民生加银高息A上涨23.13%;将沪深300指数抛在后面。
4、回撤控制
(1)从与各自跟踪的指数对比看,两只基金的(三年)回撤控制都比较好,动态回撤均小于所跟踪的指数。
(2)从两只基金的动态回撤对比看(如下图),泰康香港银行A的(三年)动态回撤轨迹一直在民生加银高息A的上方;
泰康香港银行A的(三年)动态回撤小于民生加银高息A的主要原因前面提到过,就是后者跟踪的指数“高息精选”在筛选成分股时增加了“成长性”的条件,而银行指数的成长性较差、估值较低,所以指数的波动性更小。
三、总结
1、“高股息”意味着“低估值”。
当前,A股和港股市场都在估值底部。
高息精选指数和香港银行指数的估值,比大盘宽基指数沪深300和恒生更低。
2、“高股息”指数(基金)在熊市的表现更好。
3、当前高息股备受市场“偏爱”;港股由于估值更低、股息率更高,因此更具优势;在宏观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市场对高息股的“偏爱”或将持续。泰康香港银行指数基金(006809)基金经理刘伟在2024年一季报中说:“展望后市,指数估值仍位于低位、股息率较高,经济复苏背景下配置价值较高。”
4、同时在AH两地上市的高息股票,港股可获得不菲的“超额股息”。HK银行指数的AH成分股多,可获得更多的“超额股息”收益。
5、从以上分析看,高息精选和HK银行这两个指数具有一定的互补性。HK银行股息率更高,而高息精选行业分布更广、且没有交叉;HK银行波动性小,而高息精选具备成长弹性;
因此,若投资“高股息”基金,将泰康香港银行A和民生加银港股通高息A两只基金“捆绑”在一起,做成简单的“高息组合”或是更好的方案。
(全文完)
(注:1、本文内容只代表本人观点,只能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不能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推荐或保证。2、欢迎留言批评指正、共同探讨。3、资料及数据来源:iFinD金融终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