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财政部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通知,分别为20年总额为3000亿元人民币国债,30年国债总额为6000亿元人民币,50年国债总额为1000亿元人民币,均按半年付息。
特别国债指用于特殊用途、支持特定项目而发行的国债。根据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今年发行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计入赤字。
从5月17日起发行3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截至11月15日共发行22次。这项国债将分三批发行,每批分四次发行,第二批定于7月24日发行,第三批则在9月24日发行。
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从5月24日起分两批发行,直至11月8日。第一批分三次发行,第二批则于8月14日分四次发行。
50年超长特别国债将由6月14日首发,之后再于8月9日和10月16日发行两次。
财政部曾经发行过三次特别国债,分别是1998年发行长期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2007年发行的特别国债,用于购买外汇,作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资本金;2020年则是抗疫特别国债。
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称,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4月中旬在记者会上介绍,这批特别国债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重点任务。相关项目“事关现代化建设、发展急需、多年想办而未能办、需要中央层面推动”。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4月证实,今年2月,发改委完成了全部三批共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清单下达工作,将增发国债资金落实到约1.5万个具体项目。
监管层近期数次发声,向市场警示长期限国债收益率大幅走低后的波动风险。5月11日,央行再度发文强调“防范投资行为过于短期化可能带来的损失”,并称“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进一步趋于均衡。
不过,4月社会融资数据发生了至少2017年公布以来的首次下降,反映融资活动萎缩,显示经济需要更多刺激政策。同时,投资者普遍预期,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在内的政府债发行即将提速,供给放量料将扰动债市,加重长债配置的谨慎情绪。
财政部发布的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表
有专家表示,在货币政策不断放水但收效不佳的情况下,通过发债等财政政策加码发力,能够更有效地带动景气回升。特别国债既然要偿还,必须瞄准今后有偿还能力的重点工程,例如以科技创新推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领域。
还有分析认为,此次发行期限较长的特别国债,主要是为长期项目提供资金,也不排除为地方政府偿还部分债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