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银行业可谓“天雷滚滚”,先是硅谷银行突然被接管,事实上宣告倒闭,紧接着银门银行(Silvergate Capital)和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也宣布破产,让人不由得想起了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的场景。
很多人开始担心,银行接连倒闭,流动性缺失,会不会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再加上美国经济长期积累下来的各种问题,新一轮金融危机即将到来。
除了危机持续蔓延的银行业,美国还面临着另一大难题,美国国债潜在的违约风险,当前美债总额已经突破31万亿美元,触及法定债务上限,美国一年创造的GDP也就是25万亿美元,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124%,还清本金是不用指望了,只能靠借新还旧来维持。
更让人揪心的是,美国内部还在为是否提高债务上限扯皮,一旦未能达成协议,美国财政部无法发行新的国债,发新债还旧债的套路玩不下去,美债违约将是全球投资者不得不面对的大事件。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今年2月份由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发出的警告,如果债务上限保持不变,美国联邦政府将在2023年7月至9月期间发生债务违约。
截止到今年1月,中国还持有8594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一旦美债违约,会不会成为废纸一张?要不要清空美债?
在这件事情上,有人反对,有人赞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该怎么办?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客观事实,看完以后自有答案。
美国国债本质上就是美国政府向全世界“刷脸”借钱,强大的综合国力支撑了美债的信用基础,理论上来说,只要美国这个国家不倒,美债就可以无限期的发行,因为债务不会一次性全部到期,本金可以借新还旧,只要按时支付利息即可。
有了美债这只下金蛋的老母鸡,历届的美国总统都是“借钱”高手,第42任总统克林顿八年任期内,美债规模增加了16604亿美元,2000年12月底卸任时,美债余额高达56622亿美元。
第43任总统小布什干了八年,美国国债规模翻了近一倍,2008年12月卸任时,美债余额达到106998亿美元;奥巴马同样干了八年,“借”了近10万亿美元,美债余额蹿升到199768.3亿美元;特朗普更是变本加厉,只干了四年,美债余额就增加了9.64万亿美元,2020年12月底卸任时,美国国债规模达到296172.2亿美元。
新一届美国政府赶上了加息周期,又在债务上限问题上纠缠不清,美债增长幅度不大,截止到3月17日,最新的美债余额为31.62万亿美元。虽然增速放缓,但是绝对值越来越大,从21世纪初的5.6万亿美元到现在的31万亿美元,翻了近六倍。
美债规模越来越大,利息成本也逐渐增加,前几年低利率环境下,美国一年支付的美债利息在3000亿美元左右,从去年加息开始,新发行美债的利息支出快速增加。
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数据显示,2022财年,美国国债利息支出达到4750亿美元,2023财年将达到6400亿美元,到2033财年,美国国债的利息支出将高达1.4万亿美元。
美债余额滚雪球般膨胀,利息支出不断增长,再加上债务上限的约束,出问题是迟早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防患于未然,及时趁早清空美债也是一种选择。
在讨论清空美债之前,我们要搞清楚当初为什么购买美债?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美国国债做到了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兼顾,是全球各国央行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常年对外贸易顺差,同时,我们还是全球最佳的投资目的地,每年有大量外资涌入中国,不管是外贸盈余还是外商直接投资,都是美元或者其他货币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在银行兑换成人民币才可以在国内流通,日积月累之下,央行持有的美元越来越多。
这么一大笔钱放在自己手里没利息,欧美国家长期低利率或者0利率,甚至欧洲央行还是负利率,存在海外银行账户更不划算,拿来炒股就更不可能了,外汇储备宁可收益低也绝不能损失大量本金。
因为这些美元外汇都是企业或者外商换汇后集中在央行手上,企业进口原材料、外商红利汇出和资本撤离都需要把持有的人民币再换成美元,如果外汇储备本金大量损失,出现流动性不足,兑换需求得不到保证,影响的就是国家进出口业务和外资的信心。
换句话说,外汇储备必须确保足够安全,还需要留出相当一部分活钱,能够随时变现,确保外汇流动性充足,满足刚性兑付需求,同时还要尽可能实现外储资产保值增值。不能存银行吃利息,也不能投资高风险资产,还要随时能变现,综合权衡利弊后,购买美国国债就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最佳选择。
第二,外汇储备资产可以抵御外部风险,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币汇率。
一个国家在进出口业务上很难做到收支平衡,即进口=出口,在不同的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总是在错配,要么出口>进口,出现贸易顺差,要么进口>出口,产生贸易逆差。
外汇储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当入不敷出的时候,拿出储备资产来补差额。比如,企业出口收入100美元,进口原材料需要110美元,那么其中的10美元差额就需要动用外汇储备了。
另一方面,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短时间内出现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或者陷入长期的单边趋势,都需要动用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有计划地买入或卖出相应外币,以此稳定本币汇率。
2022年下半年,日元跌跌不休,美元对日元汇率大幅贬值,日本央行为了拉升日元汇率,被迫在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买入日元,为此在2022年9月抛售了价值796亿美元的美债来筹措资金。
为了充分发挥外汇储备的这些作用,必须做到随用随有,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而无备,美国国债的安全性和高流动性优势非常明显,世界各国央行普遍将其列为官方储备资产。
现阶段,彻底清空美债不太现实,有些过于情绪化,从国家利益层面来看,持有一定数量的美债利大于弊。
美国国债规模不断增加,风险也在不断叠加,美国也只能借新还旧为其续命,这是近乎无解的难题。对我们来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势在必行,目前,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不足30%,其他货币资产和黄金储备在增加,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事实。
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正在稳步推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接受和认可,俄罗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更是清空了美元和欧元,只留人民币作为唯一外币,在中东地区,一些国家还把人民币列为官方储备资产。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了,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的使用人民币,自然就不需要持有那么多美债,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相信有一天,中国可以彻底清空美债,但肯定不是现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