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控股在昨天(2024年4月3日)回购325万股,耗资大约有10亿港元。事实上,这种回购已经是多次的。
昨天腾讯发布的公告列举了如下一些回购事例:
为什么要回购?直接的原因是大股东减持了。长远来看,对前景有信心。
先看大股东减持,减了多少呢?根据广发证券的研究,腾讯大股东Prosus在2023年减持了2.16亿股腾讯股票。
Prosus,很多朋友还不太熟悉。她呢,是一个很年轻的公司。五年前从南非投资公司Naspers分拆出来,她的总部也离开了南非,现在是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负责持有和管理以前Naspers国际互联网资产。按照当时拆分时的安排,之前Naspers持有的腾讯控股31%股权全部由Prosus接手。
Naspers集团位于开普敦的总部,是一个百年企业,成立于1915年。当时他们从事传统印刷,开普敦是南非西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有不少知名报馆和杂志社都在那里开展业务。现在,Naspers集团已发展成为业务涉及多个市场的电子媒体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互联网,侧重于商业、社区、内容、通信和游戏,也有付费电视和相关的技术。
大股东在卖出股票。腾讯在回购,回购了多少呢?根据广发证券研究人员援引Wind的统计数据计算,腾讯23年回购了1.49亿股,合计回购金额达到440亿港元。
再看信心。
腾讯管理层对未来的信心,并非来自QQ。
QQ的势头在减弱。
微信有戏。以前笔者在《阿里和腾讯的差别》系列中曾经谈到,腾讯创业时期,QQ服务的是当时一个新兴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他们好奇、充满探索精神。因此,QQ界面比较复杂,功能多样,更适合青少年和喜欢个性化、娱乐化的用户。
相比之下,微信设计得更简洁、现代化,适合更多年龄阶段的人群使用,受众面更广,群众基础更加厚实。
微信的发展为腾讯注入了活力。据国海证券的研究:
2023Q4 微信和 WeChat 合并 MAU 为 13.43 亿;QQ智能终端 MAU 达 5.54 亿;收费增值服务注册账户达2.48 亿;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达 1.17 亿;腾讯音乐付费会员数达 1.07 亿。
微信给腾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详见之前本人之前的视频
从经营状态也可以看到,以微信支付为支撑的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增长持续。这是信心的重要来源。
除了金融业务之外,在腾讯的业务分布中,互网络广告业务在去年四季度也产生了 21% 的强劲增长。
而且,这种增长有相当的可持续性。这一市场的空间相当广阔。
据民生证券的分析,本土互联网广告业务仍然大有可为:
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广告主倾向于投放到短视频平台。
根据 Questmobile,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由 2019 年的 4830 亿元提升至2022 年的 6639 亿元,CAGR 为 11%,2022 年增速较低,主要系阶段性投放广告意愿下降所致。Questmobile 预计 2023 年、2024 年市场规模将保持 10%左右的增速。从中国互联网广告分渠道市场份额来看,短视频广告市场份额由 2020年的 15%提升至 2022 年的 17%,成为除了电商平台以外,网络广告市场份额最大的平台,广告主越来越倾向于将网络广告投放到短视频平台。
放眼全球,东方财富证券的研究也认为,互联网广告市场在全球蓬勃发展:
2022 年,全球的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为 4840 亿美元,增长率 8.1%。受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逐渐饱和的影响,该领域未来 5 年的增长率预计有所下降,年均 6.5%。移动互联网广告的份额将继续扩张,份额从2022年的67.8%预计将增至2027年的73.4%。
我觉得,腾讯的信心是有些底气的。不光是市场与业务,而且还有创业的基因。
创业时期,他们对用户的高度关切已经成为一种企业文化。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一个是《腾讯传》上面写到的,当时创业团队在琢磨,用户在网吧里用QQ,用户需要什么?用户把通讯簿存放在哪里?
还有一件事,是在网上看到的一位技术人员回忆马化腾给他回复的邮件,意思是,腾讯不允许说“技术上不可能”这样的话。这表明了腾讯对员工有着一种期望:技术为业务服务,为了业务的兴旺,不懈的钻研技术。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一个科技公司,都会有一些不足,要么是时代的局限性,要么是地域的约束;在她发展的道路上,也难免遇到沟沟坎坎;在规模增长、人员巨增之后,更是得面临“大企业病”的侵害。
希望有更多、更强的本土科技公司涌现,继往开来,给百姓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