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十五年前,我对指标狂热痴迷,早期花了四五年,多少个日夜,挑灯夜战,收集了2000多个指标,最后研究来研究去,得出一个结论:任何指标的变化,离不开价与量。透过现象看本质,简单的就是最好的,也是最真实的。
下面谈论当年思考的成果,也包括现在的认知:
一:指标是因果颠倒,不能从果推演因
从逻辑上看,指标是有价格计算而来的,均线是一些日子的平均价格,y=f(x),其他指标又主要是基于均线而衍生出来的,表明价格在先,价格是因子X,指标在后,是结果Y,所以指标和价格之间并没有逻辑因果关系,相反是果与因的关系。价格导致了指标,而非指标导致了价格,所以指标的是否金叉 ,与未来的价格走势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只有价格先上涨,金叉才会发生,而不是金叉先发生,才会导致价格上涨;以均线为例,均线是跟着价格走的,滞后于价格,只有价格先上涨,均线才会上弯,价格下跌,均线才会下弯,价格是拉着均线走。
所以指标的走势,和行情未来的涨跌没直接的关系,没有内在逻辑,没有因果,价格是因,指标是果,用价格算出来的指标都是对过去的描述,而过去的描述是无法来判断未来的,因此没办法用均线等指标判断下一步是趋势,还是震荡。所以那句真理就一句空话,就如同狗不断地跑,要咬自己的尾巴,永远咬不到。
二:指标复杂的运算只能带来参考性的下降,离本质越近,参考性越强
价的表现形式就是K线,量的表现形式就是VOL。这是本质、它是赤裸裸的,也是最真实的,任何指标的延伸都以此为基础,延伸越复杂,离本质越远,越无效。K线与VOL就如一个裸体女人,其它指标公式就如她的衣服、化妆,最后进行整容,所以指标公式很容易失去她的本性,变成一个虚假的东西。裸K线和量就完全够了。
三:趋势是我们唯一的参考,指标的重心应在趋势判断,而非买卖点
做交易这么多年,大家都是在牛市赢利,熊市中回吐,最终总体亏本。我们有那么多的指标,然而绝大部分人仍然会吐出本应该有的利润,而且还会大幅吐血。所以我认为,关键点在于:看清趋势,在趋势向好时,我不管你怎么骗我,我不出,在趋势变坏时,不管你怎么忽悠,我就是不进。趋势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人能够抵挡住趋势,好比社会的发展,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趋势是一种必然,我们为什么放弃必然的趋势,而去追求那些不确定的偶然买卖点呢?
四:有没有一招鲜、能获得稳定盈利的顶级指标
我们搞指标的人,每个人的电脑里都有大量的指标,少则上百,多则上千,都渴望寻找稳定盈利的指标、顶级指标,但是很遗憾,没有;也可以告诉你,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也不会有。因为自从诞生计算机以来,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在日夜不停地扫描,测试各种各样的指标,开发各种各种各样的指标,如果有这样的指标,那么机器就可以干了,那么最牛的交易员就是学计算机的人编写个程序了,全世界的程序员都编写同样的程序,都用同样的系统,那么谁还会亏钱?大家都赚钱了,就违背了负和游戏的原则,即只能少部分人赚钱,这是悖论,所以世界上不可能存在能获得稳定盈利的指标。
五:指标只是参考,主力可以逆向操纵指标
交易的参与者是人,所以就有了太多的不确定性,谁说KDJ高位死叉就一定下跌?谁说RSI高位就到顶?还有MACD背离、KDJ背离等,主力一倒仓,就显示主力减仓了,更不要说用我们自创的指标了。请大家记住,指标只是参考,反指标操作的行情,大大的存在。在此,我们要明白,市场参与者的目的是什么,所有参与资本市场的资金均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大家来都是为了赚钱的,大资金当然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大部分投资者均以博取差价为目的。这里就有问题了,所以就有了震荡,有了冼盘,有了冲高回落等等,一切目的就是为了洗掉你,利用指标来洗。
六:光有指标,还远不够,还要配合正确的交易理念、入仓时机和止损理念
我想说一下,均线是最简单的系统,所有的指标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均线的基础上,进而不断演化,形成越来越复杂的系统,所以均线是真实的,是有效的。
但是,你千万不可认为,只严格按照均线操作,就可以盈利,这是误解,大大的误解,很简单,你编写一个 以均线为指标的程序化交易系统,测出的结果,没一个是理想的,要不盈利微弱,要不“不适合大部分股票”,不满足适合多种类和多周期的优秀交易系统的条件。
道理很简单,在震荡之中,均线会频繁失灵,大部分又是震荡行情,所以你容易双脸被打。实际中,均线仅仅是一个辅助工作,还要借助于你的交易经验,或者借助于基本面的判断,或者其他非指标的技术理论,知道什么时候该用该均线,什么时候不该用均线,才能避免均线的缺陷,发挥出他简单、清晰和客观的优点;同时想要盈利,还要有正确的交易理念、较好的入仓时机,以及相对强的纪律性,这些都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盈利不是那么简单的。
操盘思路整理
1、操盘“三宝:思考力、决策力、行动力
题材是第一生产力,只做大热点、大龙头; 做大龙头股的精髓之一: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
大道至简,把控节奏,空仓-大龙头-空仓;要斩就早斩.要追就早追.犹豫不决.股市大忌..
知行合一,行动傻瓜化,看好就上,不管三七二十一。逢高不出货、套牢不斩仓、热点转移不换手、才解套来又被套,亏损股民共有特性!
定心、定法、依法,自然操作无碍。定法,简单的说,你学了很多方式之后,想办法把它融合为一种简单,而且合于你操作周期的公式。包括,如何切入?如何抱着不动?停损点?获利点?定心,简单的说,就是只注意自己的股票有没有买卖点,然后,依法执行,不理其它。操盘手最重要的是盘中的应变能力,而不是行情的预测。
2、股市操作的三项法宝:心态、技术、资金控管。
K线会在关键时刻,连续透露着反转讯息。
破底量缩,易见底,破底量大,则底部深不可测。
起跌之时,强势股不要买;末跌之时,弱势股不要卖。起涨之时,强势股抢着买;末涨之时,弱势股抢着卖。
吞噬(高开低收吞掉前一根阳线),发生在型态高档是吞噬顶,为卖出讯号,但若是发生在型态低档,却是吞噬底,反而应注意买进时机。低档的空头吞噬(更妙的是还带破底),是洗盘k线的一种,这种吞噬是最后吞噬底,代表着空头气力用尽,失望卖压全出,将来多方只要小小力量就可反攻大涨,k线战法将之归类为空头骗线的一种,也是买进讯号!
均线的力道要比k线的力道来的大。k线适合抓转折,均线却能指出趋势,两者配合看就会较为清楚了。如何在转折和趋势之间取得调和,在转折之中不背离趋势,在趋势之中看到转折,是一种艺术化的功夫,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3、量、价、指针、型态、类股强弱、盘中走势,都是我选股考虑的要件。
起浪的源头是一根红k,红k的高点要比前一天高,低点要比前一天低,这是抢浪头的基本功。
红K线是用银子画出来的,黑K线是用股票打下来的。
钱,是往上推的力量;股票,是往下压的力量。
浪头抓到了,也快速的脱离了成本区,接着就是线不转单不转的轻松控盘。
每一条均线为一匹马,如果往上跑的马多,马力自然大,跑起来快又稳。
要看多,过近期高给我看,浪翻多,我一定踏浪而行,绝不和庄家对做。你可以去预测将会翻多,但我却要看到他“真正”的翻多,第一浪没乘上也死不了人,因为有第一浪必然会再掀起千层浪,而且浪会愈来愈凶,愈来愈猛,那才能享受真正踏浪了的快感
4、股话有云:涨三不追,已经涨了四天的盘,你想还有多少空间?有多少力道?有规划,但不预期,这是操盘原则。
看好后买进,买进后就休息,等待卖点,卖出后又休息,等待买点。
多头时做多,空头时做空,箱型整理时,可以少量高出低进,短线应对。
一般来说,可以介入的时机点有两种:一是卖力竭尽之时--低接,一是买力展现之时--追进。
开盘价突破昨日高点,可能暗示当天或以后数天交易的动向,尤其以在利多或利空消息报导后为然。
记住,如果你的股票已出现,或早已出现了空头的浪头,要快刀斩乱麻,先走再说,留着青山在,永远有材烧。
简单的使用“市场动力哲学”规则,等待价格突破前一天的高点,在这种有利的情况之下才会下单,因为这是最省时间的下单选择方式,也是最可能买在发动点的方式。
k线的浪头是转折的起点,符合切入标准就勇敢进场,进场三天内,你可以知道庄家要不要造浪,有没有出现庄家都守不住的点,出现了,你就赶快跑,没出现就是续抱,如果一直都不动,也不必和他耗,反正随时有预备的股票
光会看如何是买点、如何是卖点还是不够的,心态的锻炼才是散户投资人最欠缺的,散户欠缺的是杀手的本质,心性不够残忍,该买时不敢买,该杀的时候又迟疑,该抱的时候也没有坚持。
知道如何等待,才是股市成功的秘诀,“未赢先想输”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高度智能,看得懂的时候就进场,看不懂的时候就观望,观望也是一种策略。
5、带头的浪先行跟随的浪后至。看盘要先看大盘,再看板块,最后才挑个股。
多头的浪?空头的浪?与大势同步的庄就是好庄。
多头的浪:一高高过一高,低点不破前低。空头的浪:一低低于一低,高点不过前高。
跌深会反弹,涨多会回档,这是股价的惯性,整理有时间整理和空间整理。
上涨找支撑,下跌找压力,不要弄错这个趋势操作的大原则,操作功力肯定可以大幅提升。
6、做股票:一、工具要单纯;二、想法要单纯。
买进的方式有两种,逢低接,转强买,
怎样获利了结?当你满意的时候就可以走了。简单的方式是:当你买进的理由消失时,就是很好的出场时机。
底部让一点,头部让一点,中间多吃一点,操作就是这样。
瞄准胜率大于70%的时机,有时候一个月出手一次也很够了。猎人不会看到飞鸟就举枪射击,他会把有限的子弹慢慢瞄准,然后,一枪命中。
股票涨跌的浪是主力造的,没有主力就没有大的涨跌,没有主力,再好的题材,再好的概念,再多的理由,一样是一潭死水。前进股市第一个思路,就是要知道无风不起浪,浪是庄家主力造的,没有当庄的主力就不容易有波动,你要想在股市获利,就要与庄家共舞与主力同进退。思路理清了吗?
投资上有两种悲哀:
第一,总是试图用一种投资方法去解决所有问题、解释所有现象,唯我独尊容不得其它人和方法;第二,总试图找到一个完美的投资方法,意识不到得失的必然,于是左顾右盼患得患失。第一种人成为了偏执狂稍不如意就批判市场以真理自居,第二种人变成墙头草永远都不能坚定一次。
成功的投资人通常具有良好的战略视野,他们更愿意思考那些对长期未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问题。而普通人正好相反,某天的一个大涨马上就可以让他们激动万分而无视了整体结果上的失败。当一个人考虑的是10年周期的问题,他就会拥有未来。若只习惯考虑明天的问题,他注定只能收获昨天的延续。在股市上赚来的钱,要么是靠智力要么是靠毅力,想赚大钱基本上要兼顾智力和毅力;在股市上亏掉的钱,要么是因为小聪明要么是因为小性子,兼顾小聪明和小性子可以成功亏掉最多的钱。
从基本功到方法论再到品性和思维方式,是从“术”到“道”的过程。但不幸的是,很多人盲目崇拜“道”而轻视“术”,却不知真正的道是来自术的积累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自然过程。没有厚实的基本功和系统的方法论而夸夸其谈所谓的“哲学、艺术、品格”,靠漂亮话和唱高调博眼球,实乃不学无术和投机取巧。经验并不必然转化为理论,零散的知识点并不必然上升为系统整合。但缺乏起码的根基和知识积淀,所谓的“投资哲学”只能是个笑话。“大道至简”和“大道相通”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因为高度抽象后的大道理就那么几条,“术”的差别却很大因为非常细致。所以真正困扰人的,是从术到道的组合提炼过程。
投资最常见的悲哀有三种:
高位接炸药包,草率扔掉大牛股,地上白给的宝石不知道捡。三种悲哀的共同点都是一样的:不明白投资获利的基本规律,不知道如何分析企业价值,不理解市场定价的基本原理。只要这三大认知还存在重大的空白点,那么这种悲哀的继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从策略上而言,对于剧烈的偏离完全视而不见可能不是一个很聪明的选择,特别是当这种情况出现在仓位非常集中的情况时更是如此。当然这可能容易错过几十倍的神话,但也能避免孤注一掷的风险。这取舍之间的度,与投资的基本预期、风险与利润的选择,机会成本等都有关。
由于股票的市场定价是市场群体性预期与情绪综合决定的,所以即便是在个股研究上非常出色的投资人,也总是面临超预期波动的冲击。对此投资所能做的选择,可能要么利用(资金和体系优势),要么认错(发现自己对企业的判断出现重大失误),要么忍受(失去了利用的能力但不觉得自己犯错),别无它法。
市场往往喜欢挑选一些特别勇敢而又幸运的人,对他们非常配合自己的舞蹈颁发闪亮的奖章。这些人佩戴着奖章接受众人的膜拜和喝彩,得意洋洋而信心百倍。然而如果我们看看历史上这些勇士勋章获得者的下场,却发现他们绝大多数都最终被市场扔进了垃圾箱。勇敢+幸运+追捧,这是市场的诅咒而非祝福。
股票有双击和双杀,投资人自身一样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靠着某个或者某年的经典战绩,业绩飞升而人气暴涨,这其实就是一个双击的过程。本身这无疑是件幸运的好事,但如果由此被赞誉绑架最终只会自己把自己骗了,那时惨烈的双杀几乎不可避免。投资的剧情里新鲜的桥段不多,主角换得勤而已。商业世界的一个铁律就是:凡超额收益,必具有高深壁垒。这一颠簸不破的真理,不会因为我们是做股票投资的、也不会因为我们选择的投资风格不同而改变。
成功的投资必然是困难的,长期要想获得超额收益更是难上加难,它会对所有的风格都一视同仁。只不过,不同的投资风格和策略难在不同的地方而已。我有时候想,最可怜但又无可救药的人是怎样的?不学无术?懒惰?愚蠢?其实都不是,而是不识好歹。不够聪明可以用勤奋弥补,懒惰和不学无术若有贵人相助也可。不识好歹就麻烦了,本来是害你的人当做恩人,明明是帮你却被当做敌人,这辈子还有好吗?重点来了,股市里这样的人可真心不少。
投资就像是在一片最熟悉的土地上周而复始的耕作,旅行却是到处寻找不同的风景和体会不同的生活。用恒定保守原则下投资赚的钱,去不断实现新奇的旅程,该是多美好的人生?但如果做反了:总是用各种新奇的招数在股市碰运气找快感,却最终既没赚到钱还被绑死在电脑前,那又是多么可悲?
无知、浮躁和自负,可能是投资中最危险的三个弱点。但比这三个单项更麻烦的是复合型的危险,比如无知+自负就升级为了愚蠢,无知+浮躁就沦为了赌徒,而三者皆中就是典型的“愚蠢的赌徒”。由此可知,持续学习、戒骄戒躁、拥有自知之明并且诚实面对自己,是避免成为愚蠢赌徒的必要前提。
驱动着人们去做加法(效率最优化)甚至乘法(加杠杆的效率最优化)的根本,其实是一颗贪婪而浮躁的心。当然世界上有天才,但赌自己会是天才这种小概率事件却不明智。然而人们宁愿追逐不明觉厉的美梦,也懒得去思考投资最本质的规律和最质朴的方法。
“输得起”看起来是一种低姿态,实际上却很不容易做到。真正输得起的,要么是足够年轻要么是具有足够雄厚的资源后备。在投资中这往往是个悖论,越输得起的心态就越好,行为越不容易跑偏;反而越输不起的就越想赌把大的尽快翻身。无法跳跃这个心理陷阱,就很难真正形成投资意识。
股民很难赚钱的原因是赚钱的机会实在太多,而不是相反。当越是关注别人赚了多少钱时,你的钱就越难赚,你越感觉自己的股票难赚钱,你的操作就真的会越来越不赚钱。就像有一种宠物叫“别人家的宠物”,也总有一种股票叫“别人家的股票”,当你看在了眼里,也就输在了心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